经过近半个月高强度、高密度的磨合,三巨头的化学反应已经发酵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
如果说最初的配合还带着一丝刻意的设计和战术演练的痕迹,那么现在,他们的每一次传球、每一次跑位,都仿佛是出于本能,流畅得如行云流水,默契得浑然天成。
苏哲的组织能力,成为了这支球队真正的粘合剂。他就像一位伟大的建筑师,将姚明这座雄伟的内线巨塔和诺维茨基这座精准的外线炮台,通过他精妙的设计和传球,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构建出了一座坚不可摧又华丽无比的进攻堡垒。
训练场上,这种化学反应的威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次进攻回合,苏哲在弧顶持球,姚铭主动上提到罚球线位置。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牛角站位。防守苏哲的安德烈·米勒和防守姚明的埃里克·丹皮尔立刻紧张起来,他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苏哲一个眼神示意,诺维茨基心领神会,从弱侧四十五度角突然启动,借助姚明的掩护向强侧移动。这是一个教科书般的V-cut跑位。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苏哲会把球传给跑出机会的诺维茨基时,苏哲却手腕一沉,一个极具迷惑性的背后运球,突然加速,朝着诺维茨基跑位的反方向,也就是弱侧突破!
这个变向,瞬间撕裂了对方的防线。防守米勒被姚明的身体阻隔了半秒,就是这半秒的迟疑,让苏哲一步过掉了他。
镇守内线的丹皮尔被迫上前补防。然而,就在他移动的瞬间,苏哲手腕一抖,篮球没有丝毫的停留,一记不看人传球,精准地塞向了篮下。
原来,在苏哲突破的同时,本应作为掩护者的姚明,却在诺维茨基跑过自己身边的瞬间,一个灵巧的转身,顺势切入了篮下!这个掩护后转身下顺的战术,打得对方措手不及。
姚明在无人防守的篮下接到苏哲的妙传,高高跃起,双手重扣!
“哐!”
篮筐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整个训练馆的地板似乎都为之震颤。
“这……这配合……”场边的杰森·特里看得目瞪口呆,他喃喃自语,“他们甚至没有语言交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完成了一次如此复杂的战术。这简直就像心灵感应。”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他们三人之间,任何两个人形成的组合,都能制造出致命的威胁。
苏哲和诺维茨基的挡拆,让对手无所适从。如果对手选择换防,那么就是身高体重都占优的诺维茨基错位单打小个后卫。
如果对手选择绕过掩护,苏哲精准的传球会第一时间找到顺下的诺维茨。如果对手选择夹击苏哲,苏哲出球的瞬间,诺维茨基就能在外线获得巨大的空位。
而姚明和诺维茨基的内外组合,更是简单粗暴。当诺维茨基在外线持球时,姚明在内线的巨大牵制力让他获得了一对一的良机。而当球在姚明手中时,诺维茨基这个历史级的射手在三分线外的威胁,又让对手不敢肆意地包夹姚明。
更不用说苏哲和姚明这对来自中国的黄金搭档。他们之间的默契早已超越了篮球本身。一个高位挡拆,一个手递手传球,甚至只是一个眼神的交流,就能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这种三人之间可以任意排列组合,并且每一种组合都具备“王炸”级别威力的特性,让防守方彻底陷入了绝望。
为了检验这套体系的真正成色,艾弗里·约翰逊教练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将苏哲、姚铭、诺维茨基三人,搭配上几名角色球员和替补,组成白队;而由球队原本的核心阵容——安德烈·米勒、杰森·特里、约什·霍华德、埃里克·丹皮尔和德萨盖纳·迪奥普组成蓝队,进行一场不设限的队内对抗赛。
这在外界看来,几乎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蓝队拥有四名实力强劲的首发级别球员,化学反应早已成熟。而白队,除了三巨头外,其余都是球队的边缘人物。
然而,比赛的进程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比赛一开始,蓝队凭借着更默契的整体防守,一度取得了领先。但随着三巨头开始发力,场上的局势瞬间逆转。
白队的进攻,简单到令人发指,却又高效到令人绝望。
苏哲在弧顶控球,姚明和诺维茨基就在两侧四十五度角站定。苏哲一个手势,诺维茨基立刻上来进行掩护。特里和霍华德被迫进行换防。
下一秒,苏哲直接将球吊给在低位形成错位的诺维茨基。霍华德的身高和力量在诺维茨基面前完全不够看,德国战车轻松转身后仰跳投命中。
下一个回合,姚铭上来和苏哲打挡拆。米勒和丹皮尔选择夹击苏哲。苏哲在被包夹的瞬间,将球高高抛向空中。姚明心领神会,在空中完成接力暴扣。
再下一个回合,姚铭在高位持球策应,苏哲和诺维茨基在两侧进行无球跑动。蓝队的防守阵型被彻底搅乱,最终由苏哲跑出空位,接姚明传球,轻松命中一记中距离。
整个上半场,白队几乎没有打任何复杂的战术,就是依靠三巨头之间简单的二人配合,轮番轰炸。蓝队那引以为傲的防守体系,在这样绝对天赋的碾压面前,显得千疮百孔,不堪一击。
半场结束时,比分是68比45,白队遥遥领先。
中场休息时,蓝队的更衣室里一片死寂。杰森·特里将毛巾狠狠地摔在地上,懊恼地说道:“我们根本防不住!无论我们怎么防,他们总有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不公平!”
安德烈·米勒,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将,也是一脸凝重:“他们的进攻不是加法,而是乘法。苏的传球,姚的统治力,德克的投射,这三者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我们从未见过的效应。我们不是输在战术上,是输在了篮球的更高维度上。”
而在另一边,白队的氛围则轻松愉快。苏哲、姚明和诺维茨基坐在一起,还在讨论着上半场的某个配合。
“德克,刚才那个球,如果你再往底线多跑一步,我的传球角度会更好。”苏哲说。
诺维茨基点点头:“明白了。姚,下次我给你做掩护的时候,你可以试着直接往外弹,你的中距离现在也很有威胁。”
姚铭笑着说:“好主意。我们下半场可以试试。”
他们就像三个醉心于研究的科学家,不断地在实验中发现新的可能性,并乐在其中。
下半场,比赛的场面更加惨不忍睹。白队开始尝试更多复杂的配合,三人之间的传切跑位看得人眼花缭乱。
他们带领着一群替补球员,却打出了比全明星阵容还要华丽的进攻。最终,比赛以白队狂胜40分的结局告终。
比赛结束后,艾弗里·约翰逊教练将所有球员召集到场地中央。他没有批评表现不佳的蓝队,而是目光灼灼地看着每一个人,沉声说道:“今天,你们都看到了。看到了当我们真正融为一个整体时,我们能爆发出多么强大的能量。这,就是我们新赛季要打的篮球!”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激动和振奋。
当天晚上,艾弗里·约翰逊在自己的训练日记中,用颤抖的笔迹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执教了这么多年,见过乔丹,见识过奥尼尔的威力,也曾与oK组合和圣安东尼奥的Gdp交手。但我从未见过如此恐怖的进攻天赋组合。苏哲的智慧、姚铭的力量、诺维茨基的精准,这三者结合在一起,不是简单的1+1+1=3。在这里,他们是彼此的催化剂,是放大器。他们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乘法效应。1+1+1在这里,远远大于3。我有一种预感,一个伟大的时代,将由这三个人在达拉斯开启。”
他合上日记本,望向窗外达拉斯的夜景,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豪情。他知道,自己手中的这副牌,是足以颠覆整个联盟格局的王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