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边上,有个叫赵三的鱼贩子,这人做生意有一套,就是心眼不正。他那杆秤,里头有机关,轻轻一拨,一斤能变成八两。旁人卖鱼,秤杆翘得高高的,他还美其名曰:“秤平斗满不富饶,七折八扣发家早。”
你说怪不怪,赵三这般缺斤短两,生意反倒越做越红火。不出几年,青瓦大宅盖起来了,绸缎衣裳穿起来了,成了洞庭湖一带最有名的鱼贩。同行眼红,学他扣秤,可没一个比他做得绝,也没一个比他赚得多。
老渔民李老汉常摇头叹气:“人在做,天在看,赵三这么干,迟早要遭报应。”
这话传到赵三耳朵里,他嗤之以鼻:“报应?我爹老实巴交一辈子,不也穷困潦倒?好人有好报?纯属放屁!”
话说这年春天,连着下了三天暴雨,洞庭湖上浪头翻涌,渔船都靠了岸。赵三闲着无事,晚上多喝了几杯,迷迷糊糊就睡着了。
睡梦中,赵三忽然见房门无风自开,一位身穿龙袍、头生双角的老者踏水而来。但见那老者龙目圆睁,声如洪钟:“赵三,你可知罪?”
赵三心里一惊,酒醒了大半,强作镇定道:“您、您是哪位?我赵三做生意童叟无欺,何罪之有?”
“我乃洞庭龙王!”老者一挥袖袍,屋内顿时水汽弥漫,“你这些年来,缺斤短两,欺瞒乡邻,赚的都是不义之财。你可知,你每赚一分黑心钱,就有一个秤砣压在你家地基之下?”
赵三刚要辩解,龙王却不给他机会,龙杖一点地,赵三只觉得天旋地转,再定睛一看,竟已置身于自家房屋地基之下。这一看不要紧,吓得他魂飞魄散——但见地基下密密麻麻堆满了生锈的秤砣,一个叠一个,几乎要把地基撑破!
“这些便是你的不义之财所化!”龙王声音威严,“如今已堆积如山,你若再不知悔改,必有灭顶之灾!”
赵三惊醒过来,浑身冷汗,窗外仍是暴雨倾盆。他忙不迭地点灯下床,回想起梦中情形,心里七上八下。可转念一想,不过是一场噩梦罢了,自己吓自己。走到窗前,看着自家结实的青砖大瓦房,不由得笑道:“梦就是梦,我这房子牢固得很,怎会说塌就塌?”
次日,赵三照常做生意,梦中龙王警告,早被他抛到九霄云外。不但如此,他变本加厉,又在秤上做了手脚,扣得更加狠了。
说来也怪,自那以后,赵三总觉得家中地面不平,时而听到地下有“嘎吱嘎吱”的声响,像是有什么重物在挤压。他找人来看,工匠却说什么问题也没有。
这天,赵三收摊回家,路上碰见老渔民李老汉。李老汉拎着一条金色鲤鱼,那鲤鱼不同寻常,鳞片在夕阳下闪闪发光,眼睛格外有神,直勾勾盯着赵三看。
“赵三,这鱼我不卖,”李老汉说,“正要拿去放生。你也该积点阴德,做生意不能太黑心啊。”
赵三不屑一顾:“李老头,少来这套!什么阴德阳德,有钱才是真道理!”
李老汉摇摇头,叹了口气,提着鱼往湖边去了。
当夜,赵三又做了一个梦。梦中那条金色鲤鱼跃水而出,化作洞庭龙王,对他怒目而视:“赵三!你执迷不悟,就休怪本王无情!”
赵三再次惊醒,心里直打鼓。正犹豫间,忽闻窗外雷声大作,暴雨倾盆而下,比往日都要猛烈。他起身想点灯,却发现地面真的在微微震动。
“不好!”赵三想起梦中情形,慌忙叫醒家人,连滚带爬往外跑。
刚出大门,就听身后“轰隆”一声巨响,回头一看,他家的青瓦大宅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往下沉!地基下不是泥土,而是无数锈迹斑斑的秤砣,此刻正一个接一个地碎裂,整个房屋随之沉入地下。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偌大的宅院已无影无踪,原地只剩下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潭,浑浊的泥水咕嘟咕嘟往上冒泡。
赵三瘫坐在地,面如死灰。街坊四邻闻声赶来,见此情形,无不骇然。
李老汉也在人群中,摇头叹道:“早就劝过他,不听啊!这不,龙王发怒了。”
赵三家沉入地底形成深潭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洞庭湖沿岸。渔民们都说,那是赵三的不义之财化成的秤砣太多,把房子压塌了。
自那以后,渔民们行船经过那个深潭,总会往里扔一颗石子,嘴里念着:“称一称良心,量一量德行。”久而久之,这成了当地渔民的一种习俗。若是良心无愧,石子落水声清脆响亮;若是做了亏心事,便不敢往潭里扔石子,怕听那回响。
那赵三呢?房子没了,家产尽失,只好厚着脸皮去求往日欺压过的渔民们接济。大家看他可怜,也不多计较,你给一碗米,我赠一捆柴,帮他度过了最难的日子。
经历这番大起大落,赵三终于幡然醒悟。他用仅存的积蓄做了一杆实实在在的秤,每卖一条鱼,秤杆都翘得老高,生怕给不够分量。有人笑话他:“赵三,你这秤给得这么足,不怕亏本吗?”
赵三认真答道:“亏什么都不能亏良心。”
说来也怪,赵三的生意渐渐又好了起来,虽然发不了大财,但日子过得踏实。更奇的是,每逢月圆之夜,赵三都会梦见那深潭中的石子发出莹莹光芒,像是无数只眼睛,注视着世间的一切。
十年后的一个清晨,年迈的赵三收拾行装,在深潭边搭了个茅草棚,专门为过往渔民讲述“良心秤”的故事。每每讲完,他总会添上一句:
“人这一辈子,什么都能缺,就是不能缺良心。举头三尺有神明,洞庭湖下住着龙王爷,你做的每一笔亏心账,他都给你记着呢!”
洞庭湖上,朝霞满天,渔民们的船队正扬帆起航,深潭水面上,偶尔还会泛起一串水泡,像是龙王在默默地拨动着那杆永恒的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