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年间,临安府建水城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整整八个月,老天爷没掉一滴眼泪,太阳火辣辣地挂在天上,把大地烤得裂开了一道道口子。
庄稼早就枯死了,连耐旱的老榕树也耷拉着叶子。建水城外的河流见了底,百姓们每天要走二十多里山路去背水,一路上常见渴死的鸟兽。人们嘴唇干裂,嗓子冒烟,再这样下去,整个建水城就要变成一片死地了。
城里德高望重的李老族长召集各姓族长商议对策。大家愁眉不展,有人提议祭天求雨,有人说要派人去邻县借水,但都远水不解近渴。
“我昨夜做了个梦,”李老族长捋着花白的胡须说,“梦见一条青龙盘踞在城西地下,说只要心诚之人掘地百尺,便能唤醒它,降下甘霖。”
众人面面相觑,有人信有人疑。但眼下别无他法,只好死马当活马医。李老族长决定张榜招募工匠,寻找那位“心诚之人”。
榜文贴出三天,应者寥寥。谁都知道,在这大旱天挖井,无异于大海捞针,徒耗力气。
直到第四天,一个四十多岁、皮肤黝黑的汉子揭下了榜文。他叫张石头,是城里最有名的石匠,手艺祖传三代,为人老实憨厚,做起活来一丝不苟。
“张匠人,你可想清楚了?”李老族长问道,“这挖井之事,九成会无功而返啊。”
张石头抹了把额头的汗,声音沙哑却坚定:“老族长,我媳妇前年病逝,就留下个闺女小蝶。如今城里缺水,孩子嘴上都起泡了。为了闺女,为了大伙,我愿意一试。”
第二天一早,张石头就带着工具来到城西一片空地上。这里地势低洼,按老辈人的说法,是地脉交汇之处。他摆上三炷香,对着天地拜了三拜,便开始动工。
起初,不少乡亲都来帮忙,大家轮班挖掘,希望能早日见到水源。可是十天过去了,二十天过去了,井已挖了三丈深,却连一点湿土都没见到。
渐渐地,帮忙的人越来越少。有人劝张石头放弃:“张师傅,别白费力气了,这是老天要收咱们建水城啊!”
张石头摇摇头,继续挥舞着镐头。井边的土堆越来越高,井也越来越深。
到了第四十天,井已深达七丈,可仍然不见水的影子。张石头的双手磨出了血泡,血泡又破了结痂,结成厚厚的老茧。他的闺女小蝶每天给他送饭,看着父亲日渐消瘦,心疼得直掉眼泪。
“爹,咱不挖了吧,您看您都瘦成啥样了。”小蝶哭着说。
张石头摸摸女儿的头:“乖闺女,爹答应过老族长和乡亲们,说到就得做到。再说,要是咱家独个儿有水,别人家没有,你忍心看隔壁的小虎子渴着吗?”
小虎子是邻居家的孩子,和小蝶同年,两人常在一起玩耍。小蝶听了,低下头不说话了。
第五十天,井深已达九丈。张石头不得不用滑轮把土吊上来,每次上下都要费好大力气。白天他挖井,晚上就睡在井边,生怕错过任何一丝可能出水的迹象。
这天夜里,他梦见一条青龙在云中翻腾,对他说道:“坚持住,只差最后九尺了!”
张石头惊醒过来,心中又惊又喜,原来那个传说竟是真的!
第七十天,井深已达十二丈。张石头的干粮快吃完了,老族长派人又送来一些,但也是杯水车薪——城里存粮不多了。张石头常常饿着肚子干活,但他从不抱怨。
第八十天,张石头瘦得皮包骨头,眼窝深陷,但他眼中的光芒却越来越亮。他清晰地感觉到,井底的土越来越潮湿,甚至能闻到一丝水汽的味道。
第八十一天清晨,张石头拖着疲惫的身子,再次下到井底。他举起镐头,用尽全身力气砸向井底。
“咚”的一声,镐头似乎敲到了什么坚硬的东西。他蹲下身,用手扒开泥土,发现下面竟是一块巨大的青色石板,石板上刻着奇怪的纹路,像是龙鳞一般。
张石头用尽最后的力气,举起镐头猛击石板。一下,两下,三下...突然,石板裂开一道缝隙,一道青光从缝中射出,照亮了整个井底。
接着,一声龙吟从地底传来,震得张石头耳膜发疼。裂缝越来越大,青光越来越盛,一条青龙的虚影从裂缝中升起,在井中盘旋。
“凡人,你为何扰我清梦?”青龙的声音如同雷鸣。
张石头跪倒在地,虔诚地说:“神龙在上,建水城大旱八月,百姓濒死,恳请神龙赐水救命!”
青龙凝视着他,良久,才缓缓说道:“这八百年来,曾有七人尝试唤醒我,皆半途而废。唯你坚持至今,是何缘故?”
张石头抬头答道:“我有一女,不忍她渴死;我有众邻,不忍他们逃荒。我张石头没什么大本事,唯有一双手和一颗不放弃的心。”
青龙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你的执着与仁心打动了我。也罢,我在此沉睡千年,今日便化作甘泉,解你建水之危。”
说罢,青龙长吟一声,身形渐渐消散,化作清澈的泉水从裂缝中涌出。
张石头喜极而泣,捧起一口水喝下,只觉清冽甘甜,一股清凉流遍全身,连日来的疲劳竟然一扫而空。
“神龙!多谢神龙!”他对着井口大喊,“出水啦!出水啦!”
井上的乡亲们听到呼喊,连忙把张石头拉了上来。当大家看到那清澈的井水时,无不欢呼雀跃,许多人当场跪地叩拜,感谢神龙恩赐。
更神奇的是,这井水不仅解渴,还能治病。瘸腿的老王头喝了几口,腿脚居然利索了;李寡妇多年的心口痛也好了;就连小虎子脸上的疮疤,洗了几次后也消失无踪。
“这是神龙化的神水啊!”人们纷纷传言。
消息传开,建水城的百姓都得救了。更奇的是,自那口龙井出水后,建水城各处纷纷冒出泉水,形成无数水井。不出三年,建水城已是井泉遍布,再无缺水之忧。
张石头成了城里的英雄,但他依然本分地做他的石匠,只是经常被人请去指点挖井。他总是倾囊相授,毫不保留。
那口龙井被当地人精心保护起来,井口用青石砌成,井栏上雕刻着青龙图案。井水四季不涸,清甜如初,治愈了无数病患。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张石头无疾而终。就在他去世的第二天,龙井边突然长出一棵从未见过的树苗。树苗长得极快,不出三年,已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树冠如盖,遮荫半亩。
夏天,人们在树下乘凉;冬天,人们在树下避风。更奇的是,这树的叶子泡水喝,也能治些小病小痛。
“这是张匠人化身来守护龙井呢!”老族长摸着树干,感慨地说。
从此,建水百姓不仅祭拜龙井,也祭拜这棵古树。每逢初一十五,井边香火不绝。
时光荏苒,建水因水源充足,文风日盛,读书人辈出,被誉为“滇南邹鲁”。而那口龙井和井边的古树,至今仍在建水城中,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向过往的游人述说着那段感人的传说。
每当清风吹过,古树沙沙作响,仿佛张匠人还在轻声叮嘱:“饮水思源,莫忘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