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阿济格的突然发难,镶红旗的统领叶臣丝毫不怵。
“英亲王,你这话我就听不懂了!”叶臣也收敛了笑意,在马上冷冷的回应阿济格道。
“哼,摄政王命我为攻打山西的总指挥,你既然有了城内内应,为何事先不告于本王得知,却让我大清勇士在攻城时伤身丧命,损兵折将,你究竟是何居心?”阿济格咄咄逼人的开口逼问道。
“哼,我也是昨夜才得到城内守将开城门的消息,此事事关重大,我有临机决断之权,自然以拿下太原城为首要任务!”叶臣丝毫不惧阿济格的追问,继续开口道:“英亲王要是觉得此举不妥,你大可以日后在我大清朝廷上向皇上告状,我接着就是!”
随即,叶臣眯起眼睛,冷冷的说道:“莫不是英亲王看到我拿了这攻下太原的首功,心里不平衡,想要诘难与我?”
阿济格没想到叶臣会直接将话挑明,在周围都是满清军队佐领的注视下,阿济格显得有些尴尬,又不能承认叶臣说的是对的,只能恶狠狠的瞪着叶臣。
最终他只能冷哼一声,转过身去,对着一旁的亲兵怒吼道:“升镶白龙旗!”
周围的将领闻言,皆眼神一亮,嘴角纷纷露出了一抹嗜血的笑意来。
满清军队中,城头升起镶白龙旗,就意味着攻下城池之后,可以大肆烧杀抢掠,“三日不封刀”!
“嘟嘟嘟!”
尖锐的海螺号响起,清军旗丁们迅速列队,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和将领脸上一样的嗜血笑容,阿济格缓缓策马而来,大声说道:“满清的勇士们,我大清的对敌政策就是,凡事抵抗的城池,全城屠戮,鸡犬不留。如今太原城军民,居然胆敢拼死抵抗,那么,就要承受我们的怒火!本王下令,各位儿郎们,尽力去发泄吧!杀!”
“杀!!!”
双眼发红的满清军队,如同一群豺狼一般冲入太原城内,展开了血腥的屠杀!
溃逃的顺军残兵与平民在钟楼街挤作一团,被清军骑兵纵马践踏,弯刀专斩人腿。伤者匍匐哀嚎时,后续步兵以重锤击碎头颅。
(《阳曲县志》载:\"街衢血深没踝,滑腻如膏,行卒屡仆。)
被俘顺军士卒遭“辫绳穿锁”,就是以发辫相互捆缚成串,驱赶至水西门城墙根。
八旗弓手在城头射箭赌彩,中喉者赏银五两。
凡手掌有火药灼痕或肩扛血印者(搬运滚木所致),皆视为\"附逆\"。
满清军队以铁钩穿透锁骨,吊挂于鼓楼檐角风干,三日内挂尸二百余具。
(见《甲申纪事》)。
然后将城内百姓用绳索穿起,在背上用烧红的烙铁烙上包衣奴才的印记,将其大量的送给满清旗丁当奴才。
……
三日后,太原城已经变成了一座血色之城。
“太原之屠,婴骸塞汾水三月不流!”
随着北面省会太原城的陷落,满清在城内残酷的屠杀,使得山西境内其他府县纷纷望风而降。
接下来,北面的阿济格军队和南面的多铎军队南北双路进攻,再加上以范永斗家族为首的“八大皇商”的配合下,满清终于在十月底,将整个山西掌握在自己手中,消除了顺天府北面的威胁!
……
南直隶,徐州。
风尘仆仆一路南下的崇祯皇帝,终于在五日后抵达了徐州城!
面对着高杰一死,徐州城内复杂的情况,崇祯皇帝在经过思索后,还是让玄甲营在城外隐蔽处驻扎,以防刺激城内本来就脆弱的军事平衡。
崇祯皇帝可不想让高杰数万人马就在城内火并内耗,因为这些都是大明的军事力量,是日后北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即,他脱下甲胄,经过伪装后,带着高起潜和一队玄甲营士卒,怀中藏着短刃,分散进入了徐州城内。
进入徐州城内,崇祯皇帝就能敏锐的察觉到城内气氛的紧张,大街上行人行色匆匆,周围店铺也大多都闭门谢客,不时有一队队巡逻的士卒在警惕的四处张望着。
“看来徐州城内的情形不容乐观啊!”崇祯皇帝在暗处观察了一会,皱着眉头低声自语道。
“陛下,属下刚才打探了一番,说是徐州城府衙内,如今是李邦华李阁老坐镇!”一名玄甲营士卒低声过来禀报。
闻言,崇祯皇帝点点头,开口道:“那就去府衙,先去找李阁老了解了解情况!”
一行人一路隐蔽,来到了府衙前,崇祯皇帝低头看了看自己一身布衣的打扮,心中暗忖道:“如今自己这身打扮,想要不惊动其他人进入府衙,还是有难度的!”
随即他把目光转到了高起潜身上,眼珠一转,就有了主意。
他冲着高起潜微笑开口道:“高大伴……”
高起潜立马下意识的回答道:“奴婢在!”
“一会儿,你去叫门!”崇祯皇帝盯着他说道。
“是,奴婢……啊?让奴婢去叫门?”高起潜下意识的开口道,话说了一半,才意识到不对,随即脸色就垮了下来。
看着他为难的样子,崇祯皇帝微微一笑,说道:“你身份特殊,没有人敢阻拦你,你就装作南京来的太监,朕扮做你的护卫,先进入徐州府衙内,见到李邦华,朕自有打算!”
听到崇祯皇帝安排周详,高起潜立马挺直了胸膛,点点点头道:“是是是,奴婢这就去做!”
说罢,高起潜轻咳一声,立马装作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从暗处走了出来,大摇大摆的冲着府衙行去!
崇祯皇帝和玄甲营士卒扮做护卫,跟在其身后,一同行去。
“站住!什么人,胆敢擅闯府衙?”门口的衙役伸手阻拦道。
“大胆!你知道咱家是谁吗?”高起潜太监独有的尖利嗓音在府衙外响起。
两侧的衙役闻言,惊疑不定的上下打量了一番高起潜,观其面白无须,嗓音尖利。认出了他是一个太监,连忙脸上堆起笑容道:“啊!小的有眼无珠,不识得公公,公公快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