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载着赵家三兄妹与中国代表团的航班降落在北京机场时,舷窗外早已是人山人海。
舱门刚打开,震天的欢呼声便顺着气流涌了进来,混着锣鼓声、红旗挥舞的飒飒声,像一股滚烫的浪潮,瞬间裹住了刚踏上舷梯的三人。
“是赵氏三英回来了,是赵晓琳!赵晓萱!还有赵晓阳回国了!”
人群里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紧接着,“中国田径万岁”“欢迎英雄回家”的呐喊便排山倒海般响起。
数百名群众举着他们在雅加达夺冠的照片,照片上的红色比赛服与现场飘扬的五星红旗交相辉映,把停机坪染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
赵晓琳走在最前面,胸前的三枚金牌在阳光下闪着光,刚走下舷梯,就被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攥住了手。
老人的手抖得厉害,眼里的泪珠子直往下掉:“孩子,我在收音机里听了你5000米夺冠的消息,鞋带松了你依然不管不顾,还拼命跑的劲儿,像极了咱们中国人永不服输的骨气!”
赵晓萱被一群穿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围住,孩子们举着笔记本,仰着小脸喊:“晓萱姐姐,你跑100米时像风一样快!老师说你打破了纪录,给咱们国家争了光!”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蜡笔画,画上是三个穿着运动服的小人,胸前都挂着金灿灿的三枚金牌,背景是鲜红的五星红旗:“这是我画的你们,老师说要贴在教室墙上,让大家都向你们学习!”
赵晓阳刚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鲜花,就听见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原来是有人举着刚印出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标题格外醒目:“九金闪耀雅加达!赵家三兄妹改写六项纪录,中国飞人扬威国际赛场”。
报纸上还配着他们在领奖台上并肩敬礼的照片,晓阳的目光落在照片里自己喊“哥,我做到了”的瞬间,突然红了眼眶,转身朝着人群里的赵国强跑去,兄弟俩紧紧抱在一起,所有的疲惫与激动,都在这个拥抱里找到了归宿。
代表团乘坐的敞篷车缓缓驶离机场,沿街的群众自发站成了长队。
有人举着“向奥运健儿致敬”的标语,有人捧着自制的奖杯,还有人带着收音机,里面正播放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专题报道:“……在11月15日的新兴力量运动会收官战中,我国选手赵晓琳以16分01秒刷新女子5000米世界纪录,赵晓萱以11秒5将女子100米纪录收入囊中,17岁的赵晓阳更是以10秒9的成绩让世界看到中国短跑的少年力量……他们用速度与耐力证明,中国田径早已不是‘自娱自乐’,而是能与世界强者同台竞技的劲旅!”
当车辆经过天安门广场时,广场上的群众纷纷停下脚步,朝着敞篷车挥手欢呼。
赵晓琳、赵晓萱、赵晓阳不约而同地站起身,对着天安门城楼的方向庄严敬礼,胸前的金牌在阳光下折射出的光芒,与广场上飘扬的五星红旗交相辉映,成了深秋里最动人的风景。
当晚,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用了整整五分钟报道他们的事迹,屏幕上反复播放着他们冲线、夺冠、升国旗的画面,解说员的声音充满激情:“赵家三兄妹在雅加达的赛场,不仅带回了金牌,更带回了中国运动员的精气神。
他们让世界知道,中国体育健儿有能力、有信心在任何舞台上,为祖国赢得荣誉!”
国家体委的庆功宴上,一位刘姓领导举杯对着三兄妹说:“你们的名字,现在不仅印在报纸上、出现在广播里,更刻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里。
外国媒体说,这次新运会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田径,而你们,就是这场‘重新认识’的起点。”
赵晓琳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手里摩挲着三枚中长跑金牌,轻声说:“其实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训练时多流一滴汗,赛场上就多一分底气。
以后,我们会跑得更快、更远,让更多人在国际赛场上,听见龙国的名字。”
话音刚落,电视里传来了体育频道的预告:“明日起,《体坛风云》将连续播出四集专题片《速度与荣耀》,带您走进赵晓琳、赵晓萱、赵晓阳的训练日常,看他们如何从吉林省的五金机械子弟学校走向长春市训练馆,再走向雅加达的领奖台,看龙国田径如何在国际赛场书写新的篇章……”
那一刻,赵晓阳突然指着电视屏幕笑了:“哥,我们上电视了!”
赵国强举着相机,赶紧把这一幕定格下来。
照片里,电视机屏幕上的三兄妹的笑容比金牌更亮,而他们身后的北京夜景,灯火璀璨,像极了中国田径未来的模样——充满希望,且未完待续。
从北京开往长春的绿皮火车刚停靠站台,长春市体校的李校长就带着教练和队员们涌了上来,粗糙的手紧紧攥住赵晓琳的手腕,声音裹着激动的颤音:“你们仨给咱体校、给咱吉林长脸了!每人又是三枚金牌,还又破了六项纪录,这在咱国家田径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事!”
表彰会就设在体校的大礼堂,舞台中央用红绸托着九枚金牌,在钨丝灯下发着暖光。
李校长站在话筒前,对着台下黑压压的师生高声说:“晓琳跑5000米时鞋带松了都不停,晓萱100米跑出11秒5的成绩,晓阳17岁就敢跟世界强手拼——他们身上这股劲,就是咱中国运动员的骨气!”
话音刚落,掌声就像潮水似的漫过整个礼堂,不少小队员盯着那排金牌,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子。
此时的白山市抚松县,早已被喜庆裹得严严实实。
青山公社的广播喇叭从清晨就响起来,公社文书捏着《人民日报》,用带着东北口音的普通话反复念:“九金闪耀雅加达!赵家三兄妹改写六项纪录……”喇叭杆上挂着的红布条,被寒风吹得猎猎作响。
公社门口的土墙上,有人用红漆刷了大大的标语:“向赵氏三英学习!”
靠山屯的乡亲们更是热闹,老少爷们聚在村口的大树下,围着那台老旧的半导体收音机。
王大爷磕着瓜子,指着收音机里传出的声音,跟旁边的人念叨:“我就说晓琳这丫头有出息!小时候帮我往山上送药,跑起来比兔子还快!”
李大婶手里纳着鞋底,接话道:“晓萱才厉害呢,100米跑赢了洋鬼子!还有晓阳,才17岁就拿金牌,将来准是个大人物!”
有人从县城捎回了印着三兄妹的报纸,乡亲们争着传阅,纸边都被摸得发毛。
孩子们更热闹,在屯子里的空地上跑着,模仿着广播里说的“冲刺”,嘴里喊着“我是赵晓阳,我要拿金牌”。
虽然三兄妹没回屯里,但整个抚松县,都浸在为他们骄傲的喜悦里,连空气里都飘着比过年还浓的热闹劲儿。
体校的传达室里,邮递员送来了一摞来自抚松县的信。
赵晓琳拆开一封,是青山公社以前他们读书的学校寄来的,还有他们转学后 ,五金机械厂子弟学校的同学们寄来的,里面夹着一张孩子们画的画——三个小人胸前挂着金牌,背景是红彤彤的太阳。
她把信递给晓萱和晓阳,笑着说:“等忙完训练,咱们给家乡回封信,谢谢大伙的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