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渺之旅》中李强渡劫飞升的章节见报那日,香港的雨彻底歇了。
尖沙咀报摊前,老王刚把印着“李强证道元婴”特大标题的《香江快报》摆上木架,队伍就从骑楼根绵延到了街角。
“给我来五份!”码头工阿力挤在最前面,粗糙的手掌攥着皱巴巴的港币,身后二十多个工友举着钱起哄,“都要最新的,少一页跟你急!”
这已是报纸连载的第三个多月,四本书的热度非但未减,反而如滚雪球般愈演愈烈。
在众多读者强烈的要求下 ,每天从 更新一万字到更新一万两千字, 最后更新一万五千字。
幸好作者这么多 实在写不出来的时候就让 其他的作者暂时放下手中的故事,根据赵国强提供的故事大纲, 故事情节大概内容 续写下面的部分, 这也让四个主力作者可以松一口气。
不过 ,其他人每次写前赵国强都让他们先把前面的几章熟读两遍 ,再开始动笔。
并且他们写出来的故事内容,要经由赵国强过目 ,他觉得可行之后, 这才能够接着前面的故事继续连载。
原着里面,飘渺之类只有一百九十一万字,但是赵国强这里,却是写出了二百一十万字才结束。
《飘渺神之旅》接档后,李强游历诸天的奇遇让读者彻夜追更;
《神墓》里辰南揭开上古秘辛的章节登出时,茶餐厅里连点餐声都小了半截,食客们全捧着报纸屏息细读;
星际机甲文《末日机甲》中林峰与外星文明的对决,更是让电器行的阿伟带着伙计们每天早早就守在报摊前,生怕错过一字一句。
报社的电话成了最忙的物件,接线员小苏的嗓子哑了又好,好了又哑,桌上的催更信件堆得比打字机还高。
有读者寄来亲手绘制的修真图谱,标注着“给李强补全功法”;有钟表行老板捧着自家新款怀表找上门,想让《神墓》主角辰南“偶然佩戴”;
甚至连南洋来的商船船长都特意绕道香港,只为求一份最新报纸,说船员们在海上就靠这些故事解闷。
日销量从五万份一路飙升至十六万份,稳定在这个数字后,报社的门槛几乎要被广告商踏平。
英美烟草包下了全年封底,永安百货花三倍价钱拿下《飘渺神之旅》旁的半版广告,汇丰银行的理财软文更是紧挨着《末日机甲》连载栏,连澳门的商行都专程派人来签订独家代理协议,说澳门街头连挑担卖货的小贩都在打听“李强今天去哪了”。
以前连载过的, 有些人没有看到,便强烈要求继续 刊印合订本。
新刊印的合订本从开始一直连载到 刚刚最新连载的部分,可以让那些读者一次性看个够。
热闹里,有人动了歪心思。
几家新创刊的小报悄悄托人找到周明远、陈敬之等四位核心写手,许以双倍薪资、独立专栏,甚至承诺“可自主创作任何题材”。
周明远看着对方递来的厚信封,直接推了回去:“开玩笑,没有老板给的大纲和框架,他可写不出现在这样精彩的故事,也构不出诸天万界的恢弘。”
陈敬之更是指着桌上的保密协议笑了:“且不说违约要赔一千万港币,单说老板给的故事脉络,是我写了二十年通讯都想不出的妙思。
真离开这里,哪还有这样的好题材?”林晚秋和沈砚青也纷纷拒绝,他们心里门儿清,自己笔下的精彩,全靠赵国强提供的“故事骨架”支撑,没了这根基,再华丽的文笔也成不了气候。
李经理得知后只淡淡一笑,转头给四位写手每人加了薪,又添了“年度创作奖金”,报社里的打字声愈发响亮了。
随着腊月的脚步临近,香港的年味渐浓,赵国强也开始忙着筹备过年福利。
十七家粮铺的伙计们每人领到了两袋新米和一张足额红包,经理特意叮嘱:“这是赵老板给的,年后凭报纸剪角的优惠券,还能给家里多换斤好米!”
十七家肉铺的销售员们则分到了厚实的棉大衣和新鲜猪肉,都说“跟着赵老板干,过年都比别家热闹”。
六家野味饭店的厨师们收到了定制的刀具和双倍薪水,后厨里刚宰好的梅花鹿冒着热气,正等着过年期间供应给持报纸剪角来消费的食客。
报社的十名写手和编辑更不用说,除了丰厚的红包,每人还拿到了国强拍卖行赠送的小件象牙雕——那是赵国强抽空在空间里雕刻的,材质莹润,雕工精巧,看得众人爱不释手。
忙完香港的琐事,赵国强借着空间,一个念头便回到了松林县的家。
推开木门时,院子里正传来清脆的笑声,十六岁的赵晓琳正在晒腊肉,十四岁的赵晓萱带着十岁的赵晓阳追着鸡跑,见他回来,三个孩子立马围了上来。“哥!你可回来了!”赵晓琳拽着他的胳膊,献宝似的拿出藏在兜里的《香江快报》剪报,“同学说她托在香港的亲戚带的,这上面的故事可好看了!”
赵晓阳仰着小脸问:“哥,报纸上写的李强真能飞吗?我在体校练短跑,能不能也像他一样跑得特别快?”赵国强笑着抱起弟弟,刮了刮他的鼻子:“只要好好训练,你能跑得比谁都快。”
晚饭时,赵国强端上热气腾腾的炖鸡,拿出珍藏的米酒,赵晓萱叽叽喳喳说着省城体校的趣事,赵晓琳则述说着从同学那听来的香港年味,一家人围坐桌边,暖意融融。
早些日子,赵国强早已辞去了其他几个采购员的工作,专心打理天工折叠家具厂和天工创意竹编厂。
厂里做的新产品刚运回家,赵晓琳好奇地摸着折叠凳:“哥,这凳子和以前的不一样,好像更沉些?”
赵国强轻轻旋动凳腿内侧的凸起,凳底“咔嗒”弹出抽屉:“这里面能藏东西,以后你们的零花钱、奖状都能放进去。”
三个孩子瞪大了眼睛,围着凳子转来转去,连声称奇。
竹编厂的果篮摆在桌上,朱红的寿桃、翠绿的葡萄栩栩如生,赵晓萱伸手摸了摸,惊讶道:“这居然是竹子编的?看着比真水果还好看!”
除夕这天,家里更是热闹。
赵国强一早去镇上买了春联,回来时手里还提着空间里拿出来的几种野兽肉和一些鱼。
赵晓阳帮着贴春联,赵晓琳和赵晓萱在厨房蒸年糕,空气中混着糯米香和腊肉香。
午后,赵国强趁着家人不注意,进了空间。
空间里的象牙和犀牛角堆在角落,他拿起一段象牙,凝神雕刻起来。
不多时,一只小巧的象牙摆件便成型了——正是《飘渺之旅》里的古玉模样,纹路细腻,灵气逼人。
旁边的名贵木材堆里,他挑了块紫檀,打算雕成书架,以后放家里的书正合适。
这些雕刻品和搜罗来的奇珍异宝,年后都会送到香港的拍卖行,他心里清楚,再过几十年象牙将禁止销售,趁着现在多拍卖些出去,既能赚钱,也能用拍卖象牙、犀牛角、红木等雕刻的作品用来购买古董玉器这些以后升值高的好东西。
年夜饭端上桌时,窗外响起了鞭炮声。
红烧鱼、炖鸡块、炒青菜摆满了桌子,赵晓阳捧着鸡腿啃得满脸油,赵晓琳给弟弟夹了块鹿肉:“这是哥从外面带回来的,报上说能滋补身体。”
赵晓萱举起装着果汁的杯子:“祝哥哥姐姐弟弟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家人碰杯欢笑,灯光映得每个人脸上都暖洋洋的。
大年初一,香港的报社和商铺也热闹非凡。
员工们收到了开工红包,报摊前早早排起了队,老王举着新刊喊:“《飘渺神之旅》李强遇故人,《神墓》辰南得神器,还有粮铺、肉铺的新年优惠券!”
人群涌了上去,报纸的油墨香混着过年的烟火气,漫过了香港的石板路。
松林县的家里,三个弟弟妹妹穿着新衣服,正拿着赵国强给的红包炫耀。
赵晓阳说:“哥,我要把红包放你那个神奇的凳子里!”
赵国强笑着点头,看着家人的笑脸,又想起香港报社里的打字声、商铺里的叫卖声,心里满是踏实。
这个年,一边是香港的文商兴旺,一边是故园的烟火盈门。
赵国强知道,无论是报纸里的奇幻故事,还是家具、竹编里的巧思,或是拍卖行里的珍宝,最终都藏着对生活的期盼。
而这份期盼,正随着新年的钟声,在香江两岸和故园沃土上,悄悄生根发芽,愈发繁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