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秦王的心情很复杂......可以说是喜忧参半!
原本想的是,送个儿子过去做人质,以保一时的平安。
哪里成想......这嬴壮过去不是当人质去了,反而被封了楚王!
虽然说,在之前的战役中,楚国损失了大半的国土,但因为原来大乾朝廷的那一片的领地,包括洛邑在内的都城,都弥补给了楚国了。
尽管地盘不像之前的那么大......但人口和富庶程度也差不多了!
毕竟,大乾天下所在的中原之地,就是天下最盛产粮食的所在,不然一开始......大乾王室还有话语权的时候,为啥要把国都给建在这里?
老秦王从一开始庆幸......现代倒是有点嫉妒自己的儿子了!
感觉,嬴壮这个臭小子,出去当人质,比自己的这个秦王得到的还要多!
可是从另外的一个角度讲......
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占据了燕国,一个占据了楚国,还有洛邑之地......那自己也是一种变相的成功!
总之,他对江明的感觉非常复杂,既有骄傲,也有忌惮,更有嫉妒!
关键是看从哪个角度来讲!
......
至于吴王!
虽然说,一开始,大臣们都说,方伯江明率领天下兵马,跟吴国的这场恶战避免不了,或早或晚的事......
但是瞅江明这意思,一点也不像是要打大仗的模样!
毕竟,他已经率领主力返回燕国了,把洛邑这片地方,还有楚国的烂摊子交给了自己的弟弟嬴壮。
而嬴壮也没有要收复失地的意思......
他的母亲是楚国人,但也只是个丫头,没有太深刻的贵族家国情怀!
嬴壮是秦国人,拥有楚国的半壁江山,还有原来大乾朝廷的土地,他就已经很满足了。
似乎......江明做出了一个多方都满意的“政治结果”!
楚国满意,秦国满意,自己也满意......
至于天下诸侯,因为不打仗了,一个个也都挺开心的,防止大国之间搂草打兔子,捎带的再把自己给灭了!
面对这么一个多方和谐的局面,吴王的心里也打起了小算盘。
他之前已经集结了五十万的大军,准备迎接江明灭国战争的暴风洗礼,但现在江明不打了,他也有些犹豫,是主动进攻呢?还是继续防守?
主动进攻的话,直接能不能消化就是一个问题!
如果自己的消化能力足够强的话,当初就把整个楚国都给消化了,何必要留下40%!
可是现在江明的主力北撤,带着那个草包皇帝姬伯常去燕国了。
剩下了这么大的一片“势力真空”,不染指的话,总觉得有些可惜!
思前想后,吴王还是采取了保守的战略,先以守势,消化好内部问题再说......以免江明使诈:名义上是回去了,实际上在等着自己主力出击的时候,从后背再来一下!
现在,新的天子登基,天下列国都在图安定,若自己不见好就收,再无端的挑起战事,他担心引起众怒!
于是,吴王最终选择先蛰伏,以观后效!
......
江明原本的计划,是把大乾的天子给弄到蓟城去,然后自己在根据地督亢,重新建造一个都城!
现在新任的天子,也是大乾第一个皇帝是姬伯常来当了......
那事情就简单多了!
江明下令,直接把国都从蓟城给迁徙到督亢来!
开始大兴土木,重新的建造新都!
并且,他也颁布了钱币改革的命令:废除全天下所有的钱币,一律按照他规定的含金比例铸币,而铸币权,则全部交由燕国、赵国、楚国和秦国来实行!
金币的大小,含金比例,还有花纹刻字的模板,江明已经派人送到了赵国和楚国,还有秦国。
列国可以用黄金、白银,还有本国的货币,以及物资去这几个国家兑换新的货币!
总的原则是,保证你们国家的财产不缩水,但是铸币权牢牢的掌握在江明可以深度控制的这些国家里。
赵国的赵庸,楚国的嬴壮,这是自己的嫡系心腹,江明让他们怎么办,他们就会怎么执行!
而自己的父亲老秦王,目前也比较听话,所以江明也就把铸币权分割给了他一部分。
目的,就是要尽快的,让新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开!
而至于齐国,虽然说......他们也有大金矿。
但齐国是被江明打服的,表面听话,但不见得会有多忠诚,所以江明也就没有给他们铸币权。
只是让他们把黄金交给燕国,然后又燕国来给他们铸币!
自古以来,但凡推行一个新政,都不是件容易事,往往会遇见的阻力很大!
这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下手不狠!
人是贱的,屎是臭的,这千古不变的!
江明之前,就把话交代的很清楚:列国一律配合新币的推行,如有违抗者,直接灭其国,分其地,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
面对一个连天子都敢凌迟的方伯......天下谁还敢敷衍他?
江明是完全不顾及什么道德绑架,别人的评价的,不服我就干你,而且死也不让你好死,这是最直接的政令推动力!
整个天下,除了吴国以外,所有的国家,都在逐渐的替换掉原来的货币,成了统一的金币!
当货币开始统一后,很快连带效果就出来了!
全天下的货物交流和沟通,变得愈发的顺畅!
塞北的牛羊,齐国的盐铁,楚国的粮食,晋国的矿石,吴国的丝绸,还有秦国的兵刃,在天下的中心洛邑......成了一个大的商业中心,列国的商人想买啥都能买到!
因为货币的价值是固定的,少了很多兑换环节,商业运作的速度大大加快!
江明作为这场资本游戏的宏观调控者,也掌握了全天下的经济命脉!
一开始的时候,秦国对江明的“金本位铸币”政策还有抵触情绪......
但是慢慢的,老秦王发现了其中的玄机:还是儿子向着自己,按照金本位来铸币以后,哪个国家的金矿多,谁就掌握了经济话语权,迅速的给自己积累了财富!
而吴国的吴王,看见其他列国的贸易如火如荼,一个个因为互通有无,都发了大财,也开始眼红,想管江明要铸币权。
江明则是给吴王回复:你们国家并没有金矿,让你们铸币也没用,不如......就拿实物来换金币,效果也是一样的!而中原各国,对吴国的丝绸最感兴趣,愿意花大价钱来买!
江明直接下令各国一起采购吴国的丝绸,帮助吴国顺利完成货币兑换的过渡!
并且,江明还鼓吹一种风气:君子才穿丝绸,喝吴国的茶叶,用吴国的器皿,总之,一切都是吴国的最好!
如此这般,吴国对其他各个国家出口量每日激增,大量的金币也涌入了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