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燕损兵折将,几乎耗干了拓跋部的元气......
尽管有慕容雪的安慰,但这些日子一直也处于高度的焦虑中,生怕江明回来后生她的气,治她的罪......
就算退一万步讲,江明大度,不追究她的责任。
这以后在众多妻妾中,自己肯定也难以得宠了。
一想到这些......这位女英雄每日也是以泪洗面。
直到江明的锦囊密信到了以后,这才彻底的让独孤燕结束了内耗......
他在信中并没有责怪独孤燕,反而夸她当机立断,随机应变,有大将的风采。
这件事不怪独孤燕,因为按照目前的战略情况来看,赵魏联军撤军之后,及时的攻打中山国北部边防是正确的军事举措!
只是敌军将领中有能人在,胜负乃兵家常事,并非独孤燕一人之过!
另外,江明还重点嘉奖了慕容烈。
正是因为慕容烈的果断和勇敢,才保住了鲜卑的主力,同时也给中山国的军队造成了一定的伤亡。
他直接批准了慕容烈和南袖的婚事,同意两人挑选一个黄道吉日完婚,由慕容雪做主婚人即可!
交代完了这些安抚军心的事后,江明也把自己的计谋合盘脱出......
......
中山国陉关大捷的消息,传递到了中山国君的耳朵里。
中山国君喜出望外,重重的奖赏了守将狐堰,夸他是柱国基石,定海神针!
并且,他还得到了另一个好消息,鲜卑人已经全部都退出了顾郡,愿意将顾郡归还给中山国。
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鲜卑和中山化干戈为玉帛,摒弃前嫌,一起对付燕国。
燕国现在的两支主力部队都在晋国境内和齐国前线,督亢和燕山防线全部都是鲜卑部落的人以及几千燕国本土军队,根本不堪一击。
如果中山国国君愿意合作的话,此刻正是偷袭燕国的好时候,可以派万余名士兵,就可以直捣黄龙,灭了燕国。
燕国一灭,中山国得地盘,而鲜卑人只对粮食,马匹,还有金钱感兴趣。
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游牧民族,农耕地带的经济模式不适合他们。
当中山国君第一眼看到这封鲜卑人送来的信后嗤之以鼻!
嘲笑道,这又是鲜卑人耍的诡计,鲜卑人正面战场打不过,就想引蛇出洞,让我们中山国有限的有生力量全折损在讨伐燕国的路上......然后,狗日的再坐山观虎斗,消灭我们。
事实证明,无论是看人也好,看事儿也罢,哪怕是去商场挑衣服,第一眼,第一印象往往是最准的!
因为你的磁场感知会提醒你,眼前这个‘东西’到底危险不危险,靠不靠谱?
如果后来反复权衡,反而容易迷失了真伪,忽略了你的磁场感知对你的保护。
如果中山国君真的这么无视鲜卑人的信的话,那也就没有后来的悲剧了。
他把信件拿给大臣们看,大臣们立刻又分成了两派,激烈的吵了起来。
一方大臣认为:鲜卑人诡计多端,反复无常,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也正因为这一点,这次的事儿,不见得就是假的。
现在燕国两把尖刀向南方插,一个是进攻齐国,另一个是在晋国内部捣乱,可以说北面真的没什么有生力量可以防护的了。
那秦国公子信任鲜卑人,将北疆督亢交给鲜卑人保护,本身就是一个冒险的做法!
鲜卑人之前能背叛柔然和中山,现在一样可以背叛燕国,这些草原鞑子只在乎眼前利益,根本没有什么羞耻诚信之心。
如果此时不行动,等到乐翼的大军打败了齐国,江明的军队稳定住了晋国,那咱们中山国可就真的只有死路一条了。
现在出兵,和鲜卑人合作,他们诚心的概率是50%,可是不出兵,等到江明和赵魏两家,一起稳定住了晋国的局势,而燕国的神将乐翼又打败了齐国,跟齐国谈和结束战争,等他们一起往回走的时候,那中山国就是100%的灭亡了!
这次赵魏联军攻伐中山,已经耗尽了中山国的元气,没有十年的时间缓不过劲儿来。
实在是禁受不起江明和乐翼的合攻了!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赌上一赌,说不定还有生机?
至于说,鲜卑人是不是‘引蛇出洞’?试图借着“合盟”的幌子,消灭中山国的有生力量?
这个也不难验证!
可以先派几千人做先头部队,以试深浅,投石问路。
重点,还是在一个姿态上。
鲜卑人真有心的话,让他们打头阵,去燕国内部一个劲儿的祸害,中山国人坐收现成的就好。
可以让他们先去抢,先去破坏,中山国只要耕地就好!
燕国北边一乱,晋地的江明还有齐地的乐翼势必无心恋战,这也会间接的影响他们的战事,说不定齐国直接就把乐翼给灭了,或者江明死于晋地之中......
如此这般,可谓一石三鸟!
但反对的大臣则认为:坚决不能听信鲜卑人的鬼话,他们所谓的合作,百分之一百是骗人的!说不定又是江明的什么诡计?
纵然现在燕国北部防线空虚,但江明之所以让鲜卑人来守,肯定还是有他的道理的。
江明那么狡猾的人,绝对不可能犯这种原则性的错误!
至于说,等到江明和乐翼回师的时候,那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到时候的情况又是如何,现在谁也说不准!
还不如就老老实实的巩固力量,守住陉关,任由敌人花言巧语,千变万化,就让狐堰将军死守,至少北边的事情是可以放心的!
哪里像那些大臣所说的,还什么等江明回来,中山国100%亡!
当初,赵魏联军猛攻中山,江明还在顾郡的时候,都没说敢贸然进攻陉关,现在又拿他回来说事儿,岂不是大言欺人耳?
双方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搅和得中山国君脑袋瓜子疼!
只能先退朝,由他好好的思量一番!
这中山国君不能说不聪明......不然的话,他也不会采取“商贾为道,经略各国”的纵横谋略。
但他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谋而无断!
能想到问题,但却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还特别容易受到别人话的干扰。
这个觉得说的有道理,那个又觉得说的有道理.......然而双方又是相互矛盾的。
这就搞得中山国君很是崩溃!
支持跟鲜卑人合作的大臣们的话,中山国君是听进去了。
确实......虽然说,中山国刚刚经历了一场“惨胜”,但几千人的部队还是能拿得出来的。
就拿这些人当“投石问路”的诱饵,表现出一个‘合盟’的姿态来,去试试鲜卑人的深浅。
这买卖,中山国还是赔得起的。
然而,那些反对派的大臣们说的也有道理,压根就不要抱有任何的希望。
坚守不出,虽然无功,无法让土地拓展,但最起码无过,可以守住基本盘。
思来想去下,琢磨了一夜,他还是倾向于第一种方案:即派出3000人的部队,哪怕就当“观摩团”或者炮灰,跟鲜卑人合作合作。
如有异动,再反悔也来得及!
而另一面,则是继续让狐堰严防死守陉关,防止鲜卑人再来一次偷袭!
就在他准备在朝会上宣布自己的决定时,他手下的密探给他汇报了一个令他瞠目结舌的消息,让中山国君几乎‘石化’在了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