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咖啡馆里的颤抖证据:十月的黄浦,秋雨总带着黏腻的凉意。林砚之撑着黑伞走进“老码头咖啡馆”时,玻璃门上的风铃叮当作响,驱散了些许室内的沉闷。靠窗的角落,一个穿灰色旧外套的年轻人正低着头,手指反复摩挲着面前的搪瓷杯,杯沿的咖啡渍圈出陈旧的印记。
是李默。
林砚之放缓脚步走过去,小陈跟在身后,手里提着的黑色公文包沉甸甸的——里面装着法院刚签收的《追加诉讼请求申请书》,但此刻,所有文件的分量都比不上眼前这个年轻人可能带来的东西。“李先生,我是林砚之。”她拉开椅子坐下时,刻意让动作轻一些,“路上没堵车吧?”
李默猛地抬头,镜片后的眼睛布满红血丝,像是熬了好几夜。他没回答,只是飞快地扫了一眼咖啡馆门口,又低头看向桌面,喉结动了动:“林处长,我……我带了东西,但你们得保证,这事之后,智愈科技找不到我和我妈。”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右手伸到外套内袋里,掏东西时指节泛白。
林砚之点头,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证人保护协议》推过去:“这是市公安局伦理案件专项组出具的保护方案,庭审后我们会安排你和母亲暂时搬去安全住所,医院那边也会有专人对接,不会泄露你们的信息。”她注意到李默的目光在“医院”两个字上顿了顿,眼神里掠过一丝痛苦。
这时,李默终于从内袋里拿出一个巴掌大的银色U盘,放在桌面上轻轻推过来。“这里面是算法训练的原始日志,从2024年1月到3月的,每一次参数调整都有记录。”他的指尖还停在U盘边缘,像是舍不得松开,“3月12号那天,陈明远开了个闭门会,就我们算法组五个人参加,他说‘罕见病病例太少,每次诊断都要调用特殊模型,拉低整体准确率,医院采购时看的就是这个数,必须调’。”
小陈立刻拿出笔记本电脑,将U盘插进去。屏幕上跳出的Excel表格里,密密麻麻的代码和数据清晰可见,其中一行用红色标注的记录格外刺眼:“2024-03-15,根据q1运营要求,罕见病样本权重由0.05下调至0.001,优先保障常见病诊断准确率≥98%,负责人:陈明远(签字待补)”。
“我当时提出反对,说权重调这么低,系统很可能漏诊罕见病。”李默的声音越来越低,手指抠着桌沿,“陈明远没理我,第二天就让hR把我调到了边缘项目,负责整理用户反馈,根本碰不到核心算法。上个月我妈查出胃癌,需要手术费,我找他要绩效奖金,他却让我主动离职,还说‘懂规矩就别多嘴’。”
林砚之看着日志里的红色标注,又看了看李默泛红的眼睛,心里清楚,这份证据不仅能证明智愈科技的算法存在人为伦理缺陷,更能坐实陈明远为了商业利益刻意规避风险的事实。“我们会立刻将这份日志提交给法院,申请追加‘商业欺诈’的诉讼理由。”她将U盘收好,放进带有加密锁的文件袋里,“你母亲的手术安排,我们已经联系了黄浦市第一医院的肿瘤科张主任,他说可以走绿色通道,下周一就能入院,费用由市科技伦理监管专项基金垫付。”
李默猛地抬头,眼里满是不敢置信:“真的?不用我先交钱?”
“真的。”林砚之从手机里调出与张主任的聊天记录,递到他面前,“你现在要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按时出席明天的庭审。你的证词,能让更多像你母亲一样的患者,不会因为算法的‘刻意失误’错过治疗时机。”
李默看着手机屏幕上“同意接收患者李桂兰,下周一手术”的字样,突然红了眼眶,双手捂住脸,肩膀微微颤抖。咖啡馆的风铃又响了,这次进来的是两个穿西装的男人,他们扫了一眼角落,径直走向吧台。林砚之不动声色地用身体挡住李默,对小陈使了个眼色——该走了。
二、消失的证人与五十万筹码
第二天清晨,林砚之刚到办公室,小陈就闯了进来,脸色发白:“林处,联系不上李默了!电话关机,微信不回,他住的出租屋也没人!”
距离第二次庭审只剩不到24小时,证人突然失联,这无疑是晴天霹雳。林砚之立刻拿起手机,拨打李默的号码,听筒里传来的只有冰冷的“您所拨打的用户已关机”。“查定位!我们之前给的那个紧急联络手机,不是有实时定位功能吗?”她快步走到会议室,打开大屏幕上的定位系统。
屏幕上的蓝色光点停留在“智愈科技大厦”楼下,已经超过两个小时没有移动。“昨晚十点,光点从李默的出租屋出发,凌晨一点到了智愈科技楼下,之后就没动过。”小陈调出沿途的监控录像,画面里,李默坐着一辆黑色轿车到了大厦门口,下车后,一个穿黑色风衣的男人迎了上去,两人说了几句话,李默跟着他走进了大厦侧门。
“是智愈科技的法务部主任,周凯。”林砚之盯着监控里的黑色风衣男人,手指敲击着桌面,“他们肯定是找到李默了,用他母亲的手术费要挟。小陈,立刻联系市公安局,申请协助找人,我们现在就去智愈科技大厦。”
二十分钟后,林砚之的车停在智愈科技大厦楼下。深秋的风裹着雨丝,吹得人发冷。她抬头看向大厦顶层的董事长办公室,窗帘拉得严严实实。楼下的花坛边,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坐在长椅上,手里攥着一个棕色的信封,正是李默。
林砚之快步走过去,发现李默的眼睛通红,脸上还带着泪痕,信封被他攥得变了形,露出一角银行卡的银色边缘。“李默!”她喊了一声。
李默猛地抬头,看到林砚之,眼神里闪过慌乱,赶紧把信封塞进外套口袋:“林处长,你怎么来了?我……我就是来跟他们谈离职补偿的。”
“谈补偿需要谈一整夜?”林砚之蹲下身,看着他的眼睛,“那个信封里是什么?是他们给你的‘封口费’吗?”
李默的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却没发出声音。这时,周凯从大厦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走到李默身边:“林处长,这是我们公司和前员工李默的私人纠纷,就不劳您费心了。李默已经同意签署《保密协议》,放弃出庭作证,我们也会支付他母亲的全部手术费。”他说着,将文件递到李默面前,“李默,签了字,这五十万就是你的,你妈明天就能进最好的病房。”
五十万。林砚之心里一沉,这对于急需手术费的李默来说,无疑是致命的诱惑。
李默的手伸到文件上方,却迟迟没有落下。他看着林砚之,眼神里满是挣扎:“林处长,我妈她……她昨天疼得直哭,医生说再拖下去就来不及了。我没办法,我不能失去我妈。”
周凯笑了笑,拍了拍李默的肩膀:“识时务者为俊杰。李默,你只是个工程师,没必要掺和这些事。等你妈手术成功了,你还能找份好工作,何必跟智愈科技作对?”
林砚之站起身,盯着周凯:“周总监,用患者的生命要挟证人,这就是智愈科技的‘商业伦理’?你们下调罕见病数据权重,导致三名患者误诊,现在又想用钱掩盖真相,就不怕将来更多人因为你们的算法失去生命?”
周凯脸色微变,却依旧强硬:“林处长,说话要讲证据。没有李默的证词,你们的‘商业欺诈’指控就是空谈。法院要看的是数据,不是煽情的故事。”
就在这时,林砚之的手机响了,是医院张主任打来的。她接起电话,开了免提:“张主任,李默母亲的情况怎么样?”
“林处长,患者李桂兰刚才突发胃出血,已经送进急诊室了,需要立刻手术,再晚就有生命危险!”张主任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带着焦急,“我已经安排好了手术室,就等家属签字了!”
李默的身体猛地一震,脸色瞬间惨白:“我妈……我妈怎么了?”他想去医院,却被周凯拦住:“先签协议!签了字我立刻让司机送你去医院,还能给你安排专家团队!”
看着李默慌乱无措的样子,林砚之深吸一口气,从手机里调出一段录音,按下播放键——那是前一天她与陈明远的电话沟通,陈明远的声音带着不屑:“林处长,你别白费力气了。李默那种底层工程师,没见过什么钱,给他五十万,再提他妈的手术费,他肯定会听话。底层人嘛,只要抓住软肋,很好控制。”
录音播放完毕,周凯的脸色彻底变了。李默怔怔地站在原地,手里的文件掉在地上,他看着林砚之,眼睛里的挣扎渐渐变成了愤怒:“他……他说我是‘底层人’?说我很好控制?”
“他们现在能用钱收买你,将来也能随时抛弃你。”林砚之捡起地上的文件,撕成两半,“你母亲的手术,张主任已经安排好了,现在去医院签字,还来得及。手术费我们来出,不需要你拿良心换。”她从公文包里拿出《医疗救助申请指南》,上面盖着市第一医院的红色公章,“这是绿色通道的证明,现在就去,还能赶上手术。”
李默看着指南上的公章,又想起刚才张主任的话,突然捂住脸,泪水从指缝里汹涌而出。他蹲在地上,肩膀剧烈颤抖,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过了几分钟,他站起身,抹掉眼泪,眼神变得坚定:“林处长,我跟你去庭审。我妈需要手术,但我不能用别人的生命换她的命。那些被误诊的患者,他们也有家人。”
周凯还想阻拦,却被赶来的警察拦住。林砚之拍了拍李默的肩膀:“走吧,先去医院签字,庭审的事,我们在路上说。”
三、庭审前的彩排与良心的校准
警车开在去医院的路上,李默坐在后排,手里紧紧攥着《医疗救助申请指南》。林砚之坐在他身边,拿出一份庭审流程表:“庭审时,法官会先问你的身份和在智愈科技的工作内容,然后让你陈述算法调整的经过。你只需要说实话,把陈明远开会时说的话、你提出的反对,还有日志里的记录都讲清楚。”
小陈坐在副驾驶座上,回头递过来一个笔记本:“这是我们根据日志做的时间线,你看一下,确认有没有遗漏。另外,我们已经验证了日志的真实性,里面的参数调整记录和智愈科技的服务器后台数据完全一致,可以作为铁证。”
李默接过笔记本,认真地翻看着。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关键时间点:2024年3月12日(闭门会议)、3月15日(参数调整)、3月16日(李默被调岗)……每一个时间点都对应着具体的证据,比如会议签到表照片、调岗通知书扫描件。“这些……你们都准备好了?”他有些惊讶。
“我们不仅准备了这些,还找到了智愈科技2024年q1的医院采购合同,里面明确写着‘AI诊断系统准确率需≥98%’,这就是陈明远下调罕见病权重的直接动机。”林砚之拿出一份合同复印件,“庭审时,这些证据会一一提交,你不用紧张,只需要如实作证就好。”
警车很快到了医院。李默冲进急诊室,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了字。当护士推着李桂兰进手术室时,李默站在门口,看着母亲苍白的脸,眼眶又红了。林砚之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张主任是肿瘤科的专家,手术会很顺利的。庭审下午两点开始,我们一点半在法院门口集合,这期间你可以在这里陪着母亲。”
“林处长,谢谢你。”李默转过身,深深鞠了一躬,“如果不是你,我可能真的会做错事。我以前觉得,算法只是代码,没有感情,但现在我知道,每一个参数背后,都可能关系到一条人命。”
林砚之点头:“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伦理审计。科技不是冰冷的代码,它应该有温度,有底线。你的证词,不仅是在帮我们,更是在帮所有可能被算法伤害的人。”
下午一点半,李默准时出现在法院门口。他换了一身干净的衬衫,头发也梳理整齐,虽然眼睛还有些红,但眼神里已经没有了之前的慌乱。小陈递给他一瓶水:“别紧张,我们都在外面等你。”
林砚之看着他走进法院,心里有些感慨。这个年轻的工程师,在金钱和良心的选择面前,最终守住了底线。而这底线,正是科技伦理最坚实的基石。
四、证人席上的笔记本与真相的重量
下午两点,第二次庭审正式开始。
法庭内庄严肃穆,旁听席上坐满了人,有媒体记者,有医疗行业的代表,还有一些关注此案的市民。智愈科技的cEo陈明远也来了,他坐在被告席上,穿着昂贵的西装,脸上带着傲慢的神情,似乎对这场庭审胸有成竹。
庭审按流程进行,先是原告方陈述追加“商业欺诈”的理由,林砚之作为市科技伦理监管处的代表,提交了李默提供的原始日志、医院采购合同复印件等证据。被告方律师立刻提出异议,认为日志的真实性无法确认,且李默作为前员工,可能存在报复性作伪证的情况。
“下面,请证人李默出庭作证。”法官的声音响起。
李默从旁听席后站起身,走到证人席上。他双手放在身前,手指微微有些颤抖,但眼神却很坚定。在宣誓环节,他举起右手,声音清晰:“我保证如实提供证言,不隐瞒、不伪造、不歪曲事实,如有虚假,愿意承担法律责任。”
被告方律师率先发问:“李默先生,你在智愈科技工作期间,是否负责核心算法的开发?你提交的日志,会不会是你离职后伪造的?”
李默深吸一口气,回答:“我2022年入职智愈科技,担任算法工程师,负责AI诊断系统的训练数据优化,直到2024年3月被调岗。日志是我在工作期间,按照公司规定记录的原始数据,每一次参数调整都有服务器后台记录可查,不是伪造的。”
“那你为什么在离职后才提交这份日志?是不是林砚之处长给了你好处,让你作伪证?”律师的问题带着明显的诱导性。
“不是。”李默摇头,“我离职后,本来不想掺和这些事,但我妈查出胃癌,需要手术费,我找陈明远要绩效奖金,他却让我‘懂规矩别多嘴’。后来我看到新闻,知道有患者因为智愈科技的AI系统误诊,我才意识到,我不能再沉默。林处长没有给我任何好处,反而帮我母亲安排了手术,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
这时,陈明远突然开口:“法官大人,我反对!李默这是在捏造事实,他的绩效奖金已经结清,是他自己主动离职的!”
法官敲下法槌:“被告方请注意,不要随意打断证人作证。原告方律师,可继续发问。”
原告方律师站起身,问:“李默先生,你能否详细描述一下2024年3月12日的闭门会议?陈明远先生在会上,是否提到过调整罕见病样本权重的原因?”
李默点头,从口袋里拿出一个黑色的笔记本——那是他工作时用的记事本,封面已经有些磨损。“那天的会议,陈明远先生说,‘罕见病病例太少,每次诊断都要调用特殊模型,拉低整体准确率,医院采购时看的就是这个数,必须调’。他还说,‘伦理审计只是走个过场,只要搞定准确率数据,医院就不会退货’。”他翻开笔记本,找到3月12日那一页,上面用蓝色钢笔写着会议内容,末尾还有一个潦草的签名——是陈明远的名字。
“这是我当时在会上记的笔记,陈明远先生在会议结束后签了字,确认内容无误。”李默将笔记本递给法警,由法警转交给法官。
法官仔细翻看笔记本,又递给被告方查看。陈明远看着笔记本上的签名,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手指微微发抖:“这……这不是我的签名!是他伪造的!”
“是不是伪造的,一查便知。”林砚之站起身,提交了一份补充证据,“这是智愈科技2024年q1的会议签到表,上面有陈明远先生的签名,与笔记本上的签名一致。我们还申请了笔迹鉴定,鉴定结果显示,笔记本上的签名确实是陈明远先生所签。”
法警将签到表和笔迹鉴定报告递给法官,法庭内一片寂静。旁听席上的记者们纷纷举起相机,对着被告席上的陈明远拍照。陈明远低着头,双手紧握,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傲慢。
这时,李默又补充道:“我当时提出,下调罕见病权重会增加误诊风险,陈明远先生不仅没听,还在第二天把我调到了边缘项目,不让我碰核心算法。后来我查了系统后台数据,发现从3月15日参数调整后,罕见病的诊断准确率从原来的85%降到了12%,这就是为什么会有患者被误诊。”
原告方律师提交了系统后台数据的截图,与李默的证词完全一致。被告方律师还想反驳,却找不到任何理由,只能沉默地坐下。
法官敲下法槌:“证人证言有效,相关证据予以采纳。现在休庭,合议庭将根据现有证据进行评议,择期宣判。”
庭审结束后,李默走出法庭,阳光透过玻璃照在他身上,温暖而明亮。小陈跑过来,笑着说:“李默,你刚才太厉害了!陈明远的脸都白了!”
林砚之也走过来,递给李默一份医院的通知:“你母亲的手术很成功,张主任说恢复得很好,你现在可以去看她了。”
李默接过通知,看着上面“手术成功”的字样,突然笑了,眼角却泛起了泪光。他抬头看向天空,秋雨已经停了,天边露出一抹淡淡的蓝。他知道,这场庭审不仅是为了那三位被误诊的患者,更是为了守住科技的伦理底线——而他,终于做了正确的选择。
林砚之看着李默匆匆走向医院的背影,心里清楚,这只是科技伦理治理路上的一小步。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智愈科技”,更多的挑战,但只要有人愿意坚守良心,守住底线,科技就会始终朝着有温度的方向发展,照亮黄浦市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