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听到朴国昌认输,大唐文武毫不避讳的哄笑出声,那笑声如同夏日突来的狂风,带着无尽的嘲讽与得意,在大殿中肆意回荡。
程咬金更是拍打着案几,大笑道:“哈哈,咱大唐的曲子,岂是你们那弹丸之地可比的!”
他的笑声如雷鸣般洪亮,震得大殿都有些颤抖。
其他官员也是或拍案叫绝,或摇头晃脑,一脸陶醉,仿佛刚刚那激昂的乐曲仍余音在耳,让他们心中充满了自豪与骄傲。
朴国昌面色黑如锅底,不甘地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倔强:“大唐地大物博,我等小国比不上是应该的!
但我高句丽也有才子,对大唐文学敬仰许久,此番随使团前来,渴望以文会友,与大唐交流文学。”
话音未落,一名高句丽文士已从使团中走出。
众人循声望去,却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眉宇间虽带着傲气,但满脸皱纹和斑白的胡须却显得与他自称的才子形象大相径庭。
这一幕,犹如秋日午后,老树旁偶遇一位自诩青春的老者,让人忍俊不禁。
程咬金更是笑得前仰后合,拍着桌子道:“哈哈,你这老儿,胡子都白得跟雪一样了,还才子呢!咱大唐的娃娃们写字都比你有劲儿!”
说完,他还特意扭头望向身旁几位官员,众人皆是笑而不语,眼中满是对这位高龄才子的戏谑。
金正贤脸色一黑,自己不过是长的老成了些,这些大唐人至于这么嘲笑他吗?
都怪这正使,对大唐了解不多,还非要卖弄!
这下好了,惹人笑话了吧?
顶着黑如锅底的脸色,金正贤开口,声音中带着不甘与愤懑:“诸位,勿要以貌取人!
文学之道,岂是年岁可限?
我金正贤虽年迈,却自幼饱读诗书,对大唐文化更是仰慕已久。
今日,我欲以此残躯,向大唐展示我高句丽文人之风骨,以诗会友,共赏风月!”
听到这话,在场众人不由得收起了几分轻视,目光中多了几分审视。
李世民端坐龙椅之上,眉头一挑,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声音威严中带着一丝温和:
“既如此,朕便成全你的雅兴,也不欺负你这远道而来的老者,来人,传几个国子监的监生来,与这位高句丽才子以诗会友。”
话音落下,殿外侍从迅速行动起来,不多时,几位身着儒衫、气质温文尔雅的年轻士子步入大殿,他们面带好奇的望向那位须发皆白的老者。
大殿内,烛火摇曳,光影交错,气氛逐渐剑拔弩张了起来。
几名监生跃跃欲试,来的路上他们可是听说的了,这老头是高句丽来的!
说是想要以文会友,实际上就是为了和大唐文人比试一下呗!
不过高句丽那种地方出来的,能有什么能耐?
陛下传召他们前来,那可是扬名天下的好机会呀!
只要能胜过眼前这个老头,一定就能被陛下记在心里!
将来踏入官场还不是平步青云?
想到这里,几人连忙开口:“这位老人家,想要怎么比试?诗词歌赋吗?”
金正贤胸有成竹的笑了笑,“诗词歌赋有感而发,不一定代表一个人的水平,不如咱们对对子如何?”
听到金正贤提出对对子的建议,几位监生面面相觑,随即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大殿内,烛火映照下,他们的身影在墙上轻轻摇曳,仿佛连光影都因这场突如其来的文学较量而激动不已。
一名监生率先站出,嘴角挂着自信的笑容:“好,便依你所言,对对子既考验才思敏捷,又能彰显文化底蕴。那我便先出上联——春风拂面桃花笑。”
话音未落,他轻轻晃动手中折扇,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金正贤闻言,眼神微凝,随即嘴角勾起一抹淡笑,缓缓开口:“秋雨润心菊花开。”
话语间,一股从容不迫的气度油然而生,大殿内的气氛瞬间凝固,仿佛连空气都为这巧妙的对答而静止。
众人想过他会答出来,却没想到脱口而出,这老东西有两把刷子啊!
随后另一名监生上前一步,目光炯炯,这一次他要为大唐争光!
他轻咳一声,声音清朗:“那我便来个难些的...月挂中天夜色美。”
言罢,他轻轻扬起下巴,眼神中满是期待,仿佛已经预见到对方苦思冥想却无果的尴尬场景。
然而,金正贤只是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环视四周,那眼神仿佛穿透了夜色,看到了更远的风景。
片刻后,他悠然开口:“星沉海底当窗见。”
语毕,整个大殿一静...
这时候,众人才发觉,这高句丽恐怕早有准备,这是要故意让大唐难堪啊!
这老头何止是有点东西?
看来光靠这几个监生是拿不下这老头了!
果然,接连几次监生出的对子,金正贤都能片刻间对上,而金正贤出的对子,几个监生却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朴国昌见状,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仿佛春日里盛开的花朵,他挺直了腰杆,声音中带着几分挑衅与炫耀:“看来大唐文运比我高句丽还是差一些啊!”
说着,他轻轻捋了捋下巴上稀疏的几根胡须,眼神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
此言一出,周围的大唐官员们面面相觑,神色各异,有的皱眉沉思,有的面露不屑。
而金正贤则是嘴角微扬,一副胜券在握的模样,整个大殿内的气氛一时之间变得微妙而紧张。
这时只见程咬金浓眉一竖,声如洪钟,震得大殿微微一颤。
“竖子岂敢放肆?你一弹丸之地竟敢妄言文运?”
他瞪视着朴国昌,眼中似有火光跳跃,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笑意。
转身面向李世民时,他双膝跪地,双手抱拳,神色坚毅:“陛下,我大唐人才济济,岂容这跳梁小丑放肆!
让几个娃娃上场,不过是想给他个台阶下,他却不知好歹!
臣恳请陛下,召见孔颖达、李纲等儒学大家,让他瞧瞧什么是真正的文运昌隆!”
言罢,他目光炯炯,等待着李世民的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