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的项目获得重要资助后,生活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键。
她开始在bJ和上海之间频繁往返,实验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
陆砚京虽然鼓励女儿追求事业,但每次看到晨曦眼下的青黑,还是忍不住心疼。
他学会使用视频通话,常常在清晨给女儿发去一段简短的问候,偶尔是阳台盛开的茉莉,有时是苏窈准备的早餐。
周屿果然如承诺的那样,每周都会来家里坐坐。起初带着明显的不自在,后来渐渐熟稔起来。
有个周六下午,陆砚京正在书房练字,周屿轻轻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方古旧的砚台。
“听晨曦说您喜欢书法,这是我祖父用过的砚,想着或许适合您。”
陆砚京推辞不过,最终收下了这份心意。
从此每周六的书法时间,成了两人心照不宣的约定。
苏窈发现周屿对饮食格外讲究,便常向他请教药膳知识。
某个春日的傍晚,三人一起在厨房准备晚餐,周屿仔细讲解每种药材的性味归经,苏窈认真记在本子上。
窗外细雨绵绵,灶上炖着当归鸡汤,氤氲的热气模糊了玻璃窗。
亮亮趴在厨房门口,尾巴偶尔轻扫过地面。
暮云依然忙碌,但开始固定每周日回家吃晚饭。
有时带着新的实验数据与父亲讨论,有时只是安静地坐在餐桌前享用母亲准备的菜肴。
有个特别的周末,他带来一位文静的女生,“这是我同事,林薇。”女孩腼腆地笑着,手里捧着新鲜的百合花。
那天晚餐桌上,苏窈多添了两道菜。
初夏时分,晨曦的项目遇到瓶颈。她连续三周没有回家,电话里的声音透着疲惫。
陆砚京没有多问,只是每天让周屿带去不同的汤品。
第四周的凌晨,晨曦突然发来视频通话,屏幕那头的她眼睛发亮:“数据突破了!”
陆砚京看着女儿兴奋的模样,悄悄截屏保存了下来。
重阳节前夕,陆砚京的菊花如期绽放。
今年他特意多培育了几盆,准备送给敬老院的老人们。晨曦提前一天回家,帮着父亲整理花枝。
晨光中,父女俩蹲在阳台忙碌,亮亮在一旁好奇地嗅着花瓣。
“小时候总觉得爸爸种花很无聊,”晨曦突然开口,“现在才发现,能静待花开是种福气。”
陆砚京剪花枝的手顿了顿,继续细致地修剪枝叶。
周屿的父母第一次来访是在初冬。
两位老人从南方来,带着当地的特产。周母亲热地拉着苏窈的手说话,周父则与陆砚京在书房聊了整整一下午。
晚餐时,两家人围坐一桌,周父亲自下厨做了家乡的特色菜。席间说起孩子们小时候的趣事,笑声不断。
临走时,周母亲将一枚温润的玉佩放在苏窈手心:“这是传给周家媳妇的。”
新年过后,晨曦终于结束了外派工作。回到学校的第一天,她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年轻的面孔,忽然理解了父亲常说“教学相长”的含义。
那天晚上,她在书房整理教案,陆砚京轻轻走进来,放下一杯热茶。
“第一次上课的感觉如何?”晨曦捧着茶杯暖手,眼睛弯成月牙:“比答辩还紧张呢。”
三月的某个清晨,陆砚京在阳台上发现橘树开花了。
细小的白花藏在绿叶间,清香淡淡。他特意打电话告诉每个孩子,电话那头的晨曦正在备课,暮云还在实验室,但都说周末要回来看花。
苏窈笑着摇头:“看你急的,结果还早着呢。”
但那天她还是多做了几个菜,仿佛提前过节。
春天快要结束时,晨曦和周屿去了趟江南。
回来时带着满满的照片,周屿的相机里全是晨曦的侧影:她在乌篷船上伸手接雨,在古镇石阶上认真做笔记,在茶园里与茶农学习炒青。
最后一张是两人在夕阳下的背影,远处是黛色的山峦。陆砚京把这张照片设成了电脑桌面。
初夏的周末,全家一起去郊外野餐。暮云和林薇早早到了,正在铺餐布。
周屿负责烧烤,晨曦在旁边帮忙。
陆砚京和苏窈坐在树荫下,看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
亮亮在草地上欢快地奔跑,追逐着飞舞的蝴蝶。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远处传来溪流的潺潺声。那一刻,陆砚京忽然希望时间就此停驻。
七月最热的时候,晨曦接到国际会议的邀请。
这次她不再紧张,从容地准备报告材料。陆砚京帮她校对ppt上的英文,虽然不懂专业内容,却能指出排版的小问题。
出发前夜,周屿来送行,悄悄往她行李箱里塞了一包菊花茶:“你爸爸让我带的,说清热降火。”
会议期间,晨曦每天都会发来照片。不同于第一次出国的兴奋,这次的镜头里多了更多细节:报告厅窗外的梧桐树,咖啡间歇与学者的交流,酒店桌上盛开的茉莉。
陆砚京注意到,有张照片的角落总是出现周屿的身影——他作为合作者也在受邀之列。苏窈看着照片微笑,什么也没说。
回国那天正好是立秋。飞机晚点,到家已是深夜。推开门,客厅的灯还亮着,桌上放着温热的绿豆汤。
陆砚京从书房出来,自然地接过行李箱:“你妈妈刚睡下,特意给你留了汤。”
晨曦小口喝着汤,发现父亲鬓角又多了几根白发。
八月的一天,周屿正式提出想和晨曦结婚。他选择在一个周六的下午,带着精心准备的茶具来到陆家。
陆砚京泡着周屿送来的龙井,听年轻人认真规划未来。
说到打算在学校附近买个小房子时,周屿特别补充:“离这里很近,晨曦说想常回家吃饭。”茶香袅袅中,陆砚京缓缓点头。
婚礼定在第二年春天。
请柬是陆砚京亲手写的,每一笔都凝着郑重。晨曦试穿婚纱那天,苏窈悄悄抹眼泪,暮云难得请了半天假,林薇帮忙整理头纱。
周屿看到晨曦第一眼就红了眼眶,亮亮围着洁白的裙摆打转。陆砚京站在门口,恍惚看到女儿蹒跚学步的模样。
婚期临近时,陆砚京在旧书箱底找到一本题字本。第一页是晨曦幼儿园时歪歪扭扭的字迹:“我的爸爸是世界上最厉害的爸爸。”
后面每隔几年就有新的留言,最近的一条是博士毕业时写的:“谢谢爸爸一直相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