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贵族真的全都给灭了,物理意义上彻底灭的那种。
倒不是说人给杀光了,而是血脉彻底断绝了延续的可能,可以说,这趟灭国很顺利。
砂金一万两千斤,银四十二万斤,铜钱五百七十六万斤。
看得很是让人舒心,当然,户部舒不舒心那就和关俞无关了,反正关俞很舒心。
至于户部为什么会不舒心吗?
因为这些全都需要重炼并提纯,尤其是铜钱的重炼那可是个大工程,最是麻烦了。
把倭国所有事情都做完,舰队起航已经是深秋时节了,嗯,元日前可以回到大虞。
灭倭大军上下都是喜气洋洋的,因为从来没有打过这么轻松的仗。
将士们暗地里合计过,最轻的封赏估计都不下五十银元,所以一个个是喜笑颜开。
除了几百个崴脚的倒霉蛋外,就再没有受伤的了。至于生病导致的死亡那更是没有,随行的两百多军医表示,要是打这破地方还能出现生病死亡一堆,他们可以被砍头了。
说真的,关俞开始还很奇怪,为什么倭商对干掉那些贵族那么感兴趣。和倭商交谈后才知道,倭商们苦啊,贵族大名武士们的钱他们是赚不到的,因为他们有自己内部的商业。
倭商们要想赚钱,基本上就只能走海贸。
再加上朝廷和藩国、藩国和藩国之间的明争暗斗就没有停止过,产生的倭寇可是将他们这些民间倭商们给祸害得很惨。
不过,这一切都和关俞无关了。
……
中都洛川,两仪殿。
“陛下,这户部的奏章,您给个主意吧?”葛栩笑呵呵道。
别的奏章三省都能直接自己处理了,但涉及到军、财和人事权的,哪怕沐津信任葛栩,给了一部分自决的权力,葛栩哪怕是做了决定了,都仍然要走一个流程。
狄浔曾经问葛栩为什么要这么做?
葛栩回答,制度,维护好目前的制度。
从现在的大虞来说,沐津创建并改革的制度不论是对于皇帝还是对于臣子都挺友好的。
相权分散,只要皇帝只宠信一个宰相,那么出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概率就大大减小。皇权大量下放,也让皇权受到了制衡,皇帝就算昏头,三省的宰相只要不昏头那就还能控制住。
而且,因为皇权下放,臣子的权力变相得到了增加,有本事的臣子也可以舒展心中抱负。
当然,也不是没有代价的,那就是臣子的责任重了。
以前皇帝大权独揽的时候,办坏了事老百姓都是骂昏君。但现在不一样了,陛下放权了,你一个当臣子的干不好事情,不能再甩锅给陛下了吧。陛下是识人不明,将办事的权力给了你,你则是辜负了陛下的信任。
嗯,矛盾成功转移。
可以说,以后想让皇帝背锅的难度是直线上升。
但对于葛栩这些臣子来说,他们是巴不得大虞现在的行政体制维持目前的态势。
“朕也没想到,倭国的金银铜那么烂!”沐津在奏章上写好批文,用了印玺后无奈地道。
一众大臣也很无语。
倭国的金银铜有多让人无语?
砂金的纯度只有六成多一点,也就是说十两砂金里真正的金子只有六两。至于银饼,重新冶炼提纯后再铸造成银元的费用足够用大虞的银矿铸造十枚银元了。
铜钱就更别说,一用大力就能捏碎不说,还形制一堆,从一吹就能飞的荚钱到一两重的无孔钱应有尽有。如果只是烂还说,关键是铜含量还不足,征倭大军目前送回来的铜钱已经有了二十万斤,户部已经清点完了六万斤。
没有一枚铜钱的铜含量超过四成!
铜少也就算了,关键是鬼知道倭人铸造铜钱用的别的金属都是什么玩意!
反正铁铜钱不像、青铜钱不像、黄铜钱不像、红铜钱更是不像,户部找不到词来评价。
因此,户部上了好几次的奏章,能不能把这些破铜钱直接埋地里算了。三省打回去了好几次,但户部实在不想看到那堆破铜钱,忍无可忍干脆走直奏路线了。
沐津倒是没有将奏章打回去,但也没有让户部全部担上,就是让户部和工部合作处理掉这批铜钱。这批铜钱处理完毕,工部的冶炼技术估计能精进不少。
“陛下,现在因为官钱缺乏,不少地方恶钱又再次猖狂起来了。”狄浔开口道,“朝廷现在需要未雨绸缪,必须将恶钱赶紧压制下去!”
“魏忠。”沐津突然向门口喊道。
一直在门口站着的魏忠愣了一下,然后赶紧进殿道:“陛下,有什么事吗?”
“太子昨天去皇家的织布厂视察,带回来的那堆汇票都放哪儿了?”沐津问道。
魏忠赶紧走到架子前,拿下来一个小木匣道:“陛下,都在这儿。”
沐津打开小木匣,拿出一张汇票递给葛栩道:“这一张汇票,可以从大虞钱庄里取出三千元。”
葛栩开始有点莫名其妙,但在接过汇票看着上面的数字后猛地瞪大双眼道:“陛下的意思是,用汇票来代替一部分铜钱?”
说实在的,沐津现在也不想推出纸币,因为现在的防伪技术实在是太烂了。银元因为造假成本太大,假银元几乎可以说一秒钟就能验出,导致无法伪造外,铜钱的私钱恶钱到现在都没有禁绝掉。
沐津点点头道:“朕打算先弄一批两文和五文钱的纸币出来,先在西都、中都和南都的村镇实验一下。如果可行的话,朝廷的赋税不再收私钱劣钱恶钱,而且私钱劣钱恶钱也不能再兑换官造铜钱,只能兑换纸币!”
一众大臣的双眼一亮,这还真是个好主意。
“纸币是需要大量通行民间的,现在想想,怎么让人难以造假纸币?”沐津开口道。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好纸好墨印刷。”苏授开口道,“造纸币用的纸,最好是市面上难以大量买到的纸,墨也是一样。”
一众大臣点头,这确实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