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让东北建设兵团快速起来,那就得找到一个合适的优势产业。而毛皮产业,恰好就是这么一个产业。
大虞的毛皮产业的原材料一直是供应不足的,不管是低端、中端还是高端,皮毛全都是供不应求。
普通百姓用的狗皮、兔皮、猪皮、羊皮,小康之家用给的牛皮、马皮、驴皮、狼皮,富贵之家用的鹿皮、狐皮、貂皮,甚至只有王爵才能用的熊皮和虎皮,全都是供不应求。
说真的,要是有办法的话,苏愈连熊和老虎都打算养。
主要是没人懂养熊和老虎。
在苏愈的安排下,东北建设兵团的营地开始忙碌起来,养兔场、养鹿场开始建造起来。同时,苏愈还安排本地部族的兵团人员去山林深处寻找生活在这里的部族,在朝廷难以提供大量移民的情况下,那就尽可能地吸纳本地部族吧。
苏愈是很有信心将这些本地部族在短时间内转化成大虞人的,光是吃饱穿暖就让他们离开不了。
……
下了决心就迅速行动,赵五立刻去了县衙,找了兵曹的官吏说想加入东北建设兵团。兵曹的吏员登记名单后,就迅速上报上去。过了一会后,一个兵曹的吏员拿着一封文书带着赵五去了户曹,赵五在外面等了一会儿,两个吏员走了出来。
兵曹的吏员对赵五嘱咐了一些事情后就离开了,户曹的吏员则跟着赵五回了村,找了村长将赵五一家的户籍从本村移走。然后,户曹的吏员就带着赵五一家子去了城里的驿馆,让赵五等候出发的日子。
也没多久,五天后,赵五一家就和八家也要去东北的坐上了马车,在一个兵曹吏员的带领下往几百里外的青山港出发。
路上赶了十二天,九家人到了青山港。
随行的兵曹吏员去了东北建设兵团在港口设立的营地,双方验证了公文,赵五一家和其余八家人就在营地安歇了下来。
第二天一大早,九家人就被唤醒,吃完早饭后就登船了。
赵五一家子在船舱里安歇下来,娘子彭氏过来有点惴惴不安道:“夫君,我们去东北,真的是一条好路吗?”
“我们没有太多的选择了,那种汽船以后会越来越多的,纤夫们迟早没有活干。”赵五看着一家人沉声道,“反正已经离开了,就不要想太多,等到了地头就知道了。夫君我一把子力气是有的,只要有力气,就不愁找不到活干!”
赵大爷点头道:“是啊,只要有力气,就不愁没活干。别的,以后可以慢慢学。”
赵小虎道:“爷爷,阿父,我到了那边还能读书吗?”
“肯定可以。”赵五道,“听说建设兵团里面读书都是不要钱的,说不定老师比村里的还好。”
一家人的心慢慢安定下来。
经过四天的航行,船只靠岸了。
众人从船上下来,就有吏员过来道:“是新加入建设兵团的吗?”
众人连忙点头,同时将青山港码头那东北建设兵团吏员开得公文给递了过去。
那个吏员接过公文,仔细阅读后清点了下人数道:“跟我来吧。”
很快,那个吏员就带着众人来到了一个停靠着大量马拉板车的地方。
“六个人一辆车,把东西都放好!”吏员喊道。
很快,众人将行李都放好,也都在车上坐好。见状,吏员点点头,将一个木牌给了第一辆车的车夫,车夫将木牌放进怀里,一甩鞭子,挽马拉着板车向着建设兵团的大营中心出发了。
赵五看着一路上往来的车辆,有拖着毛皮的、有拖着干肉的、有拖着鲜鱼的……再看道路两旁,随着马拉板车的行进,房子越来越多了起来。虽然房子看起来都很是粗旷,但却有种让人安心的味道。
半个时辰后,马拉板车将九家人就拉到了一个很大的广场,那里是建设兵团中心,一个像是县衙的地方右边挂着一块牌子:东北第一建设兵团部。
“到了。”第一辆车的车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