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坠,安西城外的天际渐渐被赤色笼罩。
风卷起漫天沙尘,远方沙丘如波浪起伏,驼铃声在风沙间显得越发空旷。
尘妤立在城墙上,披风猎猎作响,眸光穿过层层风沙,凝视着远方模糊的人影。
亲卫急步而来,躬身禀报:“大人,白日所捕三人,已尽数处死,未吐更多口风。”
尘妤微微颔首,目光却未曾从沙丘处移开。
“他们不过是探子,真正的暗影,尚未现身。”
声音冷冽,随风传出,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城门下,互市的喧嚣已逐渐散去。
商贩们收拾摊位,归于客舍;驼队缓缓出城,铃声清脆却渐行渐远。
暮色愈浓,空气里弥漫着火堆燃烧的木香与烤肉的油脂味。
孩童的笑声渐息,取而代之的是犬吠与巡逻士卒的脚步声。
整个边城,仿佛从白日的喧闹,进入了另一种紧绷的静。
尘妤缓缓下了城楼。
石阶两侧,火把已点燃,火光映照着她的侧颜,冷峻如铁。
她行至都护府大堂,几名文武已等候多时。
苏浅浅亲笔诏令刚到,要求彻查互市暗流,尤其是“珍珠联岛”的势力渗透。
文臣忧声道:“大人,此事若宣之于众,恐引起人心惶惶。”
武将却拍案而起:“不宣,便是助纣为虐!今日抓得三人,谁知明日又潜入多少!”
堂内争论声不断,火光摇曳,映得每个人的脸庞都带着阴影。
尘妤缓缓抬手,声音冷厉:“静。”
众人立时噤声。
她扫视一圈,目光如刀。
“宣与不宣,不在于百姓惶恐,而在于如何立威。”
“若百姓只见繁华而不知暗影,他们便会在幻梦中沦为刀下亡魂。”
“而若他们明白边关有危机,也该看到边关有利剑。”
一番话,掷地有声。
堂中诸人无不心头一震。
尘妤缓步走向案几,指尖轻抚过那封诏令,声音渐缓,却愈发坚定。
“此事,不仅要宣,还要当众示警。”
“将三名奸细尸首挂于互市石柱,告诫天下——边关不可欺,雷火不可觊。”
言毕,众人尽皆肃然。
夜幕彻底降临。
互市广场上,火堆燃起,尸首在火光下摇曳,驼铃声已止,只有风声呜咽。
百姓、商贩纷纷聚拢,望着石柱下的景象,神色惶惧,却又心生敬畏。
尘妤立于火堆前,声音清冷传遍四方。
“这是今日入市之敌,他们假商贩之名,藏雷火于罐,欲图不轨。”
“然我玄朝边关,不容宵小窃息。”
言罢,亲卫将碎裂的陶罐摆在火堆旁,粉末遇火,迸射出细小火星,瞬间照亮人群惊骇的面庞。
惊呼声四起,呼吸声急促。
尘妤神色冷峻,手按剑柄,长声喝道:“凡有暗影,必将如此下场!”
火光轰然,烈焰冲天。
那一刻,所有人心头的恐惧,反倒转化为一种凝聚的敬畏。
百姓窃窃私语:“原来他们早潜入市中……”“幸有尘妤大人……”
驼商们面面相觑,皆在心底暗自庆幸未被牵连。
然而,就在此时,一声低沉的鼓响,从远处沙丘间传来。
“咚——”
声音沉重,仿佛击在众人心头。
尘妤眉心微蹙,猛地抬首望去。
夜色如墨,沙丘黑影起伏,其间似有火光摇曳。
亲卫神色骤变,低声道:“大人,是夜鼓!”
夜鼓,乃游牧旧部出征前的暗号。
尘妤心头一沉,冷声下令:“全军戒备!”
火堆边的百姓立刻惊慌失措,商贩匆匆躲避,驼铃声杂乱响起。
士卒们迅速列阵,长矛寒光在火光下闪耀。
鼓声再起,沉沉压迫,像是有无数铁骑潜伏在黑暗中。
尘妤凝视远方,眼底寒光冷厉。
她低声喃喃:“珍珠联岛……终于忍不住了吗。”
风声呼啸,火焰跳动,影子拉得漫长。
这一夜,注定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