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尚霄有点自闭了,殿试的时候把杨震争取到工部来,就是存了打压他的想法。
因为涉及建筑,制造,治理河道等等,相关知识在书本里是没有的,需要有家族传承才能学到相关知识,所以工部的一大部分官员都是子承父业,不少人都不是通过科举正途上来的。
通过科举来的学子,要是没人带在身边教,别想学到这些知识。
什么都不懂,即使才华横溢,策论和诗词写的再好,在工部也要寸步难行。
所以想怎么整治杨震,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别看他一来工部就是五品郎中,绝对可以让他一辈子都窝在这郎中位置上,毫无作为。
可现在看来,好像,貌似,找来一个不得了的人物啊!
杨震不仅才华横溢,还对建筑、制造似乎也了如指掌,就当场寥寥数笔画的设计图,整个工部的所有官员都没人能画的出来。
要是让一些退休的工部老学究官员看到,绝对能引起轰动。
还有这同时施工的方案,这更是绝妙,简直打中工部干活拖拖拉拉的命门。
以前工部一旦涉及到做工程,都是拖拖拉拉,因为别人都是外行,完全看不出来。
有些工程之所以干得快,是因为皇上或者朝中大臣吹的急,而且经费给得很足,很及时,工部的官员才会卖力做事。
可按照杨震的方案,想要拖拖拉拉可就有点难了,因为从八个地方同时向两边施工,而且都是一万人,干得快慢,以及干得好不好,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那么,进度最慢的那一队,绝对会被点名,给个说法,即便没被点名,有的队伍一年完工,有点队伍一半都没修起来,都没脸见人。
林尚霄感觉今天不应该来,直接把设计图和文书上交内阁,要是内阁和皇上都认可,那往后杨震再提出什么意见也于事无补。
可现在不太行,要是还执意这么做,杨震知道后,向皇上说了今天的事,那自己变成什么了?有可能构成渎职。
而且是一定,因为杨震不止是五品郎中,还有一个上书房行走,随时能见到皇上,加上皇上很器重他,又是修路的提议者,所以想要瞒天过海,偷偷把事情定下来根本不可能。
林尚霄定了定心神,“杨公子还懂得建筑学?祖上有人在工部当过官?”
之前,杨震只觉得林尚霄被震惊到,突然发现他有点不对劲,似有一种计划被打乱而出现慌张的神色。
如今又转移话题这么问,突然想起这个时代,很多技术都是不外传的,甚至都传男不传女,就连编个草席这种简单的技术都看得比什么都重。
而工部的顶级技术,自然是捂得更紧了。
所以林尚霄看似随意的一问,实则是在摸自己的底,有没有家族渊源。
杨震似笑非笑,若无其事的道:“那倒没有,只是我对墨家学说和技艺非常感兴趣,自学了一些。”
林尚霄一时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墨家学说从不外传,更没有任何相关书籍在世面上流传,连文涛阁所收藏的墨家学说的书籍都寥寥无几,他去哪里自学?
明显,他在说假话,但不好直接揭穿他,要是抓着这一点不放,想要深挖,意图就太明显了,让他有了防备之心。
只好转而道:“从八个地方向两边施工,这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只一个高度落差就不好测量。”
杨震早就想过这一点,这个时代可没有海拔测量技术,所以这样修路到时候肯定无法平整对接的。
但比起来一条路要修好几年,中间指不定要出什么幺蛾子,修路大计变成烂尾工程要好的多。
于是道:“这难度确实大,尽量把握好高度,稍微有点落差,就修成缓坡,水渠分段阻隔,货物搬一小段就好了,虽然麻烦了一些,但是比起现在的运力,也是要好很多倍的。”
林尚霄不死心,接连问了不少关于修路的知识,杨震对答如流,回答得非常专业,甚至对一些细节的处理更加先进,简直闻所未闻。
林尚霄更自闭了,他发觉杨震对建筑知识的掌握甚至超过自己,他连斗拱这种高深的结构都能详细解释,其中的尺寸比例说得更精确。
两人就此谈了大半个早上,林尚霄走的时候是魂不守舍的,大概是感觉以后有杨震在工部,恐怕会把其他官员的光芒都压下去,自己再想出头就难了。
早知道是这个样子,就不应该主动站出来,把他拉进工部,现在好了,拉来的是一个劲敌,不仅难以掌控,还可能反客为主,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杨震望着林尚霄的背影,也是若有所思,谈话的期间,他也时不时不留痕迹的试探一下,可林尚霄回答得滴水不漏,完全摸不准他的意图。
此外,还有一个疑惑,按理来说,一个人有了偏好,能在擅长的领域遇到一个聊得来的人,应该会有惺惺相惜、相见恨晚的感觉来,会越聊越兴奋。
可没想到都说了一些这个时代所没有的技术和学说,林尚霄这么一个对建筑颇有专业水平的人,竟没有产生什么特别的反应。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他的心思和注意力用在别的地方了。
随后,杨震有些头疼了,他觉得修路这事除了自己,其他人恐怕掌握不了这样的大局。
如之前对秦岳说的那样,要是朝廷出钱修路,工部的不少官员都能去担任总指挥,做不好就换人,顶多被革职。
但是钱是从世家哪里搞来的,就没那么简单了,世家会盯着那些贪官,要是贪官没油水,肯定不会尽心尽力,就有可能工程搞一半,然后烂尾。
而杨震意识到自己也不能大包大揽,一个人力排众议,摆出一副一定要这事做成的样子。
然后担任指挥,全权负责这个事。
这样反而会坏事,他一个人把功劳占尽,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说不定就有人不为别的,就是不想如了他的意,故意搞破坏。
这个工程本就很难,这样一来,就难上加难了。
所以c位还是要内阁来,他得一个提议者的名声已经足够,还想要更多的话,说不定皇上也不答应。
可没他出力,这个大工程烂尾的概率极大,因为这个大工程耗资巨大,让工部的官员担任总指挥,恐怕就预算这一关都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