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影兽的利爪带着黑气扫来,陈文瀚侧身避开,铜灯的金焰化作光盾护住身后的通道入口:“这畜生比星瀚的暗影兽更凶,定是吸收了书院的文脉怨气!”邝天佑的星辰灯射出蓝芒,将暗影兽困在光网中:“它怕纯粹的信念之光,试试用书院的文脉之力!”
陈文瀚立刻想起白日里学子们诵读的声浪,心光随念而动,铜灯的金焰中竟融入了墨香与书韵,化作无数光笔射向暗影兽。光笔刺入黑气的瞬间,暗影兽发出痛苦的嘶吼,身上的黑气竟浮现出残缺的古籍文字——原来它是被烧毁的藏书怨念与黑暗力量结合而成。
“是书院的文脉在反抗!”邝天佑趁机加强光网,“东林书院以‘经世致用’为信念,这份文脉就是最坚韧的光脉!”他让星辰灯投射出学子们读书的画面,暗影兽看到画面,黑气剧烈翻腾,渐渐露出核心处的一枚玉簪,簪头刻着“守”字。
陈文瀚认出那是书院的信物,当年顾宪成讲学时常佩在腰间:“这是文脉凝聚的信物!”他将心光注入铜灯,金焰包裹住玉簪,暗影兽的黑气在文脉之光中迅速消散,最终化作点点光屑,融入玉簪之中。
玉簪在光中亮起,簪头的“守”字化作流光,在空中拼出半枚钥匙的形状。“是光钥!”邝天佑惊喜道,“江湖的光钥藏在文脉里!”玉簪落入陈文瀚手中,竟与铜灯的光脉产生共鸣,簪身浮现出一行小字:“文脉即光脉,守心即守灯。”
此时通道深处传来脚步声,顾宪成带着几位老夫子举着灯赶来,看到玉簪时老泪纵横:“这是先师的‘守文脉簪’,当年大火后便不知所踪,没想到……”他望着陈文瀚手中的玉簪,“难怪近来学子们总说夜里书案会发光,原来是文脉在护着这光钥。”
陈文瀚将玉簪的来历告知众人,老夫子们这才明白,书院的古籍虽毁,但学子们传承的信念从未断绝,这份文脉与光脉相连,最终孕育出了光钥。“我们每日晨读时都会默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位老夫子感慨道,“原来这信念就是最好的守灯术!”
为了稳固书院的光脉,陈文瀚与邝天佑协助学子们在藏书阁旧址重建了“文脉灯台”,将守文脉簪供奉在灯台中央,周围摆放着学子们的手抄经卷。当晨读声响起时,灯台的光脉与读书声共鸣,在书院上空凝成巨大的“文”字光纹,与灯湾的光脉遥相呼应。
顾宪成将一枚刻着书院纹的玉佩送给陈文瀚:“这玉佩能引文脉光脉,若光钥再有异动,它会发光示警。”他望着重建的灯台,“往后书院不仅传经史,更要传守灯之心,让学子们知道,笔尖能写春秋,灯焰能照山河。”
离开东林书院前,陈文瀚回望那片书声朗朗的庭院,铜灯中的光钥与守文脉簪共鸣,传来清晰的感应——归墟的光钥正在呼唤。“下一站,归墟。”他对邝天佑道,“晚晴他们定在等我们。”
邝天佑的星辰灯在空中划出光轨,指向东南方向:“无光之渊的封印松动,恐怕归墟的光钥也面临危险。不过有这文脉光钥在,我们多了份底气。”他看着手中的星辰灯,“当年那场古老战争,正是因为各族信念不坚,才让黑暗力量趁虚而入,如今看来,守灯的本质从未变过——守信念,即守光。”
晨光中,东林书院的文脉灯台熠熠生辉,读书声与光脉的震颤交织成温暖的韵律。陈文瀚知道,江湖的光钥找到的不仅是一把钥匙,更是证明:无论何种传承,只要信念不灭,文脉不断,就会孕育出守护光明的力量。而这份力量,终将汇入光脉的长河,与万域的守灯人并肩,对抗黑暗的侵袭。
他们的身影消失在晨光中,身后的书院却永远记住了这个故事:文脉与光脉同源,信念与灯焰同辉,而每个心怀家国的人,都是行走的守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