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高丽,在唐朝时期,可谓是被大唐的强盛国力打压得服服帖帖。那时,高丽国主深知唐朝天威难犯,为求自保,甘愿自称为中原家臣,态度谦卑恭顺。每有新君继位,必定要得到中原王朝的旨意认可,才敢宣告真正登基。这种君臣之礼,在当时是维护双方关系的重要纽带。
然而,自唐朝辉煌落幕之后,中原大地陷入了长达百年的内乱纷争。各方势力逐鹿中原,战火纷飞,自顾不暇。在这动荡的局势下,中原王朝对于边远地带的管控逐渐松弛,对高丽的册封制度也随之终结。而这一变化,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让曾经老老实实的“奴才”,心中渐渐滋生出了勃勃野心。
失去了中原王朝的威慑,高丽开始蠢蠢欲动。他们仗着自身地理位置偏远,中原王朝一时难以顾及,便时常派出小股部队,偷偷潜入中原边境地区劫掠。起初,他们只是抢夺一些财物、粮食,满足自身的些许贪欲。但随着一次次得手,且未受到有力的回击,他们的野心如同野草般疯狂生长,愈发膨胀起来。
渐渐地,高丽不再满足于小规模的劫掠,他们的目光开始投向更为广阔的中原土地,心中竟妄想有朝一日能够吞并中原,建立属于自己的庞大帝国。这种不切实际却又无比疯狂的想法,驱使着他们不断扩充军备,训练士卒,时刻准备着对中原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而如今,恰逢大梁初立,他们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于是毫不犹豫地出兵进犯东北边境,妄图实现他们那荒诞而又野心勃勃的梦想,全然不顾此举将给中原百姓带来怎样的深重灾难。
且说这高丽,自唐朝慷慨赐其国李姓后,便将李姓奉为尊贵之姓,仿佛借此攀附上了无上的荣光。然而,高丽国行事作风向来如墙头之草,随风摇摆。当中原皇朝国力强盛、威震四方之时,他们便奴颜婢膝,以奴才身份自居,言辞谦卑,礼数周全,极尽讨好之能事,妄图在中原王朝的庇护下求得安稳。
可一旦中原陷入动荡,局势混乱,他们便立刻撕下伪装,露出贪婪的獠牙。趁着中原自顾不暇之际,频繁派兵侵扰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甚至妄图侵占中原的土地,扩大自身的版图。
如今,大梁新立,百废待兴,在高丽国主李显眼中,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绝佳机会。他野心勃勃,妄图在这片新生王朝尚未站稳脚跟之时,狠狠咬下一块肥肉。于是,李显一声令下,派遣大将军李邦率领三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入侵辽东地区。
李邦领命后,一路疾驰,所到之处,百姓遭殃。辽东本是大梁边境的安宁之地,百姓们过着平静的生活,却不想高丽的铁骑如狂风般席卷而来。一时间,村庄被焚,财物被抢,无数家庭支离破碎,百姓们在惊恐与绝望中四处奔逃。
这等暴行,很快便传到了大梁朝堂。林冲听闻后,龙颜大怒,当即决定派遣卢俊义与武松率大军前往迎敌,务必将高丽侵略者赶出大梁国土,还百姓以安宁。
卢俊义与武松深知责任重大,领命后一刻也不敢耽搁,迅速集结十万精兵,日夜兼程奔赴辽东。一路上,大军纪律严明,士气高昂。士兵们心中都憋着一股劲,要让高丽见识见识大梁军队的厉害,为辽东百姓报仇雪恨。
而此时的辽东战场,高丽军队正沉浸在短暂的“胜利”喜悦中,肆意妄为。他们怎会料到,大梁的精锐之师正飞速赶来,一场激烈的交锋即将拉开帷幕,高丽的美梦,也即将在大梁军队的铁拳下破碎。
高丽大军如潮水般涌入辽东,所到之处,宛如人间炼狱。大将军李邦纵兵肆虐,放任士兵们烧杀抢掠,种种恶举令人发指。
在一处名为青河村的地方,高丽士兵们骑着高头大马,肆意冲撞着村庄的街道。他们挨家挨户地踹开房门,见人就杀,见财就抢。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试图阻拦他们抢夺家中仅有的一袋粮食,却被一名高丽士兵无情地一刀砍倒在地,鲜血溅满了那袋救命的粮食。老人的老伴儿扑在他身上痛哭,也惨遭毒手。
村里的年轻女子更是惨遭厄运。一群高丽士兵闯入一户人家,将家中的年轻女子拖出,在光天化日之下肆意凌辱。女子的哭喊声回荡在村庄上空,却无人能够施救。周围的村民们有的被当场杀害,有的则被吓得躲在家里瑟瑟发抖,不敢发出半点声响。
高丽士兵们还将村里的房屋点燃,熊熊大火瞬间吞噬了整个村庄。孩子们惊恐地大哭,四处寻找着失散的亲人。浓烟滚滚中,整个青河村陷入了一片混乱与绝望。
在辽东的城镇中,高丽军队的恶行更是变本加厉。他们冲进店铺,将货架上的商品洗劫一空,把值钱的财物统统装上马车。对于那些敢于反抗的商人,他们或是当场斩杀,或是严刑拷打,逼问钱财的藏匿之处。
城镇的街道上,堆满了百姓的尸体,鲜血顺着石板路流淌。一些高丽士兵甚至以虐杀百姓为乐,用各种残忍的手段折磨他们。他们将百姓的头颅砍下,悬挂在城门之上,妄图以此来震慑大梁的军民。
辽东的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每天都在恐惧中度过。年轻力壮的男子被抓去充当苦力,为高丽军队搬运物资、修筑工事,稍有懈怠便会遭到毒打。老弱病残则被随意丢弃在路边,自生自灭。
高丽大军的这些恶行,使得辽东地区民不聊生,原本繁华的城镇和宁静的乡村变得满目疮痍。而这一切,都被逃亡的百姓们带到了大梁内地,激起了大梁军民的强烈愤慨,也让卢俊义、武松所率领的救援大军更加坚定了将高丽侵略者彻底赶出大梁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