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决定,支持杨间的‘两步走’计划,谁支持,谁反对?”
紫禁之巅会议室上,习老淡淡开口,语气却异常强硬!
“习老,可是,如果失败,后果,我们承受不起!”
“是啊是啊,要我说,不如直接启用保星计划,将人类的火种送往太空,让他们找到更好的生存地!”
在场的大部分人,都是持反对态度,对杨间这个毛头小子的想法根本不屑一顾。
习老压了压手,众人的激动才得以平息。
“在坐的各位,我知道你们都是身经百战的精英!”
“可是,你们想过没有,邪神可以找到我们一次,就可以找到我们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无数次!”
“难道,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要一直躲下去吗?”
果然,听到习老的这一席话后,在场的众人安静了不少,会议陷入了沉默。
“这次的敌人,和以往的所有敌人都有所不同,我们科技,不足以在短时间内膨胀宇宙航行的阶段。”
“那么,最后的办法,也是最笨的办法,那就是,死战到底!”
习老的声音不大,却字字珠玑,轰击在众人心头。
也正是这一番话,让原本死寂的会议室内爆发了。
“没错,什么狗屁邪神,老子正得发邪,还怕这群小崽子,让他们来,老子要一个打十个!”
“对,什么狗屁的十字会,有我们在这里,他们根本不敢进入我国领地,还怕那什么劳什子邪神,要我说,这就是他们吹出来的!”
杨间安静地坐在一旁,心里却激起滔天的浪花。
原来,这就是龙国人骨子里的那股血性!
在这一刻,杨间真正改变了自己对这群人的看法——他们才是真正可爱、可敬、可依靠的人!
“杨间,既然大家都统一了意见,你有什么想法,也不妨说出来!”
习老恰到好处地看向杨家,将主场交给了他。
杨间感激地用眼神回应了一下,接着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天庭离去,无非是我们不再信仰!”
有人想开口反驳,却被习老抬手压下。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习老对于杨间,有着非一般的照顾!
杨间没有受到影响,环顾四周的局长级别人物,语气坚定
“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天庭和众仙,在很久之前,也是龙国的一份子,他们,也是这颗星球的原住民!”
“而我们,显然没有将他们当作同类对待,让他们心灰意冷,让他们觉得,我们根本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或许,这就是他们离开的真正原因!”
“所以,我们应该彻底撕毁1999秘密协议,让他们暴露在阳光下,接受所有人的检阅,让他们,重新看向我们!”
或许,此时的杨戬还很年轻,但他们在杨间眼里,却看到了一种相同的感觉!
“杨先生,恕我直言,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已经很少有人真正敬畏传说中的那些神明了,想要恢复信仰,恐怕不容易啊!”
一位局长站了出来,而他的称呼,已经从“杨间”变成了“杨先生”!
“传承是断了不少,但是,一个活生生的神话人物,不就站在你们面前嘛!”
杨间微微颔首。
“你是说,你的阴司身份!”
有人脑子转得快,立马就明白了杨间提到的想法!
“身为阴司,我所知道的,不比那些所谓的神话研究学家少!”
杨间的语气变得有些冷,
“那些所谓的神话学家,不好好科普神话,瞎姬霸整,让大众对神话的了解越来越扭曲,简直就是人类的蛀虫!”
听到这话,负责这方面的相关人员立马低下了头
他们也没办法啊,秘密协议的内容,他们必须要遵守。
“我决定,从今天开始,修建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大道场!”
“我要,改变这一切!”
“火神山?”
“雷神山?”
众人面面相觑,有些不明白杨间的意图。
“楚国人被认为是火神祝融的后代,而龙国的祖先之一炎帝也是\"火神\",他又称\"神农氏\",是一位神医,龙国有神农架,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流传千年。
从五行角度讲,人的肺部五行属金,火克金,邪不压正,火神正好能驱邪神,所以命名为\"火神山\",寓意着以火的力量克制邪祟!”
“雷神在传统文化中是掌管雷电的神明,象征着强大的力量和震慑能力!并且,雷为震卦,震卦五行属木,木生火,所以\"雷神\"可助力\"火神\"。同时,雷神也是惩罚罪恶之神,寓意着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集结力量,惩罚邪恶力量。”
静静地听着杨间的分析,各位局长眼底皆是闪过一丝通透。
“原来,这就是传统修仙的魅力吗?”
更有甚者,直接当场顿悟,庞大的能量充斥着整个会议室,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杨先生,现在,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等!”
……
不出一天的时间,要建造“火神山”和“雷神山”道场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
当然,这是国家出手干预的结果。
……
登泰山而小天下!
这句话绝非虚言!
晨雾还未散尽时,杨间身着玄色冕服,腰间玉带悬着北斗七星佩,拾级而上。
各种各样的大人物站在杨间身后,望着眼前这个身形单薄的年轻人,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祭天台以青石垒就。
顶端圆坛上,三足青铜鼎中燃着松枝与沉香,青烟扶摇直上,缠绕着坛中央那方刻有“承天休命”的玉琮。
杨间接过礼官递来的玉册,指尖触到冰凉的玉质时,山风恰好划过他的脸颊。
“谨以玉帛、牺牲,告于皇天上帝——”
他的声音顺着风漫开,台下随员皆屈膝跪地,额头抵着石阶。
玉册上的朱红字迹在阳光下泛着暖光,写着平定乱世、安定万民的功绩。
“愿垂庇苍生,永保山河无虞。”
礼毕,杨间将玉册与玉琮一同放入鼎侧的石函,再以青石封盖。
此时,东方天际已彻底亮透,云海在山脚下铺展开来。
他转过身,望着阶下俯首的众人,这正是古籍里记载的泰山封禅!
他明白,这一切已经开了头,丰收的时候,马上就要到了!
而在这之前,他还需要做一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