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兰头也不抬地说,手上的动作干净利落。
苏建国点点头,走到另一口灶台前。
那里放着一盆处理干净的猪肚、猪肠和猪肝,还有一个大大的猪头。
这些都是昨天特意从市场买回来的新鲜货。
他先往锅里倒了半锅水,加入葱姜蒜和自家配的卤料包,又倒了些老抽和料酒。
\"爸,鸡蛋打好了!\"
苏明富从外面跑进来,手里端着一大碗金黄色的蛋液,里面还拌着切碎的葱花和虾皮。
\"好,放那儿吧。\"
苏建国指了指案板。
\"玉芬,肠衣泡好了没有?\"
苏玉芬正蹲在厨房角落的大盆前,小心翼翼地清洗着肠衣。
\"快好了爸,这肠衣真薄,我都怕洗破了。\"
\"小心点洗,破了就不好灌了。\"
苏建国说着,已经开始切肉馅。
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在他刀下很快变成细腻的肉糜,他加入盐、五香粉、料酒和一点白糖,顺时针方向搅拌上劲。
王秀兰杀完鸡,把鸡放进滚水里烫毛,转头看见苏建国专注的侧脸,不由得笑了。
\"当家的,你这手艺越来越好了,去年灌的肠全家都夸呢。\"
苏建国抬头,也笑了。
\"那是,这可是跟国营饭店大师傅学的配方。\"
他抹了把额头的汗。
\"来,明富,我教你灌肠。\"
父子俩配合着,一人撑开肠衣口,一人用漏斗往里灌肉馅。
苏玉珍好奇地凑过来看,被苏建国打发去剥蒜。
\"去去去,别在这儿捣乱,一会儿有你忙的。\"
院子里,王老爷子跟老太太则坐在一旁的小板凳上,开始择菜。
\"老头子,你看建国多能干。\"
老太太小声说。
\"秀兰嫁给他,真是福气。\"
王老爷子点点头,吐出一口烟圈。
\"是啊,谁能想到啊,当初以为找了个稳当的工人,现在生意做得这么大,对老人又孝顺。\"
正说着,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锣鼓声由远及近,还夹杂着欢快的唢呐声。
\"秧歌队来了!\"
苏玉珍第一个反应过来,丢下手里的蒜就往院门口跑。
苏建国也放下手中的活。
\"明富,看着锅,我去看看。\"
院门外,一支穿着鲜艳服装的秧歌队正热热闹闹地走来。
打头的是两个踩着高跷的\"大头娃娃\",后面跟着穿红挂绿的秧歌队员,有扮成老渔翁的,有扮成小媳妇的,个个脸上画着浓妆,手里拿着彩绸或扇子,随着锣鼓点扭动着。
\"哎哟,真热闹!\"
王老太太也忍不住站起来,走到院门口张望。
秧歌队看到苏建国家门口站着人,立刻停了下来。
领队的是个五十多岁的精瘦汉子,头戴瓜皮帽,身穿大红对襟衫,手里拿着铜锣。
\"恭喜发财!新年大吉!\"
领队一边敲锣一边高声喊道。
\"给东家拜早年啦!\"
随着他的喊声,秧歌队立刻在苏建国家门前围成半圆,开始表演。
高跷上的\"大头娃娃\"做出各种滑稽动作,逗得苏玉珍咯咯直笑。
其他队员则排成两排,随着欢快的节奏扭起秧歌,彩绸飞舞,扇子开合,好不热闹。
街坊邻居们听到动静,也都围了过来。
不一会儿,苏建国家门前就聚集了二三十人,有大人有小孩,个个脸上洋溢着过节的喜悦。
\"爸,咱们是不是该给赏钱啊?\"
苏明富不知什么时候也跑出来看热闹,小声提醒道。
苏建国一拍脑门。
\"瞧我这记性!明富,快去我屋里,抽屉里有准备好的红包!\"
苏明富飞快地跑回屋,不一会儿拿着一个鼓鼓的红包回来。
苏建国接过,走到领队面前,双手奉上。
\"辛苦各位了,一点心意,买杯热茶喝!\"
领队接过红包,手指一捏就知道数目不小,顿时眉开眼笑。
\"哎哟,东家太客气了!\"
他转身对秧歌队喊道。
\"兄弟们,东家厚道,咱们给东家多演一段!\"
锣鼓声更加热烈起来,秧歌队员们也表演得更加卖力。
领队一边敲锣一边即兴编起了吉祥话。
“东家门前挂红灯,吉祥如意日日增!
庭院宽敞福气旺,金银财宝堆满厅!
老人健康儿孙孝,夫妻和睦百年好!
来年再添新气象,福禄寿喜全来到!\"
围观的街坊们听了都拍手叫好,有人还跟着节奏拍起手来。
苏建国一家站在院门口,脸上都笑开了花。
王老爷子更是高兴地直捋胡子,连连点头。
秧歌队在苏建国家门前足足表演了十多分钟,最后在领队的一声锣响中结束了表演。
队员们排成一排,齐声喊道。
\"给东家拜年啦!祝东家新年发大财!\"
苏建国连连拱手。
\"谢谢,谢谢各位!也祝各位新年快乐!\"
秧歌队又敲着锣鼓,热热闹闹地往下一家去了。
围观的邻居们也都笑着散开,有几个相熟的还特意过来跟苏建国寒暄几句,夸他家年味足。
回到院子里,苏玉珍还沉浸在刚才的热闹中,手舞足蹈地学着秧歌队员的动作。
\"爸,您给了多少钱啊?他们怎么那么高兴?\"
苏建国笑着摸了摸女儿的头。
\"十块钱,不多。大家大冷天的出来表演不容易。\"
\"十块还不多?\"
王秀兰从厨房探出头来。
\"顶普通工人小半月工资了!\"
苏建国走回厨房,继续他的卤味大业。
\"过年嘛,高兴就好。再说咱们今年生意不错,该花的钱不能省。\"
锅里的卤水已经沸腾,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苏建国将猪肚、猪肠和猪肝依次下锅,又加入几个煮熟的鸡蛋。
褐色的卤汁咕嘟咕嘟地冒着泡,香气弥漫整个厨房。
\"真香!\"
苏明富深吸一口气。。
\"爸,您这卤料配方能不能教我?\"
苏建国用长筷子翻动着锅里的食材。
\"想学?行啊,过了年我慢慢教你。。\"
厨房里,王秀兰已经开始炖鸡。
肥嫩的母鸡在砂锅里随着滚水上下沉浮,加入姜片、枸杞和红枣后,很快飘出诱人的香气。
\"当家的,鱼怎么处理?清蒸还是红烧?\"
王秀兰问道。
苏建国想了想。
\"清蒸吧,爹娘牙口不好,清蒸的嫩。再说卤味已经够重口了,配个清淡的鱼正好。\"
\"行,那我收拾鱼去。\"
王秀兰拎着一条肥大的鲤鱼开始收拾。
苏建国看了看灶台上的几口锅,卤味在沸腾,鸡汤在炖煮,米饭也已经焖上。
他擦了擦手,走到院子里,深吸一口寒冷的空气,看着忙碌的家人,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上辈子的今天,他们在为温饱发愁。
而现在,不仅衣食无忧,生意还越做越大。
最重要的是,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这才是真正的年味啊,苏建国想着,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他抬头看了看大门上崭新的对联和大红灯笼,又望了望厨房里冒出的炊烟,听着院子里家人的说笑声,只觉得此刻的幸福,比什么都珍贵。
转天,时间来到了大年初一。
天刚蒙蒙亮,苏建国就醒了。
\"当家的,这么早就起了?\"
王秀兰揉着眼睛从被窝里探出头,昨晚守睡,守到十二点多才睡,这么早起,还有点迷糊。
\"嗯,今天得回村给爹娘拜年。\"
苏建国一边穿衣服一边说。
\"你就在家照顾岳父岳母吧,路太远,我带明富去就行。\"
王秀兰点点头,披上棉袄下炕。
\"我给你煮碗饺子,大年初一可不能空着肚子出门。\"
厨房里,灶台上的水已经烧开,咕嘟咕嘟冒着泡。
王秀兰麻利地下了一锅白菜猪肉馅的饺子,又切了盘肉肠,热了壶黄酒。
苏建国坐在桌前,看着妻子忙碌的背影,心里暖融融的。
这要搁上辈子,大年初一能吃上顿白面饺子都是奢望。
\"爸,我收拾好了!\"
苏明富穿着崭新的蓝布棉袄跑进来,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还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朝气。
\"快吃吧,吃完咱们就出发。\"
苏建国给儿子倒了半杯黄酒。
\"天冷,喝点暖暖身子。\"
爷俩就着肉肠,很快吃完饺子。
苏建国从里屋拿出两个鼓鼓囊囊的布包,年货早就从去了,这一次去,就随便拿了几瓶酒跟几条烟。。
\"路上小心点,雪天路滑。\"
王秀兰提醒道。
\"知道了,你回屋再睡会儿。\"
苏建国把布包挂在自行车把手上,又检查了下绑扎的绳子。
很快,苏建国跟苏明富便推着两辆自行车出了门。
\"爸,咱们要是能有辆汽车就好了。\"
苏明富推着车子往外走,幻想道。
\"这样咱们全家人都能一起回村,也不用骑这么远的路。\"
苏建国闻言,苦笑着摇头。
\"现在上面还不允许私人买车,得再等几年放开才行。\"
其实他何尝不想买?
每次看到路上跑的上海牌小轿车,他都眼热得很。
但眼下这光景,别说买不到,就是能买也不敢买。
太扎眼了。
爷俩骑上车。
苏建国骑在前面,车把上挂着的年货随着颠簸轻轻晃动。
苏明富跟在后面,时不时因为路面结冰而手忙脚乱。
\"慢点骑,注意看路!\"
苏建国回头叮嘱。
\"这段路坑多,别摔着。\"
\"知道啦!\"
苏明富应着,却忍不住又说起汽车的事。
\"爸,我听说南方已经有私人买车的了,咱们...\"
\"别想那些没用的。\"
苏建国打断他。
\"现在一天一个样,谁知道哪天能放开?先把眼前的日子过好再说。\"
出城后,路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
大多是走亲戚拜年的,个个穿着新衣,手里提着年货。
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第一句话准是\"过年好\",然后互相递烟,寒暄几句。
\"过年好啊老哥!\"
一个裹着军大衣的中年汉子冲苏建国打招呼。
\"过年好过年好!\"
苏建国连忙下车,从兜里掏出大前门递过去。
\"这是去哪啊?\"
\"去我家二叔那!\"
汉子接过烟,乐呵呵地说。
\"您这是...\"
\"回苏家屯,给老爷子拜年去!\"
两人站在路边抽了会儿烟,聊了聊今年的收成,这才各自上路。
越往苏家屯方向走,年味越浓。
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贴着崭新的春联,挂着红灯笼。
孩子们穿着新衣在雪地里放鞭炮,女人们聚在一起嗑瓜子聊天,男人们则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抽烟打牌。
\"爸,咱村比城里热闹多了!\"
苏明富兴奋地说。
他在城里长大,对农村的新年充满好奇。
\"那可不,农村过年才叫真过年。\"
苏建国笑着指向前方。
\"看,前面就是咱们屯子了!\"
苏家屯的村口,几个半大孩子正在放\"二踢脚\"。
看到有生人进村,立刻围了上来。
\"过年好!您找谁啊?\"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怯生生地问。
苏建国乐了。
\"小丫头,我是你建国叔啊!上次回来还给你糖了,这就认不出来了?\"
孩子们这才认出是苏建国,顿时欢呼起来。
\"建国叔回来啦!建国叔过年好!\"
苏建国从兜里掏出一把水果糖分给他们,孩子们欢天喜地地跑开了。
沿着村道往里走,遇到的村民越来越多。
每个人见到苏建国都热情地打招呼:
\"建国回来啦!过年好啊!\"
\"哎哟,这是老三吧,都长这么高啦!\"
\"快去吧,老爷子家正热闹着呢!\"
苏建国一一回应,不时停下脚步给老人递烟,跟同龄人寒暄几句。
苏明富跟在后面,学着父亲的样子跟长辈问好,收获了不少夸奖。
拐过两个弯,苏老爷子的院子出现在眼前。
院门大开着,屋里传出阵阵说笑声。
\"爸,看来今天来拜年的人不少啊。\"
苏明富小声说。
苏建国点点头,把自行车靠在墙边。
\"你爷在村里辈分高,年年都这样。\"
爷俩拎着年货走进院子,立刻引来一阵欢呼:
\"建国来啦!\"
\"哎哟,建国回来啦!\"
\"快进屋快进屋!\"
堂屋里挤满了人,炕上坐着几位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苏老爷子坐在正中间,红光满面。
地上站着或坐着二三十号人,有苏建国的叔伯兄弟,也有村里其他来拜年的乡亲。
\"爹!娘!儿子给您二老拜年来了!\"
苏建国高声说着,把年货放在桌上。
苏老爷子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好好好,回来就好!\"
苏明富不等父亲提醒,直接走到炕前,\"扑通\"一声跪下,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
\"爷爷奶奶过年好!祝您二老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这一嗓子把满屋子人都逗乐了。
老太太连忙下炕扶起孙子,摸着他的头连声说。
\"好好好,我大孙子真懂事!\"
苏老爷子更是乐得合不拢嘴,从怀里掏出一个鼓鼓囊囊的红包塞给苏明富。
\"拿着!爷爷给的压岁钱!\"
苏明富摸着红包的厚度,惊讶得瞪大眼睛。
\"爷,这也太多了!\"
\"不多不多!\"
老爷子大手一挥。
\"我大孙子这么懂事,该赏!\"
屋里顿时响起一片赞叹声。
这个夸明富聪明,那个夸老爷子大方,气氛热烈得能把屋顶掀翻。
苏建国看着这一幕,心里既欣慰又感慨。上
辈子这时候,家里穷得连压岁钱都给不起,哪见过这场面?
他走到父亲身边坐下,接过旁人递来的烟,加入了热闹的闲聊。
话题从今年的收成说到明年的打算,从村里的新鲜事说到城里的变化,欢声笑语不断。
突然,院外传来一阵骚动,孩子们兴奋的叫喊声由远及近。
\"建军叔回来啦!还带着个当兵的!\"
苏建国闻言立刻站起身,快步走到院门口。
只见苏建军和王桂香正从拖拉机上下来,而站在他们身边的,是一个穿着笔挺军装、身姿挺拔的年轻人。
\"明超?\"
苏建国瞪大了眼睛,几乎不敢相信。
三年没见,这个侄子已经从一个青涩少年长成了英武的军人,一米八几的个头,肩膀宽厚,腰板笔直,军帽下的脸庞棱角分明,眼神坚毅。
\"大伯!新年好!\"
苏明超见到苏建国,立刻立正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洪亮有力。
苏建国上前,一把抓住侄子的肩膀上下打量。
\"好小子!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不提前说一声?\"
\"昨天晚上才回来。\"
苏明超笑着回答。
\"这不是想着给爷奶一个惊喜。\"
院里的动静已经惊动了所有人。
苏老爷走出来,看到穿着军装的孙子,很是激动。
\"我的大孙子回来啦!\"
\"爷!\"
苏明超立刻上前,在雪地里\"啪\"地跪下,结结实实磕了三个响头。
\"孙子给您拜年了!\"
\"好好好!快起来!\"
苏老爷子连忙扶起孙子,手掌抚摸着军装,很是感慨。。
他就是退伍回来的,对部队,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村里人闻讯纷纷赶来,不一会儿就把苏家院子围得水泄不通。
在这个年代,军人是最受尊敬的职业,更何况,当初苏明超可是考上军校的。
\"明超现在是什么军衔啊?\"
村支书挤到前面问道。
苏明超挺直腰板。
\"报告支书,现在是少尉排长。\"
\"哎哟!都当官啦!\"
周围立刻响起一片惊叹声。
王桂香站在一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不时用手帕擦擦眼角。
苏建军则忙着给乡亲们发烟,嘴上说着\"没什么没什么\",眼角的皱纹却笑得堆在了一起。
苏老爷子拉着孙子。
\"走,进屋说!外头冷!你奶在厨房忙活呢,知道你回来肯定高兴坏了!\"
堂屋里,人群自动让出一条路。
苏明超被安排在炕上最暖和的位置,左右围着村里的老人,一个个都眼巴巴地等着听部队里的故事。
\"在部队吃得惯不?\"
老支书关心地问。
\"习惯!我们部队伙食可好了,每周都有肉吃。\"
苏明超笑着回答。
\"现在形势好了,待遇也提高了。\"
\"听说南边还在打仗?危险不?\"
一个老太太担忧地问。
苏明超神色严肃了些。
\"我在北方,很安全。。\"
苏建国注意到,侄子说话时眼神坚定,语气沉稳。
已经完全褪去了少年时的稚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军人才有的坚毅气质。
中午时分,苏家摆开了三张大圆桌,男人们一桌,女人们一桌,孩子们一桌。
苏老爷子坐在主位,左边是苏建国,右边是苏明超,苏建军则忙着给众人倒酒。
老太太带着王桂香和几个妯娌在厨房和堂屋之间穿梭,不断端上热气腾腾的菜肴。
\"来,先敬老爷子一杯!\"
村支书举起酒杯。
\"祝您老身体健康,儿孙满堂!\"
众人纷纷举杯,苏老爷子笑得合不拢嘴,抿了一口白酒,脸上立刻泛起红光。
酒过三巡,话题自然转到了苏明超身上。
\"明超啊,在部队都学了些啥?\"
苏老爷子关切地问。
苏明超放下筷子,坐直身体。
\"报告爷爷,我在军校学的是后勤管理,现在在部队主要负责物资调配和运输工作。\"
\"后勤?那是不是管吃喝拉撒的?\"
一个堂叔笑着问。
\"不全是。\"
苏明超认真地解释。
\"后勤包括军需物资、装备维护、交通运输等多个方面。我主要负责的是物资的调配和运输路线规划。\"
苏建国敏锐地注意到。
侄子说到专业领域时,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用词精准,逻辑清晰,显然在部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苏老爷子看到孙子说得头头是道,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好!有出息!比你爹强!\"
苏建军在一旁憨厚地笑着。
\"那是,我儿子当然比我强。\"
\"对了,大伯。\"
苏明超突然转向苏建国。
\"我听爹说您搞起了蔬菜大棚,生意做得很大?\"
苏建国点点头,简单介绍了下自己的\"苏记蔬菜行\"和反季节蔬菜的生意。
没想到苏明超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追问道。
\"大棚面积有多大?采用什么保温措施?产量怎么样?怎么运输的?\"
这一连串专业的问题让苏建国眼前一亮,他详细解释道。
\"现在有十个大棚,每个占地一亩。保温主要靠双层塑料膜和草帘子,晚上还要烧煤炉子保持温度。运输嘛,就靠你爹那辆拖拉机每天往城里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