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又觉得不可能。
那位宋先生一看就是心有城府之人,不可能玩一些低级的手段。
免得在宋明疏那边不好收场。
果然,容臻往偏僻的小巷走去,周围也没有任何的异常波动。
唯有那位容归里留下的保镖,还在她的身后不远不近的跟着。
溜了一圈回到住处,容臻隐身去荒山开始正式修炼。
在光幕看见那保镖在小巷子租了房,明显是准备长久作战了。
容归里给她留下一个小麻烦。
还不能解决掉。
只是同名而已,容归里就这么重视?
此时,容臻丝毫不知她的两次年少早逝,在容归里这个父亲的灵魂深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多世父女缘分,因果牵绊深厚。
即使dNA样本被她换掉,容归里灵魂深处的潜意识里还是认出了她。
但是容归里本人没有察觉而已。
夜色中,容臻荒山峰顶草坪,盘腿坐在团蒲,进入深层修炼。
四周花草树木漱漱作响。
还有无数树叶脱落枝条,纷纷飞起,空气中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卷起落叶,形成旋涡朝着容臻的周围涌来。
短短几秒,落叶枯黄。
荒山上的花草树木吃了生长剂一般,不停长新芽,又持续落叶子。
一次又一次,周而复始。
枯叶如蝉蛹一般将容臻的身影包围,在微暗的夜色中,仅可以看见一个椭圆黑影。
锦白三中。
三楼五班教室正响起朗朗读书声。
教室外面,宋义一身黑衣快步地从长廊走过,转眼拐进了教师办公室。
办公室灯光明亮,座位上空荡荡的,只有后排的有一个身影正捧着保温杯喝茶。
蔡正远抬着头看向宋义,额头上顿时出现几道抬头纹。
宋义黝黑的脸面无表情,走路迅速,手上还拿着一个牛皮纸的文件袋。
像是在赶着时间。
蔡正远咕噜咕噜喝了几口茶,嘴里熟练地噗噗吐出茶叶梗,手上拿着保温杯的杯子,指着一旁的椅子,示意宋义坐下
宋义坐下便打开文件袋,取出转学的相关资料,放在蔡正远的桌子。
蔡正远一边签名,一边询问,“不是说转班吗?怎么又转校?”
“事情有变。”
见宋义不想多说,蔡正远签名的速度毫无停顿,但是嘴上却忽然说了一句,“你最好提前跟宋明疏商量。
如果他不愿意转学,直接跑去教育局举报投诉,学校也会重新考虑他的意见。”
宋义疑惑,“监护人提出转学还不可以?这跟北方不太一样。”
“北方是什么样?”
“大多数都是监护人说了算,孩子年纪还小,哪懂什么好坏。”
“这里是学校,学生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待着,哪里会不知道好坏。
哼,你们就是不关注学生。像你们北方还有给老师送礼的潜规则,老师日常获利,肯定会更看重家长的意愿。
宋义,你看看我的桌子。这是教师节刚送来的礼物,是学生的一封感谢信,这礼物简朴真心,多纯粹的师生情谊。”
一封黄色信封的手写信。
信封已经拆开了,字体是端正整洁的钢笔字,上面只有简短的一句话:
蔡老师,教师节快乐!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教导和关心,您辛苦了!
信的结尾还有各种字体的学生签名。
宋义嘴角抽了抽。
教师节已经过去了快一个月了,蔡正远还留着这封信在桌子炫耀?
想起举报的事,宋义脸色又正了正,“蔡老师,我先走了。”
南方规则意识更强。
上面教育局是怎么规定,南方的公立学校一般就是怎么来。
北方的人情世故在南方没有那么好用。
“慢走!”
蔡正远再次捧起桌上的保温杯,悠哉悠哉地喝着茶。
享受着窗外吹来的晚风。
铃铃铃~
晚自读下课铃声响了。
宋义已经在长廊等了好一会儿了,宋明疏在座位快速地翻着书,根本没有注意到长廊外面。
直到陈建军看到宋义点了点他,又点了点宋明疏,“宋明疏,外面有人找你。”
宋义出现在教室长廊,手中带着一个文件袋,这个场景宋明疏很熟悉。
九月份在京市刚开学时,宋义也是这副模样来学校为他办理转学。
宋明疏冷着脸走出教室。
在长廊微暗且安静的环境,他的声音冷得没有温度,“转学免谈。”
“好的。”
宋义得到确切的回复没有继续纠缠,便直接离开了学校。
自家少爷是一个目标明确的人,劝说完全没有任何的作用。
宋明疏回到教室继续看书,没想到又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蔡正远找宋明疏招手,示意跟他出去,“宋明疏带着你的书桌上的东西,现在跟我上七班。”
宋明疏的书有很多。
地上的纸箱还有桌上都摆着书,一趟肯定无法搬完。
蔡正远目光看向一旁的陈建军,“陈建军,你帮忙搬一下。”
陈建军笑着站起来,“行!没问题。”
宋明疏没有拒绝,也没有提出异议,“陈建军你帮我搬这些.......”
容臻不爱读书,但是成绩不错。
除了感情作风......
她本人没有不良习惯。
宋家明白堵不如疏的道理。就算想斩断他跟她来往,只会顺应他的意愿,让他继续跟她来往。
等未来接触多了,有了脱敏反应,自然不会再好奇男女那点事。
这些宋明疏都明白。
此时,七班移动桌椅的声音吵个不停。
讲台上,廖启辉抬着手在指挥,“同学们,声音小点,动作快点。我们争取在上课前就把座位调整好。”
“廖老师!”
蔡正远在前门喊廖启辉。
没一会儿,在廖启辉的带领下,宋明疏与陈建军搬着书,从后门走进了闹哄哄的教室。
廖启辉在第二列座位停下脚步,指了指最后一排靠窗的座位,“宋明疏同学,你同桌容臻今晚没来学校,你帮忙搬一下她的课桌上的东西。”
宋明疏点头。
宋家的小动作果然一如既往。
宋明疏将书放在课桌,看向陈建军这位话痨的同桌,“陈建军,谢谢帮我搬书。”
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隔壁桌的柳澄阜在收拾课本的动作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