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机气动布局是轻易不能改动的,比如苏-30比苏-27,也许看上去只是背部驼了一些,但实际上前者的机动性是要差的。
歼-10从设计之初,在确定气动布局的时候,就确定为单发单垂尾,这是气动布局的一部分。
因此,当初海军提出搞双发双垂尾版本歼-10,李干等人第一个反应就是,那还叫个屁歼-10,压根就是一种全新的型号了。
歼-10海军舰载版本从立项到现在,前前后后三年的时间了。
乍一看,这个时间不长,不但不算长,还算是神速。
可是,和歼-10、歼-20相比,这个时间算是长的了。
尽管现在的歼-20仍然是70%版本。
歼-10海军舰载版之所以搞了这么久才进入实战试飞阶段,其原因是这玩意儿根本就是一款全新的战机。
而且是有前提条件的。
海军的要求可以分拆为两部分,第一,要具备歼-10这么出色的作战能力,第二,要能够在航母上使用。
而不是简单的搞个双发双垂尾版本。
有歼-10这个基础在,985厂甚至直接搞个全新的第三代舰载战斗机,有个两年时间也能弄出来了。
可见,海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因此,此时在李干面前的歼-10h,依稀能够看出歼-10的影子,或者这么说,这玩意儿和歼-10系列是一个娘胎出来的。
但是气动布局上大不一样了。
在保留了鸭翼气动布局的基础上,歼-10h的机身更粗,采取的是两侧蚌式进气道,和歼-20的非常像。
尾部两台涡扇-10b发动机的机舱上,分别有外倾了一定角度的垂尾。
全机大量采用了隐身设计,歼-20的技术处处可见。
乍一看,这玩意儿更像是圆润一些的歼-20!
李干眼前突然浮现出一个名字——歼-35!
这他妈的不就是歼-35吗!
不!
歼-35是常规气动布局。
眼前这架飞机更像是歼-20的缩小海军版本,并且带有歼-10血脉的混合体!
宋文忠不知道李干的心理活动,他解释道,“综合海军提出的要求,在试飞中我们发现,歼-10的隐身能力不足。后来我们一想,有歼-20的经验和技术在,干脆就往隐身方向搞。”
“基于歼-10的优势和特点,后来做了一千多次的风洞试验,也实测了隐身能力,最终确定了眼前这个方案。”
“实话说,这架飞机的外形一点都不像歼-10了,倒是更接近歼-20的海军版本。歼-20太大,改为舰载机存在很多先天不足。”
“大家一讨论,左右大推力发动机已经很成熟了,就在海军要求的尺寸下做了很多工作。这架飞机的尺寸要比歼-20小一圈,机翼折叠设计。”
“最大起飞重量是33吨,和歼-15是一样的,可以说是完全满足了海军的要求。”
……
宋文忠后面的话,李干没有听进去了。
等宋文忠说完,李干感叹着说,“宋总,你这是给了我一个惊喜啊,这哪里是歼-10的海军舰载版本,这根本就是第四代隐身舰载战斗机啊!”
没错,这玩意儿就是正儿八经的海军第四代战斗机!
吴强振奋地说道,“阿干,你说的一点都对。隐身性、超机动性、超音速巡航能力、战场态势感知,歼-10h全都具备了。就是四代机!”
李干埋怨道,“这么大的变化,此前怎么不报告,你们应该知道,三代机和四代机的研制经费标准是不一样的。”
差别可太大了,如果前者的研制经费标准是1块,那么后者就是10块。
这时,杨伟笑着说,“是我压下来不报的,左右就是多投几个亿的事情,集团再困难,也不至于连几个亿都没有。”
“部队既然已经确定下来是三代机项目,做了财务报表报上去批了,钱下来了,再提交补充申请很麻烦。不是很多钱,我就自作主张由公司自筹资金先把飞机搞出来。”
才几个亿……
八年前,李干刚刚下放到985厂的时候,当时还是副厂长的杨伟,为了每个月两百来万的工资,恨不得愁到叼毛发白。
现在呢,几个亿的资金在他看来就成了小钱。
他有这个底气,航空工业集团有这个底气。
要知道,这几个亿投进去,很有可能是报销不了的,因此程序不是这样的。
985厂卖给部队的飞机基本是没有利润的,都是国家的,就左手到右手的事。
要赚钱就只能出口,那才是部队额外的盈利。
在二十年之内,四代机是不可能出口的,换言之,杨伟预先投入的这几个亿八成是纯付出。
不过,李干一想到,当时他正在办库页岛环岛公路塌方式腐败大案,他个人的处境非常危险。
如果歼-10h追加研制预算的报告打上去,在当时那种微妙的情况下,搞不好就成对方攻讦他的理由。
你要搞的是海军第三代舰载战斗机项目,流程都走完了,突然提出改为四代机,要求追加预算,这里面是不是有点说道?
李干肯定会顶着压力批准的,他就管这审批权。
这样一来,那些人绝对会利用这件事情大做文章。
只是一瞬间,李干就想明白了杨伟这么做的真正目的——他不想在当时那种情况下给自己添麻烦。
李干微微点了点头,拍了拍杨伟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杨伟很满足。
他做这些不是为了讨好李干,而是发自内心的愿意和李干站在一起。
政治上的事情,很多时候不是简单的对错,而是“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情”。
无疑,杨伟是李干坚定的铁杆盟友。
杨伟也想借这件事情告诉李干,无论发生什么,航空工业集团都会坚定地站在李干这边。
其实还有一层考量。
如果当时按照程序递交了补充申请,那么歼=10h项目的进度肯定会受到影响,搞不好会受到李干查处库页岛环岛公路案件的外溢影响。
这是李干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可见,杨伟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出了非常优秀的大局观。
李干说,“歼-10h完全具备了四代机的性能特征,你们做材料上报,我让海军派人过来,明天开始进行重新定型试飞。”
重新定型后意味着名称要改了。
所谓歼-10h,根本就对不上号了。
就好比图-22和图-22m3那样,只看外形就知道不是同一型飞机,尽管名称差别不大。
李干围着歼-10h原型机转圈,连连感慨感叹。
歼-20搞出来,并且已经服役,尽管还不是完全版,但已经让李干非常震惊了,仅仅两年后,海军的第四代隐身舰载战斗机就摆在他面前。
他能不感慨感叹吗?
要知道,美国的第四代隐身战斗机F-35,要到2006年才定型,在这个时空世界里,很多事情被改变了,美国人肯定会提前搞他们的第四代隐身舰载战斗机。
但无论如何,他们已经落后了。
由此可见,歼-20的提前定型服役是非常正确的。
当时歼-20的基本型出来之后,很多人反对采购服役,因为除了一个隐身性能和更加强大的态势感知能力之外,歼-20其实并不比歼-10d优秀多少。
但是,歼-20的造价是歼-10的8倍!
7倍啊!
买一架歼-20的钱能够买一个中队的歼-10d,而且,歼-10d又这么能打,压着全世界所有现役战机打,有绝对的优势。
这一种观点认为,在有限的经费情况下,采购更多的歼-10d是最划算的,而不是用多出8倍的钱去采购歼-20。
实事求是地说,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
歼-20还不成熟,很多技术的成本没有降下来,说白了,算经济账的话,这个飞机还不具备列装部队的条件。
不算经济账?
部队首先算的就是经济账!
打仗打的是后勤,是钱,不算经济账的仗是决计打不通的!
当时这种观点占据了主流,就连当时空军司令王海龙上将也认为,应该暂缓列装歼-20,继续试飞继续深入研制,左右已经世界领先了,不差那几年。
但是李干知道,一旦美国人反应过来,以他们的技术底蕴和实力,实现反超是分分钟的事。
最关键的是,最好的试飞场是战场,歼-20到底要进行什么样的改进,部队用了之后提出来的意见才是最有针对性的。
在这个过程中,研制和使用相结合,更能推动新技术往成熟方向发展。
当时李干力排众议,说服了空军首长,如此才有歼-20小批量列装部队。
前后一年多时间,歼-20已经列装了3个中队,共计是36架,全部放在东南沿海。
正如李干所说的,歼-20的技术就是在这样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不断成熟,然后到了现在能够用在歼-10h上面!
36架歼-20,造价相当于288架歼-10d!
可见,当时李干是顶住了很大的压力的。
这个压力,是直到此前李干驾驶歼-20突入关岛实施低空通常行动之后,才有所减缓。
而到了现在,歼-10h这个结果,足以消除所有的质疑声。
“我得飞上几圈,孙队长,你给我伴飞!”李干心潮澎湃,他必须要亲自飞一飞歼-10h!
孙生禄当即道,“是!首长!”
地勤人员立即着手安排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