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仪式第二天,10号舰便在拖船的帮助下离开了泊位,朝着外海航行而出,执行第一次海试任务。
首任舰长许国昌大校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此人原系162号舰舰长,当年指挥162号舰与两万多吨的基洛夫号核动力巡洋舰硬刚的就是他。
人是物非,基洛夫号核动力巡洋舰最终被苏联作价3000万美元卖给了东大,连同那一批躲在海参崴港口避难的舰艇,全部低价处理了。
造价几个亿美元的基洛夫号核动力巡洋舰,卖废铁都能卖个3000万美元。
其实这对东大来说并非完全是好事,巴里亚政府这么做,是因为他们决定不再把大量的资源用在与美国大洋争霸上面,收缩了战线。
如此一来,东大海军就像是腰间盘突出那样,凸了出来。
许国昌深感压力重大的原因并不只有这一个。
10号舰作为首舰,肩负着探索试验以及训练部队的重任,该舰不但是作战舰,也是训练舰。
说白了,其单位性质和空军第2航空教导旅是一样的。
李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0号舰要在6个月之内完成海试,12个月内形成战斗力。
这个时间要求不是紧张,而是非常紧张。
10号舰上带了3套人员,也就是说,每个岗位配备了三套作业人员,同时进行海试、培训。
海军已经决定,第二艘航母是采取核动力推进的10万吨级别超级航母。
在得到了苏联舰艇用核动力装置技术后,核动力航母最关键的技术将不会是最大的障碍。
按照南港造船厂那惊人的建造能力,最多24个月,就能完成一条10万吨航母的建造。
倘若两年后只有一条航母下水,许国昌还不会觉得压力巨大。
海军早在三年前就提出,在2000年以前拥有10艘大型航母的建设目标。
换言之,二号舰、三号舰、四号舰要同时开建,两年后,五号舰、六号舰、七号舰、八号舰同时开建,本世纪最后两年,要同时开建九号舰、十号舰。
造船厂压力很大,作为担负为舰队培训人员的首舰,压力更大!
许国昌在苏联航母、英国航母、法国航母上面都学习过,和他一起的还有一批骨干,这批人就是东大海军航母的探路者。
海军派出了三艘052b驱逐舰把10号舰海试的海域给管控了起来,海航的飞机也不间断地起飞对那片海域、空域进行巡逻警戒,确保海试顺利。
另一个则是出于保密考虑。
试航首日,李干随舰,而且还带了整个航母研发团队的人。
一条船造出来,能不能浮起来,能不能跑出设计速度,等等,就和飞机试飞一样,要通过海试来验证。
连续一个月,李干都随舰出海海试。
航母的海试有几项是非常关键的,最大航速航行、最小半径转弯、抗震能力以及舰载机起降作业等等。
天公作美,最近天气良好,10号舰得以进行高强度的海试,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地工作着。
到了5月上旬,10号舰迎来了最大航速航行、最小半径转弯、抗震能力这三项关键海试。
舰岛驾驶舱里,李干抱着胳膊站在挡风玻璃前,目视前方,低海况,能见度良好,海域已经清空。
许国昌从舰长的位置走过来,低声说,“李局,我们到指定海域了,航向逆风。”
李干摆头看了看他,点头说,“开始吧。”
“是。”
许国昌立即下令,“全舰注意,最大功率航行!”
轮机舱开始提升功率。
大家能够明显感觉到航母的航速在不断提升。
李干走到航速表前面,目光在航速表和前方海域之间流转。
航母在起降作业的时候,要迎风全速航行,这个航速必须要达到30节,如此,舰载机才能获得足够的升力起飞。
因此,在航母设计中,航速30节是一个硬性指标。
法国的戴高乐航母上面所用的核动力装置是直接搬他们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所用的反应堆,此举是为了节省经费。
结果,戴高乐号在海试中跑出来的最大航速仅为25节,而且,要是满载的话,航速还会下降!
要知道,他们的老航母克莱蒙梭级的动力是12.6万马力,而更加先进的戴高乐号竟然只有7.62马力。
要知道,企业号航母的动力系统高达28.6万马力。
戴高乐排水量4.2万吨,相当于企业号的40%,哪怕按照这个比例来计算,也需要最少11.44万马力,才能让戴舰跑出舰载机起降必须的30节航速。
为了能在戴舰上起降,法国海军给达索公司提出要求,阵风m战机必须要具备25节航速情况下的起降能力。
要知道,戴舰的弹射器长度只有75米!
企业号的是90米!
阵风m被生生逼出了法国达索公司号称拥有最好动力和机动性的三代半战机。
众所周知,飞机起降都需要逆风,航母逆风全速航行,为舰载机提供足够的风力。
在起飞的时候,因为航母速度不够,飞机弹射出去后无法获得足够的升力从而坠海,这样的事故发生过不止一次。
企业号的动力系统性能是过剩的,这条航母在海试中曾经跑出了35节这么一个骇人听闻的航速。
10号舰排水量8万余吨,设计最大马力为22.8万马力,设计最大航速为30节。
理论数据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现在就是验证的时候。
功率达到了最大数据,航母的航速还在提升,从此前的有力提升,逐渐减缓为慢慢提升,过了峰值后,有一个稳步下滑的曲线,动力输出很舒畅。
当航速表的指针逐渐停止不动的时候,众人如释重负,且颇感惊讶。
因为此时10号舰的航速保持在了35节。
李干计算了一下时间,对这个提速时间感到很满意。
(舰艇百公里加速时间是秘密,这里模糊处理。)
许国昌最高兴了,他笑着说,“按设计比例计算,满载情况下跑出30节最大航速一点问题没有。”
李干微微点头,“保持当前航速航行一个小时,要跑得快,也要跑得远。”
这是要顺带测试动力系统的耐操性了。
许国昌领命,“明白。”
轮机舱里,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甚至负责设计动力系统的总工,都在里面紧张地盯着。
李干可是知道的,戴高乐号航母的动力系统经常出问题,要不是反应堆有问题,就是跑着跑着把竟然他妈的把螺旋桨叶给跑掉了!
简直骇人听闻、闻所未闻。
东大第一次建造航母,任何方面都必须要高标准、高要求推进,10号舰暴露出越多问题,后续舰的建造就越顺利。
一个小时后,10号舰的动力系统经受住了全速推进的考验,随即,李干命令保持当前航速进行最小半径转弯。
即航母左满舵、右满舵,方向打死进行转弯,这时转弯半径最小,是测试航母机动性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中,在最小半径全速转弯的时候,航母舰体的倾斜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如果倾斜度过大,将会对舰载机造成严重影响。
此举非常考验航母舰体平衡性的设计功底。
10号舰全速最小半径持续转弯,在海面上转起了圈圈。海航派出来伴随飞行的战斗机拍摄了这些画面。
又是一个多小时过去了,10号舰经受住了这些测试的考验,掉头往近海开。
最后一个危险性极大的测试——抗震测试。
几架Uh-60直升机飞过来,降落在飞行甲板上,这批次Uh-60直升机是东大根据合同,在国内进行生产的原版黑鹰直升机,装备了空军、陆航、海航三支部队。
许国昌报告道,“局长,直升机到了,我送你下去。”
李干摇头说,“把研发团队送走,我留在舰上。”
闻言,许国昌顿时急了,“局长,上头有命令,进行抗震测试的时候,你不能留在舰上。”
李干说,“我没下过这样的命令。”
许国昌顿时语塞。
从指挥体系上看,李干不是许国昌的上级,问题是,10号舰现在还没有服役,李干是航母项目的最高负责人,妥妥的许国昌的上级。
“抓紧时间,执行命令。”李干催促道。
许国昌没办法,只能组织研发团队的技术人员登机撤离航母,问题又来了,负责设计舰体的技术人员说什么也不肯撤,他们反而认为,最应该留下来参与测试的是他们。
这话没毛病。
许国昌只得向李干请示,李干批准了舰体设计人员留下来。
几架Uh-60直升机带着其他技术人员撤离。
舰上所有人员做好了准备。
许国昌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沉声请示,“局长,一切准备就绪。”
李干微微点头,“开始吧。”
许国昌拿起送话器,“开始测试!”
此时,10号舰是停在了海面上,没有下锚,约几秒钟后,不远处的海面突然像是被一只大手顶了一下的隔膜,整个海面往上凸了凸。
紧接着,10号舰持续抖动着,然后大家才听到一声非常闷的爆炸声。
抗震测试的做法就是在航母边上水下引爆水雷或者类似的水下炸弹,制造水下冲击波冲击舰体,测试舰体的抗震能力、结构强度。
这种测试,一个搞不好,把舰艇掀翻了都有可能。
10号舰的表现非常出色,舰体设计人员立即对舰体结构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所有的数据都在设计包线之内,意味着,舰体达到了设计要求。
这时,李干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下一步海试内容就是舰载机起降作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