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传达下去之后,孙策就在芜湖大寨以及周围还未被攻陷的据点上都挂起了免战牌。
严令所有将士不可随意出击,在下一道命令到来之前,所有人只能死守。
守不住就率兵后撤,继续扎营死守。
虽然众人都不明白主公为什么突然这么做,但能在前线跟敌人拼命的,基本都是孙策的铁杆追随者。
主公有令,他们肯定都是无条件执行的。
几天之后,孙策心情好了许多,也趁机再次把周瑜叫到了身边。
“公瑾,其实前几天你们想的那些事情,我都有考虑过。
稳定后方也好,先一步撤到柴桑也罢。
都是实实在在解决当前困局的方法。
只不过你们想得都不够全面。
所以我才没有直接按照你们的说法去做。”
孙策的态度、口吻忽然变得如此温和,让周瑜不大不小地吃了一惊。
有些奇怪地打量了孙策一会,周瑜才开口道:
“伯符,你没事吧?
今天表现怎么如此反常?”
孙策白了周瑜一眼,然后伸手把周瑜拉到座位上,笑骂道:
“我堂堂江东小霸王,刚弱冠不久就接替父亲征战江东。
这么牛逼的人,能轻易被眼前的困境打倒吗?
你是我结拜兄弟,恨不得吃睡都在一起的好友。
怎么能问出这种话?”
见此情形,周瑜心里瞬间就懂了。
坏笑着看向孙策,周瑜挑着眉道:
“说吧我的义兄、江东的小霸王。
是不是心里早就有了什么算计?”
孙策回了周瑜一个坏笑。
然后正色道:
“实际上我可以接受和江东士族低声下气,也可以接受输给曹操撤到柴桑。
但是,在做这些之前,我必须确定一些事情。
不然一切都是徒劳。”
说着,孙策拉着周瑜来到了地图前。
指着石亭、皖县一代道:
“曹操的意图很明显,做法也很毒辣。
先让张合占领了石亭,阻断咱们西边的援军。
同时也明摆着告诉大家,他已经把石亭以东的江东地区完全孤立包围。
你说的撤回柴桑,是不是要经过张合的防区?”
“张合不过万余守军,一旦你打算西撤,我肯定会先联络贾华他们,前后夹击把张合拿下。
这倒不是什么难事。”
“但你有没有想过,一旦咱们动起来,身后会是什么局面?”
“曹操追杀是免不了的,甚至还有可能被江东那些骑墙派被刺。”
回答完这句话,周瑜似乎想到了什么。
“你是说,之所以你要跟曹操打这一仗,和石亭也有很大关系?”
见周瑜如此上道,孙策欣慰地拍了拍周瑜肩膀,笑道:
“还得是我的好兄弟。”
两人回到座位上,孙策继续道:
“我需要确定,一旦真的和曹操决战,谁愿意按照我的命令前来支援。
谁会阳奉阴违,又有谁会从中作梗。
只要这些人都暴露出来,我就能判断出应该带着谁一起撤退。
应该留下谁作为反击时候的内应。
同时也会对那些心怀不轨之人采取一定的措施。”
周瑜很认真地点点头。
“这点确实是我想的少了。
也只有你这样天生的领袖才会有这方面的觉悟。”
“接下来,就是石亭。
把人都看清楚之后。
我会借着决战的机会,派人同时打通石亭的通路。
一旦打通石亭,剩下的就是看决战结果。
胜就拨乱反正,继续虎踞江东。
败就趁势撤退,伺机反攻。”
周瑜此时才意识到,孙策似乎不是一个易冲动的武夫那么简单。
因为他想到了孙策很久之前做的另一个决定。
把张任安置在长沙,并且让弘农王刘民移居长沙。
和刚才孙策说的那些连起来,周瑜这才发现。
孙策似乎早就对各种情况都有了安排。
念及此,周瑜敬佩地看向孙策,严肃道:
“伯符,你跟我说实话。
之前执意把刘民送到长沙,还特意让张任这个在江东无根无萍的将领守长沙。
是不是你早就在为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准备了?”
孙策没有回答,只是给了周瑜一个“你自己想去吧”的眼神。
周瑜拍拍脑门,笑道:
“你不说,那就算我想对了。
反正张任刚从刘备那叛逃,是不可能再回去。
他对你来说最少目前是忠诚的。
刘民就是咱们挑战曹操最有利的依据。
这两人同时被你安排到相对安全的长沙。
要是你没有啥想法,我是不信的……”
……
“孙策已经正式下令,让后方士族豪强、官员、将领等集结兵马钱粮,到前线和曹操决战。
这事肯定是真的,而且已经有人在行动了。
你说咱们应该怎么办?”
“江东是我的家乡,也是根基所在。
要说为保卫家乡支持孙策,我觉得不过分。
但看情况,孙策此战必败。
我认为随便做做样子就行。
下一个执掌江东的,必定是曹丞相。
咱们还是要多把心思放在怎么讨好曹丞相上。”
“哼!就是有你们这些墙头草的存在,孙将军才会在前线如此被动。
之前情况不明,我也不好随便做决定。
现在孙将军摆明了要和曹操对战到底。
我觉得就应该支持他!
曹操是国贼,咱们怎么能眼睁睁一统天下,覆灭汉室江山呢?”
“主公年少成名,胸怀大志。
能得名江东小霸王,那就不是一般人物。
我愿意誓死追随,陪着他闯出一番大业。
天天为了家族那点事,钩心斗角,有什么意思?
不如跟着孙将军闯一闯。
不论成功与否,最少对得起我这七尺男儿躯!”
孙策的命令传开之后,吴郡、会稽、鄱阳等和这次战斗息息相关的郡县内,几乎都会出现这几种不同的声音。
豫章、柴桑等地,因为和这次战役关系不大,命令并没有专门传过去。
而且他们也知道孙策不论胜败,他们这几个郡还是在人家麾下。
于是这几个地方对此事的态度清一色是绝对支持孙策,只不过是声援。
在孙策的谋划下,整个江东的形势,也开始按照孙策的设想开始发展。
陆陆续续有后方的军队开始想芜湖方向集结。
陆逊、鲁肃也不出意外地按照孙策的命令,带着广陵战场所有兵马钱粮向芜湖进发。
决定孙策命运的江东保卫战,也逐渐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