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你听说了没有,孙策眼看联盟就要被咱们打散。
与此同时,在许都度过休战期的刘彻,一天之内连续收到了多封有关弘农王刘民的消息。
最后一次来送消息的,是在校事府处理积攒公务的郭嘉。
“奉孝,你这校事府办事效率有待提升啊!
我一大早起来,已经收到了最少五条这样的消息。
你可是目前为止,最后一个来送消息的。”
刘彻似乎并没有被这样的消息影响到。
不但没影响到,反而还很轻松惬意。
郭嘉本以为主公会因为这事头痛一段时间。
但见到一脸惬意的刘彻后,郭嘉当时就愣住了。
“主公,你到底有没有认真听这些消息啊!
那可是唐姬和少帝刘辩的遗腹子,现在被孙策越暨拥立的弘农王刘辩!
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
您怎么一点都不担心呢?”
刘彻笑着示意郭嘉坐下。
“奉孝,你认为我应该因为这件事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才算正常?”
“主公,虽然不知道您有什么特别的考虑。
但就我而言,孙策已经打算利用刘氏的身份来动摇当今陛下的根基。
而您的一切合法性可以说和当今陛下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他动摇当今陛下的根基,不就是在砸您的饭碗吗?
这么严重的事,即使我格局大,发一发脾气还是应该的。
可您怎么还能如此淡然,甚至……甚至还有点兴奋?”
刘彻当然知道自己来之前包括现在为止,一切权利的来源基本都是挟天子赋予的。
假如没有挟天子,就曹操当年的那点实力,恐怕连吕布那关都不一定能过了。
毕竟当时灭吕布的时候,曹操是借皇帝的名号,联合刘备、袁绍、孙策等人一起灭的。
但知道归知道,他可不是曹操本人,他是汉武大帝刘彻。
内心里刘彻还是对皇室那些子孙后代更关心、爱护的。
要不然,就刘协前几年干的那些事,落在曹操手里,早就被彻底软禁了。
还能像现在这样享受自由无忧无虑的帝王生活?
他可能内心还是觉得在自己这个“国贼”眼皮子底下危险。
但那都是不知情,不愿意面对“曹操变忠臣”的刘协自己给自己找罪受。
刘彻可没有闲着没事欺压他、恐吓他。
如今能确定有一个皇室血脉的存在,刘彻心里自然是欣喜的。
皇室子孙就应该繁盛,就应该有足够自己挑选合适继承人的空间。
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刘协这个有点软弱的守成之君身上,确实不能让刘彻满意。
念及此,刘彻一本正经地对郭嘉说道:
“奉孝,其实你们都太在意我的权利和地位了。
都忽略了如今是大汉天下,一个好皇帝才是天下人需要的。
我嘛,只不过是出点力气,为皇帝清除一切障碍,还大汉一个太平盛世的人罢了。
抱着这个心思去看刘民这件事,是不是就没有那么在意了?”
“话是如此,但问题是刘民有没有成为比当今陛下更贤明皇帝的资质?
还有就是,当今陛下一旦失势,咱们还如何挟天子以令不臣?
没了这层保障,您希望的清除一切障碍、还大汉一个太平天下,还能做到吗?”
看着担忧、不解的郭嘉,刘彻莞尔一笑。
有些宠溺的开解道:
“奉孝,我知道你们都是忠心与汉室朝廷也拒绝对愿意追随我的忠臣良将。
也正是这份忠心和这个身份,限制住了你们的思路和视野。
其实应对刘民这个弘农王的办法不止有非黑即白两种。
我这还有其他方法,而且绝对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听主公说得跟真的似的,郭嘉顿时来了精神。
“哦?主公你还想到了其他应对方法?”
“那是当然,要不我怎么能如此波澜不惊?”
郭嘉按照正常的角度,能想到的无非三种处理方法。
要么就直接用当今陛下的身份去否认刘民这个弘农王。
彻底跟孙策他们划清界限。
把孙策他们打成妄图另立新君篡位的反贼。
要么就让当今陛下出面,和这个弘农王争一争正统的地位。
谁能争赢就支持谁。
反正军权、政权自家主公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
不介意再来一次逢迎陛下、挟天子的举动。
折中一点的办法就是和孙策他们谈判。
不经过陛下和刘民。
只这几个诸侯商量出一个解决办法,看看怎么安排当今陛下和弘农王。
谈得拢就皆大欢喜,谈不拢就返回前两种方法。
除了这些,郭嘉目前的心理状态,是再也想不出什么处理的办法了。
因为这不是简单的诸侯、军阀之间的斗法,已经牵扯到汉室正统的问题了。
这种问题可大可小,还极容易受到反噬。
一旦处理不好,身败名裂都是轻的。
现在听说主公还能有其他办法,郭嘉自然是要好好听一听,学习一下的。
刘彻笑着摇摇头,指着郭嘉道:
“你呀!看你这么想知道,我就提前告诉你吧。”
酝酿了片刻,刘彻郑重道:
“其实世人大多数和你想法相同。
一遇到这种牵扯汉室正统、皇家血脉的事情,都会下意识谨慎起来。
由于这个的限制,大家想到的方法基本都是两个极端。
实际上,在我看来,当今陛下和弘农王不是不能并存。
陛下还是陛下,弘农王只是王。
两人其实暂时还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冲突。
因此,我决定,恭迎弘农王进京正式受封。
并且我会启奏陛下,让弘农王前往封地弘农定居。
这样,既化解了弘农王可能带来的麻烦,也彰显了当今陛下的格局。
更不至于因为正统之争,让天下更加混乱。”
。”
“这……”
郭嘉第一反应是这事虽然可行,但孙策未必答应。
刚要质疑,忽然转念一想。
这事当今陛下和主公如果拿出了诚意,孙策还不答应的话,岂不是正中下怀?
你自己私自拥立弘农王,陛下和丞相非但没追究,反而如愿承认了弘农王,还允许回归封地。
这种情况下,孙策你要是再有怨言,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主公,妙,妙啊!
也就只有您这样的雄才大略,才敢往这个方向想办法。
在下自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