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秦岭的山谷,新抽芽的柳枝在风中轻舞,溪水潺潺流淌,映着岸边忙碌的身影。陆寻站在青石板铺就的山道上,望着不远处正在练习风水阵的少年们,掌心的共生纹泛起温和的暖意。十年光阴弹指而过,当年的少年守脉人已能独当一面,而更年轻的一代正在茁壮成长:“小石,注意阵眼的角度,龙脉气脉是活的,不能死搬图谱。” 他扬声提醒,声音里带着笑意。
被称为小石的少年连忙调整桃木剑的角度,剑梢划过地面的痕迹微微偏转,原本滞涩的气脉瞬间流畅起来,周围的草叶都舒展了几分。少年黝黑的脸上露出腼腆的笑容,挠了挠头:“陆先生,这‘七星定脉阵’总在气脉转弯处卡壳,是不是我力气太小了?” 他身旁的少女递过水壶,辫子上系着的红绳随着动作轻轻晃动。
林婉儿走过来,将一块打磨光滑的鹅卵石放在阵眼处,听石符在她掌心闪着柔和的蓝光:“不是力气的问题,是没找到气脉的韵律。” 她指尖轻点鹅卵石,石面浮现出细微的波纹,“你看,龙脉气脉在转弯处会形成回流,就像河水的旋涡,顺着漩涡的方向引气才顺畅。” 少女眼睛一亮,立刻学着调整手势,阵中的气脉果然变得更加活跃。
王胖子扛着一捆新制的桃木桩从山道走来,军大衣早已换成轻便的短褂,离火珠在他腰间的布袋里微微发烫:“奶奶的这帮小兔崽子,练个真比胖爷当年劈柴还费劲!” 他把木桩往地上一放,随手拿起一根抛给小石,“给,新伐的桃木,阳气足,定脉更稳当。” 木桩上还带着新鲜的树汁,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山谷深处传来钟声,那是守脉人驿站的召集信号。陆寻抬头望去,驿站的炊烟在晨雾中袅袅升起,与山间的云气交织成朦胧的纱幔:“该回去吃早饭了,吃完带你们去看‘龙穴生春’。” 他笑着往驿站走,“昨天巡查时发现老龙穴冒出了新泉,正好给你们讲讲龙脉复苏的征兆。” 共生纹感应到地下的气脉如活水般流动,带着新生的活力。
驿站的院子里早已摆好了早饭,粗粮馒头冒着热气,陶罐里的野菜粥散发着清香。守脉人们围坐在一起,年长的在给年轻的讲着当年对抗域外煞气的故事,少年们听得眼睛发亮,手里的馒头都忘了啃。老哈的儿子小巴特已经长成壮实的青年,正给大家分送新烤的馕饼,脸上的笑容和他父亲如出一辙。
“陆先生,您说当年真的用鸿蒙紫气堵住了天地缝隙?” 小石咬着馒头问,眼睛里满是向往,“那紫气是不是像彩虹一样好看?” 旁边的少女轻轻碰了他一下,示意他不要打扰长辈吃饭,自己却也竖起了耳朵。
陆寻喝了口粥,指尖摩挲着碗沿的龙纹:“紫气比彩虹更柔和,却比烈火更有力量。” 他望着院外抽出新枝的老槐树,“但最厉害的不是紫气,是当年所有人的信念。” 他往少年们的碗里夹了些野菜,“就像这野菜,单独一棵很柔弱,聚在一起就能铺满山谷,守护龙脉也是一样。”
王胖子往嘴里塞了个馕饼,含糊不清地说:“当年胖爷一把离火珠烧得煞气哭爹喊娘!” 他拍了拍小巴特的肩膀,“小子你爹当年用骆驼队运龙息草,比谁都跑得快,煞气见了都得绕着走!” 小巴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给王胖子添了碗粥。
饭后前往老龙穴的路上,林婉儿的听石符突然亮起,符面映出龙穴周围的气脉图 —— 新泉周围的土黄色气脉与溪水的蓝色气脉交织,形成一个天然的 “阴阳鱼” 图案:“寻哥你看,这是天然的太极阵!” 她惊喜地指着泉眼,“血珠说这样的龙穴百年难遇,能自行调节周围的气脉,比人工布的阵法还管用。” 泉眼冒出的水泡在水面连成细小的圆圈,不断向外扩散。
小石蹲在泉边,伸手去接泉水,指尖刚接触水面,就被一股温和的气脉轻轻弹开:“哇!泉水会推人!” 他好奇地又试了一次,这次气脉顺着指尖往上爬,在他手臂上形成淡淡的龙纹,“这是…… 龙脉在跟我打招呼?” 少年的眼睛瞪得溜圆,满脸的不可思议。
陆寻笑着点头,将掌心贴在泉眼旁的岩石上,共生纹与龙穴气脉产生共鸣:“龙脉记得每个守护它的人。” 他往泉水中滴入一滴用鸿蒙紫气凝练的水珠,泉水瞬间泛起金红色的涟漪,“你们每天来这里打坐半个时辰,气脉会慢慢与龙脉相通,以后就能像感知朋友一样感知它的状态。” 涟漪扩散到岸边,接触到的草木都轻轻摇曳,像是在回应。
王胖子往泉眼旁埋了块青铜残片,离火珠往上面一点,青蓝色的火焰围着残片转了圈,残片表面浮现出 “镇” 字符文:“胖爷给这泉眼加道锁,免得不长眼的畜生往里乱扔东西。” 他往少年们挤挤眼,“当年胖爷在昆仑就是这么干的,保证万无一失!” 离火珠的光芒与泉水的涟漪相映,在地面投下跳动的光斑。
正说着,山脚下传来呼救声。众人连忙往山下赶,只见一群村民围着一棵倾斜的老槐树焦急万分,树干上的裂缝渗出黑褐色的汁液,树下的菜地都泛着不正常的灰绿:“陆先生快来看看!这树昨天还好好的,今天一早就这样了!” 村民组长急得直跺脚,“菜地里的苗也蔫了,是不是又有煞气了?”
林婉儿的听石符立刻升空,符面映出树根下的景象 —— 并非域外煞气,而是一股郁结的地脉浊气,像是人体气血不畅形成的瘀堵:“不是煞气,是龙脉的‘气结’。” 她松了口气,往树根处撒了把龙息草籽,“血珠说老槐树吸收了太多地脉浊气,一时排不出去,疏通一下就好了。” 草籽落地生根,根系顺着裂缝往树心钻,黑褐色汁液渐渐变淡。
小石按照陆寻教的方法,用桃木剑在树周围画出简易的 “通气阵”,少年虽然动作还有些生疏,但引气的手势已经有了章法。随着阵法启动,老槐树的枝叶轻轻晃动,裂缝中的浊气化作白烟缓缓消散,菜地里的幼苗也渐渐挺直了腰杆:“成了!” 少年兴奋地喊道,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村民们纷纷鼓掌,给少年递上毛巾和水:“小石真厉害!跟陆先生一样有本事!” 组长往陆寻手里塞了袋新摘的野菜,“这都是沾了龙脉的光,有先生和孩子们在,我们心里踏实。” 阳光透过槐树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温暖而祥和。
回到驿站时,发现几位来自茅山和少林的访客正在等候。茅山的清风道长已是两鬓斑白,身边跟着几个年轻道士;少林的慧能大师带着武僧,袈裟上的补丁记录着岁月的痕迹。见到陆寻,两位老者连忙迎上来,脸上满是欣慰:“陆施主果然把守护之责传承得这么好。” 慧能大师双手合十,“这便是天地归一的真谛啊。”
清风道长取出一本泛黄的册子,上面记录着各地龙脉的最新状况:“这是近十年的龙脉纪要,孩子们把各地的气脉变化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他往册子上的红圈处指,“这些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节点,有劳陆施主多费心。” 册子的纸页边缘已经磨损,上面的字迹出自不同人之手,显然经过了代代相传。
陆寻接过册子,指尖抚过那些认真的字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他将册子递给小石,“以后这记录的责任就交给你们了,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龙脉,它的每一点变化都值得用心记住。” 少年郑重地接过册子,双手都在微微颤抖。
傍晚的山谷被夕阳染成金红色,守脉人们在空地上燃起篝火,年轻的在演练阵法,年长的围坐在一起交流心得。王胖子和慧能大师比起了掌法,虽然动作不如当年迅猛,却多了几分沉稳;林婉儿和清风道长看着孩子们练习符咒,时不时指点几句;陆寻则在篝火旁给少年们讲述当年的经历,从昆仑守护到封堵天地缝隙,每一个细节都讲得认真而生动。
“先生,您说以后还会有域外煞气吗?” 小石抱着膝盖问,眼神里带着一丝担忧。旁边的少女也凑了过来,辫子上的红绳在火光中格外显眼。
陆寻望着跳跃的火焰,火焰中仿佛映出当年的烽火岁月:“或许会有,但我们不怕。” 他往篝火里添了根柴,“就像这火焰,只要有人添柴,就永远不会熄灭。守护龙脉的信念也是一样,只要代代相传,再强的煞气也能抵挡。” 共生纹在掌心微微发烫,与远处的龙脉气脉遥相呼应。
林婉儿走过来,将一件连夜缝制的护身符递给小石,符袋里装着龙息草和黄龙玉佩碎片:“这个给你,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就对着它用心念‘山河与共’,龙脉会听到你的呼唤。” 她又给少女递了块听石符碎片,“这个能帮你感知气脉,要好好保管。” 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接过礼物,紧紧握在手里。
夜深人静时,陆寻站在驿站的屋顶眺望星空。客星早已消失不见,夜空清澈如洗,北斗七星的光芒格外明亮,与地上的龙脉气脉遥相呼应。掌心的天珠、地珠、人珠紫气碎片轻轻旋转,散发出温暖的光芒:“玄虚子道长,清虚道长,还有所有逝去的守脉人,你们看到了吗?” 他轻声说,声音被晚风带走,“守护的信念已经传承下去,龙脉与人族的共生之约,会永远延续。”
身后传来脚步声,林婉儿和王胖子也登上了屋顶。三人并肩而立,望着沉睡的山谷和远处的万家灯火,久久没有说话。月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这三位守护了半生的老人披上了银纱,他们的身影与山河融为一体,成为了龙脉的一部分。
“明天该去下一个驿站了。” 王胖子打破沉默,往嘴里灌了口酒,“听说东海的渔民新修了‘望龙台’,咱们去看看他们的风水阵布得怎么样。” 离火珠在他掌心闪了闪,像是在表示赞同。
林婉儿往东方指,那里的天际已经泛起鱼肚白:“血珠说东海的龙脉最近很活跃,渔民们的‘护脉渔歌’越唱越响,气脉都跟着变得欢快了。” 她笑着说,“正好带孩子们去看看,让他们知道守护不只是山林里的事,海边也有守护的风景。”
陆寻点点头,将紫气碎片收好:“走吧,天快亮了。” 他往楼梯口走去,脚步虽不如当年稳健,却每一步都踏得坚定,“还有很多地方要去,很多故事要讲,很多信念要传承。”
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山谷时,驿站的大门缓缓打开。陆寻三人带着小石等年轻守脉人踏上了新的旅程,他们的身影在晨光中被拉得很长,与山间的龙脉气脉交织在一起。身后的秦岭在阳光下苏醒,溪水潺潺,草木青翠,仿佛在为他们送行,也在见证这场跨越时代的守护传承。
路上,小石突然问:“陆先生,什么时候才能像您一样,让掌心的纹络和龙脉说话?” 少年的眼睛里充满了期待。
陆寻笑着停下脚步,指着路边一株迎着阳光生长的小草:“当你把每棵草、每滴水、每块石头都当成朋友,当你愿意为它们付出真心,龙脉自然会跟你说话。” 他拍了拍少年的肩膀,“守护不是靠力量,是靠真心,这才是天地归一的真正秘密。”
少年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握紧了手中的桃木剑和护身符。阳光洒在他的脸上,也洒在这条蜿蜒的守护之路上,照亮了前方的风景,也照亮了传承的希望。山河为证,岁月为凭,龙脉与人族的共生之约,将在一代又一代守脉人的守护中,永远延续,直到时间的尽头,直到天地真正归一,永享安宁。
风拂过山谷,带来远处的歌声,那是村民们在田间劳作时哼唱的歌谣,也是守护与共生的赞歌,在山河间久久回荡,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