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东柏堂内
高澄独自坐在案前,手中捏着陈元康从长安送来的密信。
\"关中三万汉军向河东开拔...北庭杨忠率三万人马往夏州...\"他喃喃自语,额角青筋跳动,\"叔父这是要逼死我们吗?\"
尉景、高岳、高隆之那帮老臣死了也就死了,让他心烦的是司马子如竟然下落不明。这个老狐狸到底是死是活?若是落在汉军手中,不知会吐出多少秘密。更让他焦虑的是冬季将至。若此时再战,晋阳十万精锐虽在,但寒冬作战风险太大。一旦战败,国内那些蠢蠢欲动的势力必定借机发难。
\"世子。\"门外传来心腹祖珽特有的嗓音,\"丞相今日神志清醒,是否前去禀报议和之事?\"
高澄眼中闪过一丝算计的光芒。是了,这个锅不能自己背。他整理了一下衣冠,恢复平日那副矜持高傲的模样:\"备车,去丞相府。\"
马车行驶在邺城街道上,高澄透过车窗看着萧条的市场和面带菜色的百姓,心中越发沉重。一百万石粮食、百万两黄金?刘璟真是狮子大开口!就算把整个大魏刮地三尺,也凑不出这么多钱粮。
丞相府内,药味弥漫。高欢难得没有饮酒,正披着狐裘坐在火盆前。虽然才四十出头,但连年征战和酒色已经掏空了他的身体,只有那双眼睛偶尔还会闪过鹰隼般的锐利。
\"父亲。\"高澄躬身行礼,语气恭敬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汉国那边...又增兵了。\"
他将前线军情一一禀报,特别强调高岳、高永乐等宗室将领的战死,以及五万大军被俘的惨状。最后,他拿出刘璟的议和条件:\"粮食一百万石,黄金百万两,这...这根本不可能凑齐。\"
高欢沉默良久,火盆中的炭火噼啪作响。忽然,他剧烈地咳嗽起来,高澄连忙上前为他捶背。
\"钱...能拿出多少?\"高欢喘着气问,声音嘶哑得如同破锣。
高澄心中早已算过无数遍:\"姑父尉景死了,抄了他的家,至少可得三十万两黄金,十万石粮草。司马子如若是死了,抄家可得十余万两。东拼西凑,大约能凑出五十万两黄金,五十万石粮草。\"
高欢闭上眼睛,眼角渗出泪花。尉景是他的姐夫,养育他长大,也是跟随他多年的老兄弟。当年在怀朔镇,是尉景教会他骑马射箭;在尔朱荣军中,是尉景多次救他于危难。如今人刚死,就要抄他的家...
但很快,他睁开眼,目光变得冰冷:\"粮草给他十万石,我们也要过冬。黄金是死物可以多给些,再把夏州还给他。同意就同意,不同意就再战!\"
高澄心中暗喜,脸上却装作担忧:\"可是父亲,这样刘璟能答应吗?\"
\"他不会不答应。\"高欢冷笑一声,眼中闪过老辣的政治智慧,\"冬季作战,对他也没好处。去吧,就按这个条件谈。\"
高澄躬身退出,转身时嘴角扬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父亲做了决定,将来若是有人非议,也怪不到他头上。
洛阳·皇宫
洛阳城头,秋风萧瑟。宇文泰每日都会登上城楼巡视,每次都会看到汉军游骑在城外耀武扬威。洛阳与豫州、兖州的联系已被彻底切断,城中粮草日减,军心浮动。
回到宫中,宇文泰再次展开杨侃从长安传回的信件。汉王三个条件如刺在喉:
第一条去帝号,自降为王。他苦笑一声,这条可以接受。形势比人强,当年能弑帝自立,今日自己遭此羞辱也是报应。不当天子,大不了改称\"天王\",实质不变。
第二条割荥阳一城。宇文泰手指在地图上划过。荥阳本就是刘璟当年所赠,如今物归原主,虽失颜面但实际损失不大。
第三条...他眉头紧锁。刘璟要关中武川会的人员名单。这简直是要挖掉大周的眼睛和耳朵!一旦给出名单,周国在汉国的情报系统将彻底瘫痪。
\"陛下还在为议和之事忧心?\"宇文护的声音从殿外传来。自从宇文导重伤后,这个侄子最近来得格外勤快,让宇文泰隐隐感到不安。
宇文泰将条件说与宇文护,特别强调第三条的利害关系:\"...武川会死士是我们费尽心血培养的耳目,一旦交出,我们在汉国就成了聋子瞎子。\"
宇文护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劝说道:\"叔父,武川会的死士本就该为我大周效力。如今国家有难,正是他们奉献之时。\"他走近一步,声音压低,\"人没了可以再招募,要是不议和,再打下去洛阳危矣。届时别说武川会,就是大周国祚都难保。\"
宇文泰沉默良久,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椅扶手。他何尝不知宇文护说得有理,但关中武川会是他苦心经营多年的情报网,就这样交出去...
\"叔父,\"宇文护见其犹豫,再加一把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保住大周,将来什么都会有的。\"
宇文泰终于疲惫地点头:\"罢了,就依你所言。\"他提笔写下手谕,笔尖仿佛有千钧重,\"命杨侃答应汉王全部条件。\"
宇文护接过手谕,躬身退出时嘴角扬起一抹得逞的微笑。
他当然不会告诉叔父,这一切都是谋士蔡坤的计算。武川会一直是宇文导的心腹势力,宇文护早就想将其掌控手中。此番借汉王之手除掉旧人,正好\"破而后立\"。
\"蔡先生果然妙计。\"回到府中,宇文护对幕僚蔡坤笑道,\"此番不但解了洛阳之围,还除去了宇文导的臂膀。\"
蔡坤捻须微笑:\"主公谬赞。武川会重建之时,便是主公完全掌控大周情报之日。届时,大周朝堂还有谁敢与主公作对?\"
长安·未央宫
长安未央宫内,烛火通明。刘璟同时收到两国使者的回信,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宇文泰全盘接受我们的条件。\"刘璟对军师刘亮笑道,\"看来洛阳的围困让他吃够了苦头。\"
刘亮点头,眼中却带着深思:\"宇文泰能屈能伸,是个枭雄。去帝号、割荥阳这些条件他答应得如此爽快,恐怕另有图谋。特别是武川会名单,他竟舍得交出,这其中必有蹊跷。\"
\"无妨。\"刘璟摆摆手,成竹在胸,\"只要交出名单,他在汉国的耳目就断了。至于重建...停战的三年时间,足够我们消化新得的领土,届时就算他重建武川会,也难成气候。\"
至于北魏的条件,刘璟并不满意。他对侍立在旁的刘亮道:\"让陈元康告诉高欢,粮草十万石、黄金五十万两可以,但一个夏州不够,必须把沃野镇也割让给我们。否则免谈!\"
当陈元康接到这个回复时,脸色顿时变得惨白。沃野镇是北魏在西北的重要军事据点,一旦割让,汉军就能从南北直接威胁晋阳。
\"汉王简直贪得无厌啊!\"陈元康对副使苦笑,\"立刻传书邺城,请示世子殿下。\"
在送别周国使者杨侃时,刘亮特意前来饯行。酒过三巡,刘亮看似随意地说:\"杨相,三国停战后,魏国下一个目标会是谁呢?若有需要,汉国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杨侃心中一震,明白这是汉国在暗示愿意与大周联手对付北魏。他躬身行礼:\"祭酒大人之言,外臣定当转告陛下。\"
离开长安时,杨侃的心情复杂。三国之间的博弈远未结束,新一轮的明争暗斗才刚刚开始。
而远在邺城的高澄接到陈元康的急报后,愤怒地将茶杯摔在地上:\"叔父欺人太甚!沃野镇绝不能给!\"
但他很快冷静下来。如今河北精锐损失惨重,若再不议和,刚稳定下来的河北恐怕又要乱了。也罢,让父亲自己决定吧,如果父亲真同意割让沃野镇,对自己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备车,\"高澄对侍从说,\"再去丞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