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辨锦
入秋的沧州风里带着几分干爽,南门外新挂的“陈记绸缎行”招牌红得扎眼,鎏金的“陈记”二字在阳光下亮闪闪的,是掌柜王福特意请城里最好的铜匠打的。
“陈东家,您瞧这三天的流水,比青州总店刚开时还多两成!”王福捧着账本,皱纹里都浸着笑,手指在“五百二十三两”的数字上反复摩挲,“沧州人认好料子,咱们这蜀锦一摆出来,那些小姐太太就没挪开过眼。”
陈远正低头整理一匹湖蓝色云锦,指尖拂过细密的织纹——这是他托人从蜀地挑的上等货,每一寸都要经织娘织上半个月,花纹里藏着的缠枝莲,连花瓣的脉络都清晰可见。他闻言抬头,目光扫过店里拥挤的客人,嘴角弯了弯:“能打开局面就好,只是别大意,做生意跟走镖一样,越是顺境越要仔细。”
话音刚落,店外突然传来一阵吵嚷。一个穿青布衫的妇人攥着块布料冲进店里,嗓门亮得能掀了房梁:“你们这陈记云锦是怎么回事?我花二两银子买的,才穿了两天就起球,还不如街边三文钱一尺的粗布!”
妇人把布料往柜台上一摔,蓝底白花的料子皱巴巴的,表面起了一层灰蒙蒙的毛球,边角处的针脚歪歪扭扭。王福脸色骤变,赶紧拿起布料翻看,瞳孔猛地一缩——布料角落印着的“陈记云锦”商号,竟和自家的一模一样,只是字体模糊,像是用劣质印泥随便盖上去的。
“这不是我们家的货!”王福急得直跺脚,“我们陈记的云锦哪会这样?您是不是买着假货了?”
“假货?”妇人冷笑一声,“我就是在西街‘李记布庄’买的,人家说这是你们陈记的分店,还拿了和你们一样的招牌!要不是我邻居说她在你们这买的云锦又软又亮,我还不知道自己被骗了!”
陈远眉头拧起,接过那块仿冒布仔细看了看。布料的经纬线稀疏不均,花纹也走了样,缠枝莲的花瓣变成了歪歪扭扭的 blob,显然是用粗劣的织机赶出来的。他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这是有人在仿冒“陈记”的商号,要是不赶紧处理,用不了多久,“陈记云锦”的名声就全毁了。
“这位大姐,您先别气。”陈远把布料递还给妇人,语气沉稳,“这确实不是我们陈记的货,是有人仿冒我们的商号。您放心,我们一定帮您讨回公道,还会赔偿您的损失。”
妇人愣了愣,见陈远说得诚恳,火气消了大半:“真能讨回公道?”
“您等着瞧。”陈远转头对店里的伙计说,“去西街李记布庄,买一匹他们卖的‘陈记云锦’回来,记住,要让他们开个收据。”又对王福道,“王掌柜,你把咱们的商号文书找出来,再挑几匹正品云锦,咱们现在就去沧州府衙。”
王福急得满头大汗:“东家,这要是闹到府衙,会不会影响咱们的名声啊?万一知府判咱们理亏……”
“怕什么?”陈远打断他,眼神坚定,“咱们没做错事,是别人仿冒咱们的商号,欺负咱们刚到沧州根基不稳。要是这次忍了,以后还会有更多人仿冒,到时候‘陈记’就真的完了。只有让官府出面,才能彻底断了这些人的念想。”
王福想想也是,赶紧转身去翻找商号文书。陈远则安抚好店里的客人,承诺只要是买了仿冒“陈记云锦”的,都能来店里退换,客人们这才放下心来,纷纷议论着要去西街看看,到底是谁这么大胆子,敢仿冒陈记的货。
半个时辰后,陈远带着伙计、王福,还有那匹刚买来的仿冒布,来到了沧州府衙。知府周大人正在堂上处理公务,见有人击鼓鸣冤,便让人把陈远等人传了进来。
“草民陈远,叩见知府大人。”陈远躬身行礼,声音不卑不亢,“草民在沧州开设陈记绸缎行,近日发现有人仿冒‘陈记云锦’的商号,售卖劣质布料,不仅坑害百姓,还败坏草民店铺的名声,恳请大人为草民做主。”
周大人皱了皱眉,指了指柜台上的布料:“你说这是仿冒品,可有证据?”
“回大人,有。”陈远把商号文书递了上去,“这是草民在青州府衙登记的商号文书,上面有‘陈记云锦’的图样和印章,可与草民带来的正品云锦比对。”又让伙计把正品云锦铺开,“大人您看,咱们陈记的云锦,经纬线细密,花纹清晰,每一寸布料都经过三次检验;而这仿冒品,经纬线稀疏,花纹模糊,还容易起球,两者一对比,高下立判。”
周大人拿起正品和仿冒品仔细对比,果然如陈远所说,差别巨大。他又看了看商号文书,上面的印章和图样与正品云锦上的一致,显然是陈远的商号在先。
“传李记布庄的掌柜李三!”周大人一拍惊堂木,语气严厉。
李三很快被带到堂上,一见陈远和柜台上的布料,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跪在地上,浑身发抖,还想狡辩:“大人,小人没有仿冒,这布料是从蜀地进的货,确实是陈记云锦……”
“还敢狡辩!”周大人把仿冒布扔到李三面前,“你看看这布料的质量,再看看陈记的正品,你当本府眼瞎吗?还有,陈记的商号文书在此,你拿不出任何进货凭证,还敢说不是仿冒?”
李三被问得哑口无言,冷汗顺着脸颊往下流。他知道瞒不下去了,只好磕头认罪:“大人饶命!小人是见陈记绸缎行生意好,才一时糊涂,仿冒了他们的商号,想着赚点快钱……小人再也不敢了!”
“哼,你赚快钱,却坑害百姓,败坏商家名声,若是不严惩,以后沧州的商业秩序还怎么维持?”周大人沉吟片刻,朗声道,“判你赔偿陈记绸缎行损失五百两银子,公开在府衙前向陈远道歉,销毁所有仿冒布料,以后不得再经营布庄生意!”
李三不敢反驳,只能连连磕头:“谢大人开恩,小人遵判!”
事情解决后,陈远谢过周大人,刚走出府衙,就见许多百姓围在外面,都在打听仿冒云锦的事。王福还在担心名声,陈远却突然眼前一亮:“王掌柜,咱们不如趁这个机会,在府衙前摆个摊子,现场对比正品和仿冒品,让百姓们都知道怎么分辨‘陈记云锦’,这样不仅能挽回名声,还能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货好。”
王福愣了愣,随即拍着大腿叫好:“还是东家您有主意!我这就去店里搬布料和桌子!”
很快,一张桌子摆在了府衙前,上面铺着两匹布料——一匹是正品“陈记云锦”,一匹是仿冒品。陈远站在桌前,拿着布料向百姓们讲解:“大家看,咱们陈记的云锦,用的是蜀地上等蚕丝,织出来的布料又软又亮,花纹清晰,用手摸上去没有粗糙感;而这仿冒品,用的是劣质棉线,织出来的布料又硬又糙,花纹模糊,还容易起球。”
他又让伙计拿来一盆水,把两块布料分别浸在水里:“大家再看,正品云锦浸水后,颜色还是鲜亮的,不会掉色;而仿冒品一浸水,颜色就开始晕染,水都变成了蓝色。”
百姓们围在桌前,看得清清楚楚,纷纷议论起来:“原来这么好分辨啊,我之前还差点买了李记的货!”“陈记的云锦果然是好东西,以后买布料就认陈记了!”“陈东家真是实在人,还教咱们怎么分辨假货!”
李三按照判决,在府衙前向陈远公开道歉,百姓们对着他指指点点,都在骂他黑心。而陈远则趁机宣布,凡是之前买了仿冒“陈记云锦”的百姓,都可以拿着布料来陈记绸缎行退换,还能享受八折优惠。
消息一传开,百姓们更是对陈远赞不绝口。第二天,陈记绸缎行的生意比之前更火爆了,店里挤满了客人,有的是来退换仿冒品的,有的是专门来买正品云锦的,还有的是来看看陈远这位实在的东家。
王福看着账本上不断增加的数字,笑得合不拢嘴:“东家,您这一招真是太高明了!不仅解决了仿冒的问题,还让咱们陈记的名声更响了,现在整个沧州,没人不知道陈记云锦是好东西!”
陈远正在整理一匹新到的蜀锦,闻言笑了笑:“做生意,诚信最重要。咱们不欺客,不造假,遇到问题不逃避,百姓们自然会信任咱们。这次能解决仿冒的问题,靠的不仅是官府的公正,更是百姓们的支持。以后咱们还要把生意做得更大,让更多人知道‘陈记’的名声,让‘陈记云锦’成为天下闻名的好布料。”
夕阳透过窗户,洒在陈远身上,也洒在那些色彩鲜艳的云锦上。看着店里热闹的景象,陈远知道,他在沧州的根基,算是彻底扎稳了。而“陈记云锦”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