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知青们下工回来,知道宋萱萱买了自行车,还特意去院子里看了看。
没过两天,李卫华也骑了辆新车回来。
之前大家都说他家里条件不错,但苏林昭看他们除了单独做饭偶尔会有点肉,平常也不怎么花钱,还以为只是比其他人好一点点,结果这是男版宋萱萱啊。
李卫华长得就很不错,五官周正,身板挺直,知青点、村里盯着他的人不少。自从买了车,院子里几个女知青看他眼神更火热了,时不时还有村里的小姑娘,找着各种借口来知青点堵他。
听说去年还有个知青,追着李卫华从京市追到上沟村来的,不过一直没能拿下,前几个月家里给安排回城了。
这不,中午又有个小姑娘,来找钱英玩,眼神却时不时往厨房做饭的李卫华那边瞟。
苏林昭和宋萱萱赵丽嗑着瓜子,看着戏。
瓜子是苏林昭拿饼干和知青点对面院子的爱红婶换的,她家自己院子外种了一圈向日葵,瓜子炒了可以吃很久,明年可以在知青点也种上一些。
果然,没多久,这妹子就和吴美娟吵起来了,钱英在旁边劝架。就是这战斗力也太差了,还吵不过吴美娟,没几句就灰溜溜的回去了。
这边手上的瓜子还没嗑完呢,那边已经吵完了,没意思。
吴美娟也是个人物,看着跟刺猬似的,见谁都要去扎几下,占点便宜,但又很会看眼色,真的想和她干架的时候,她总能及时缩回去,滑不溜秋的。你不理她吧,过两天又得过来扎一下,烦人得很。
这几天和赵丽慢慢走的近了些,这也是个爱吃的,时不时能拿出些小零食,她们仨组了个临时的小团体,互相交换些吃的,目前相处还算愉快。
赵丽毕竟来了三年了,偶尔也会给她们讲讲以前的八卦,两小只吃瓜吃的不亦乐乎。
时间就这样慢慢溜走,转眼到了腊月初七,苏林昭她们也下乡近一个月了,知青点准备做点腊八粥,明天热闹一下。
村里的农活基本告一段落,土豆也收上来了,剩一些收尾的工作,自愿报名,苏林昭和宋萱萱就躺平了。
每天没事就拿着她一直纳不完的鞋垫,到各个熟悉的婶子家去串串门,烤烤火,美其名曰和婶子们学习经验。
然后到这个婶子家换点鸡蛋,那家换点梅干菜,再换换手上热乎的八卦,日子过得无比滋润,忽略兜里的钱一直在减少的话。
信寄出去这么久了,也没收到回信,不知道家里现在什么个情况,总不能刚下乡就被遗忘了吧。
这天下午,苏林昭和宋萱萱刚从牛婶家唠嗑回来,就见李卫华推着车,和一位大妈往知青点来,车上还绑着大包小包。
旁边唰唰又挤出来几个脑袋,毕竟李卫华少有和村里大妈来往,都挺好奇的。
苏林昭还准备看看热闹,怎么觉得那大妈身形越看越眼熟,走近些看,这不是她那城里的老母亲吗?
她居然自己过来了啊,这些东西其实邮寄也花不了几个钱,来一趟路费更多,而且这年头去哪儿都要开介绍信,麻烦的很。
这么想着,苏林昭没发现自己眼眶有些发红,赶忙上去接人“妈,你来了怎么不跟我说一声,我去接你啊。”
苏母摸摸她手臂“瘦了,瘦了,想着这快过年了,过来看看你,告诉你能干啥啊,多麻烦。”
说着又看向李卫华“同志,真的谢谢你哈,要不是碰上你,我这会指不定多麻烦呢。”她也是运气好,路边找人问问上沟村的路,就碰上了李卫华,直接带她回了村。
李卫华拒绝了他只是“阿姨,不用谢,小事一桩,东西给你搬门口?”
最后一句是对苏林昭说的,她赶忙点头道谢。
知道她们母女俩刚见面,大家也贴心的把宿舍让给她们,去了堂屋聊天。
苏母进屋,只有两个人的时候,看着宿舍的情况,眼泪就掉下来了。她家小二什么时候吃过这个苦啊,这么大点房间,住了七八个人,啥也没有。
苏林昭也有点慌,忙去帮苏母擦眼泪,带她去看自己最近的收获,转移下注意力。
柜子早就送过来了,苏林昭打开给苏母看,下面一层放的是衣服,上面一层满满当当全是吃的。
从宋萱萱那换来的小零食,从村里各家淘来的干货豆子鸡蛋,“妈,你看,这全是我和人家换的,饿不着呢,我还胖了一点呢。”
苏母看到这一柜子吃的,也有点懵,和她想象的不一样啊,看来确实饿不着。
没再说什么,打开她带来的大包小包,先把吃的让她收起来,都是耐放的。一袋子干米粉,一些饼干和红枣什么的,居然还有一罐麦乳精,这玩意不便宜吧。
苏母把东西一一塞进柜子里,神奇的是本来就挺满的柜子,加上这么多东西,看着比之前反而更整齐了,收纳真的是一种很神奇的魔法。
大的那一包,里面是新做的棉衣棉被,把棉被换上,旧的拆洗了到时候多垫一层。又让苏林昭把新棉衣换上,看看合不合身。
苏林昭换上,还是土土的款式,裹着像个球,不过确实暖和很多。南方的冬天温度没有那么低,但是属于湿冷的那种,冷到骨子里。
苏母一样样地把东西都归置好,还顺便把她乱七八糟的床铺和柜子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给她塞了个信封,打开一看,是苏大哥写的信,还有二十七块钱,一些票据。
“妈,你不用再额外补贴我,这么多钱够花的”苏林昭以为多的两块钱是苏母偷偷补贴的。
苏母嫌弃道“我哪有那闲工夫,说了多少就多少,你花完也没了。是你大哥,他下班去仓库帮忙装卸货,这个月多发了两块六的加班费,这不眼巴巴让我给你多送两块过来,给你的就收着吧。”
苏林昭也没想到苏大哥能做到这份上,“妈,你别让他去了,仓库那边搬货多累啊,为了这点钱把身体熬坏了不值得,这钱我花着也亏心。”
苏母点头,她也不赞同,这孩子太实心眼了,这钱要是这么好赚还能轮得到他?
苏林昭心里暖融融的,苏家虽然也不富裕,但大家还是尽力给了她所有的关爱。
就拿小小的上沟村来说,这么多年,来来往往这么多知青,条件好的多寄点钱票,条件差些的甚至还指望着她们往回寄粮食。至于亲自下乡来看看的,据她所知,一个都没有。
苏林昭轻轻地靠在苏母身上,她可以和不认识的人侃大山,和刚认识的大叔大婶一聊大半天,但是面对这样的家人,却经常不知道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