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去县城书院的前一天,楚阳早早地起了床。
清晨的阳光透过破旧的窗棂,温柔地洒在他那简陋的房间里,似乎也在为他即将开启的新旅程送上最后的眷恋。
楚阳静静地坐在床边,目光在屋内的每一个角落缓缓扫过,这里的一切,都承载着他无数的回忆,如今却即将要说再见。
他起身,轻轻整理好自己的衣物,那几件打着补丁的衣衫,虽然破旧,却洗得干干净净。
每一个补丁,都像是岁月留下的独特印记,见证着他在青岩镇度过的艰苦而又充实的日子。
收拾妥当后,楚阳走出茅屋,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晨清新的空气,熟悉的泥土芬芳和青草香气扑面而来,让他心中涌起一阵不舍。
楚阳首先来到了与李伯常待的破庙。
破庙依旧是那副略显破败的模样,斑驳的墙壁,长满青苔的石阶,仿佛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李伯正坐在庙前的石阶上,晒着太阳,看到楚阳走来,脸上立刻露出了和蔼的笑容。
“孩子,你来啦。”李伯站起身,迎了上去。
楚阳快步走到李伯跟前,眼中满是不舍:“李伯,我明天就要走了。”
李伯轻轻拍了拍楚阳的肩膀,说道:“我知道,孩子。这是好事,你可一定要好好念书。”
楚阳点了点头,看着李伯那满是皱纹的脸,心中一阵发酸:“李伯,您一个人在这儿,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等我在书院安顿好了,一定会回来看您的。”
李伯笑着说:“傻孩子,我这么大个人了,还能照顾不好自己?你不用担心我。到了书院,要听夫子的话,和同窗好好相处。”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楚阳帮李伯把庙里简单收拾了一下,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离开破庙后,楚阳来到了私塾。
此时,私塾里还没有多少学生,显得格外安静。
楚阳走进教室,看着那些熟悉的桌椅,仿佛还能看到自己曾经在这里刻苦学习的身影,听到陈夫子那循循善诱的教诲声。
他来到陈夫子的书房,陈夫子正在整理书籍。
看到楚阳,陈夫子放下手中的书,微笑着说:“楚阳,你来了。”
楚阳走到陈夫子面前,恭敬地行了个礼:“夫子,我是来向您辞行的。”
陈夫子看着楚阳,眼中满是欣慰和期许:“楚阳,你此去县城书院,路途遥远,要多多保重。到了书院,要继续努力,切不可懈怠。”
楚阳认真地说:“夫子,您放心,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的。这些年,若不是您的教导和帮助,我不可能有今天的机会。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您的恩情。”
陈夫子摆了摆手,说道:“你能有这样的机会,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这是我珍藏的几本书简,你带上,或许对你在书院的学习会有帮助。”
说着,陈夫子从书架上拿出几卷书简,递给楚阳。
楚阳双手接过书简,感激地说:“谢谢夫子!”陈夫子又叮嘱了楚阳一些在书院的注意事项,楚阳一一牢记在心。
从私塾出来后,楚阳在青岩镇的大街小巷漫无目的地走着。
他看着街边熟悉的店铺,想起自己曾经在这里帮张屠夫搬肉,在集市上卖自己编的竹篮。
那些过往的点点滴滴,此刻都如电影般在他脑海中一一闪过。
每一个角落,都留存着他的回忆,每一个乡亲,都曾给予他帮助和温暖。
不知不觉,夜幕降临。
楚阳回到家中,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星空。
繁星闪烁,如同他此刻复杂的心情。
他心中既充满了对未来书院生活的期待,又有着对青岩镇深深的不舍。
然而,他知道,自己必须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去追寻自己的儒道梦想。
在星光的陪伴下,楚阳渐渐进入了梦乡,梦中,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在县城书院刻苦学习的场景,也看到了青岩镇的李伯和陈夫子,他们正为笑着为他加油鼓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