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身着儒袍的中年人制止了王富贵的恶行后,并没有立刻离开。
他转过身,温和地打量着楚阳。
楚阳抬起头,这才得以仔细端详眼前这位恩人。
中年人身材挺拔,一袭儒袍剪裁得体,面料虽非华丽的绸缎,却质地精良,散发着古朴的气息。
袖口与领口处,绣着淡雅的云纹,那细腻的针脚彰显出不凡的工艺。
他的头发束在一顶黑色的儒冠之下,几缕银丝在鬓角若隐若现,为他增添了几分沧桑与稳重。
面容清瘦,却透着一股儒雅之气,双眸深邃而明亮,仿佛藏着无尽的智慧。
中年人微微弯腰,轻轻扶起楚阳,他的动作轻柔而有力,让楚阳感受到一种长辈般的关怀。
“孩子,你没事吧?”中年人轻声询问,声音低沉而温和,如同春日里的微风,拂去了楚阳心中的委屈与愤怒。
楚阳连忙摇摇头,说道:“先生,我没事,多谢您出手相助。”
中年人微笑着点点头,他的笑容如同暖阳,让楚阳原本紧张的心情渐渐放松下来。
“你这孩子,小小年纪便能凭借自己的双手谋求生计,着实不易。”中年人说着,目光落在地上那些散落的竹篮上,眼中流露出一丝赞赏。
“这些竹篮编得精巧细致,看得出你花费了不少心思。”
楚阳有些羞涩地挠挠头,说道:“先生过奖了,我只是平日里闲暇时编着玩,想着能换些钱补贴家用。”
中年人蹲下身子,再次拿起一个竹篮,仔细地端详着,手指轻轻摩挲着竹篮的纹路,感受着竹条的光滑。
“这编竹篮的手艺,不仅需要耐心,更需要心灵手巧。你能做到这般程度,定是下了苦功夫的。”
随后,中年人站起身,与楚阳交谈起来。
他询问了楚阳的生活状况,以及在私塾的学习情况。
楚阳一五一十地将自己的经历告诉了中年人,从父母早亡后的艰辛生活,到对儒道的热爱,再到在私塾里遭受的种种嘲讽,他毫无保留地倾诉着。
中年人静静地听着,眼神中不时闪过一丝怜惜与赞许。
当听到楚阳对儒道的执着追求时,中年人的眼中亮起一抹异样的光彩。
“你对儒道如此热爱,着实难得。儒道之学,博大精深,不仅能修身养性,更能兼济天下。”中年人感慨地说道。
楚阳眼中满是憧憬,说道:“先生,我深知儒道的伟大,我也渴望有一天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儒者,用儒道的力量帮助他人,就像您刚才帮助我一样。”
中年人看着楚阳坚定的眼神,心中暗暗点头。
他从怀中掏出一本精致的儒道书籍,递到楚阳面前,说道:“孩子,这本书送给你,名为《儒道精蕴》。
书中记载着许多儒道的精妙见解与修行心得,希望你能好好研读,对你的儒道之路或许会有所帮助。”
楚阳瞪大了眼睛,看着眼前这本散发着淡淡墨香的书籍,心中既惊喜又感动。
他颤抖着双手接过书,看到封面上“儒道精蕴”四个古朴的大字,激动得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先生,如此珍贵的礼物,我……我怎能收下。”楚阳嗫嚅着说道。
中年人轻轻拍了拍楚阳的肩膀,说道:“收下吧,看到你,我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对知识的渴望不应被贫穷阻挡,希望你能凭借这本书,在儒道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楚阳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感激,“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向中年人连磕了三个响头,说道:“先生大恩,楚阳没齿难忘。日后我定当刻苦研读,不辜负先生的期望。”
中年人连忙将楚阳扶起,微笑着说道:“起来吧,不必如此。记住,儒道之路漫长而艰辛,需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
说完,中年人转身离去。楚阳紧紧地抱着那本《儒道精蕴》,呆呆地站在原地,望着中年人的背影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