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苏四人协助陈奚做好了丰盛的晚餐,桌子上摆放的是根据武临口味烧的家常菜。
宁苏自告奋勇的表示请武临回来用餐。
她此举本意是积极展示,自身的身段吸引他的注意。
为了达成目的还特意换上了一套深紫色的撒花烟罗长裙。
粉色的绣花鞋踏过穿过青色的石板,洁净红润的脸上带着欢快的笑容,路上哼着轻快的民谣。
可在她准备转身踏入高高的府衙门槛进入时,一墙之隔的大堂内一道女子,哽咽哭泣的声音传来。
她脑海中感觉轰隆一声巨响,心中掀起轩然大波。
此情此景令人不由自主的胡思乱想,她默默停留在屋外驻足倾听。
从断断续续的对话中,也推测出此人是圣女身边的丫环。
武临与张宁好似出现隔阂,正劝说他前去探望自己小姐的事情。
得知事情的原委,不禁感到十分的气馁。
她们费尽心思做好的佳肴怕是无功而返,她精心打扮的美貌也落得无人欣赏的地步。
为了守护陈奚的幸福,也为保护自己的未来稳定美好的生活。
她一刻也不敢停留的跑回去,把此事告知自家小姐。
正当她耐心等待武临前来,并沉浸在团聚一堂共进晚餐的幸福幻想时。
收拾的花枝招展的宁苏,急促的脚步声戳破了她的幻想。
望着肌肤白脂身姿起伏高挑的女子,她在心中比较自身一番过后顿感自卑。
只听见对方口中重复着说着一句话:
“小姐,大事不好了,将军应该答应过会儿前去看望圣女,怕是没有多余的时间过来陪伴你了!”
陈奚闻言顿感失落,当她仔细了解完事情的原委后。
对张宁萎靡不振忧虑的状况,颇为感同身受。
当初她被黑山军裹挟时,也渡过一段灰暗的日子,当时她好歹有家人陪伴。
如今的张宁不仅孑然一身,还陷入危机重重的纷争中。
她对几女果断的说道;
“你们先带我过去看看这位姐姐,她或许有大部分原因在我身上。
同为武哥身边的女子,肯定可以友好融洽的相处。”
宁苏等人对她天真幼稚的想法深感震惊。
同时也为自己处心积虑,吸引武临的做法有些无地自容。
但也不算太多,毕竟在她们心中利用自身优势,吸引好的异性并非十恶不赦的大罪。
五人顾不上吃饭匆匆的朝着,张宁所居住的院落而去。
当然,此地也是她们的住所。
张宁心中苦闷毫无食欲,刚刚不久前离去的丫环,突然推开房门欢快的跳了进来。
她稍微露出一角瞧着一脸喜悦的人,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好事让她变化之大。
知道自家小姐无心关心外面的事情,便迫不及待而自言自语的说道:
“小姐,将军很快就会来探望你了,还不快起来收拾打扮一下。
难道你想让将军瞧见你,如此凌乱憔悴的样子吗?”
还在猜测丫环身上发生的事情时,被连珠带炮的质问带回了现实。
话中的平常而普通的词语,在她耳中格外的敏感醒目。
她大叫着噌的一下从温暖的被窝中奔了出来,
嘴里自顾自的嚷嚷着:
“时间完全来不及了,我还没梳洗打扮呢!绝对不能让她见到我现在难看的样子。”
主仆两人慌慌张张的开始收拾屋子了起来,不过一会儿到来的人怕是出乎其所料。
武临正伏倒在案牍上埋头审批着军报,屋外几道女子急促的身影一闪而过。
府衙内除了陈奚几人再无其他女性了,他一脸疑惑的看着她们离去的背影。
完全想不明白其中的原因,摇了摇头后继续处理起军务了。
一封来自恒山县的密信吸引他注意,熟练的拆开信件,其中的内容令人心惊胆战。
根据潜伏的暗探描述,曹操在当地几大世家的全力支持下,不仅大肆征召了近三万兵马。
还选择提前举兵,今日清晨就率军前来。
从曹操大军的行军速度,预料明日傍晚即可抵达滋水。
他心中充斥着急迫感,“高阳方面也有四万大军,此次围城的汉军总计超过七万兵力。
还有一旁虎视眈眈的西凉骑兵,
加之身旁不还好意的八千多黑山军,可谓是我起兵以来首次感到手足无措。”
西凉军已经全部渡过了滋水,他不能轻易领军出城对峙。
城外一片坦途,极为适合骑兵作战,他那八百多骑兵恐怕撑不过一个回合。
原本前去淮河渡口阻止高阳军,过河的方校尉迟迟未到指定位置部署部队。
他也不敢分兵出去占领渡口,董卓还记恨这昨晚被他歼灭的近四百飞熊军呢!
通过这段时间的夜以继日的修筑城墙,此地已经被他们经营的如同铁桶。
各类石料、滚木、以及杀伤力极大的床子弩、三矢弓弩等守城物资一应俱全,
他其实很想使用滚烫的火油的。
可惜人吃的还不够用,哪能挤出多余的提供给军队守城。
情不自禁的感叹了一声,
“真是时不待我啊!路途遥远,时局变换之快真让人猝不及防。”
暗付道:“为今之计,只能凭借坚固的城墙阻挡汉军进攻。
双方兵力接近四比一,只有在变化中抓住战机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旦陷入消耗战,冀州地区的世家和州府,必然会源源不断的赶来支援。
此消彼长下,他们这点人将会困死在城中。
如果不需要护送近十万百姓,他早就远遁而去了。”
打消这类不现实的念想,他不断在脑海中构思可行的方案。
曹操领军三万正直奔唐县而来,大军行至一处宽阔的田野时。
眼见天色渐暗,便让全军原地驻扎。
他带领曹仁等几位族将进入大帐商议军务,恒山县的世家子弟中皆为领兵打仗的人。
只有宁家派了自己的小儿子宁平随军督战,他们手中也聚集了三千多兵马前来。
曹仁、夏侯渊对这群,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嗤之以鼻。
要不是看着对方倾其所有协助他们扩充部队。
带着几千毫无战斗力的新兵,来抢士兵们辛苦打下的战功。
要不是曹操竭力劝说阻止,说不定反手就一刀把其头颅剁碎了。
宁平等世家子弟不懂带兵打仗,对于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与人情世故,那是耳熟能详信手拈来。
这些饱读诗书的人深谙为官作为之道,非常有眼力见的默默陪同。
军中将领见对方俯首做小如此识时务,也渐渐忘记之前在粮草上被刁难的事情,两方人马算是勉强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