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有可能搬不成!
关于梁山司开分矿事,身为高级干部的魏忠贤且笃定,且笃信此等违背民意的蠢事不可能办成,故不足为外人道也。
呆在宁远吃土的袁崇焕对此等可以对朝局产生重大深远影响的大事件自然有所耳闻,但他相信这肯定是东林党编造的假新闻,fake news罢了,他甚至想不起来向魏忠贤打听一嘴。他关心的是梁山徒堂师这么丁点的兵力如何能够做到‘3个月平辽’?他提问时的表情是真诚的,语气是诚恳的,腰身也是弯曲的。
“老厂公,某深知建奴狡诈善遁,90天平辽非得动用贵军5万大军,潘司令员亲自挂帅出征才能约束部队上下一心。此番只出动偏师一部,只怕是击溃而不能消灭,只怕要功亏一篑呀。”
这位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说的话颇为入耳,能听出来他对胜利的信心,所谓‘战略藐视,战术重视’。
不小心牛皮吹大了,老魏于是乎改口为900天平辽。
前有西兰花,后有客巴巴。
我们能够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崇洋媚外者女人尤甚!速度与深度两个维度均是!女人容易被洗脑,容易丧失理性,女人更加慕强。从正面的、积极的角度来说,便是客巴巴紧跟形势与政治正确比她老公表现更好!
只见客巴巴柳眉竖起,不屑道:“人与人斗很快乐,单向伤害很友爱。90天亦无不可。圆嘟嘟可曾听说永通桥一战。”
“永通桥大捷传报九边,袁某乃知详细。”
啊,朝廷这么快就通报九边了呀。急吼吼的,藏都不肯藏了。客巴巴显然被袁崇焕的用词给误导了。
消息振奋人心,消息震慑宵小,乃不胫而走也。朝廷其实挺矜持要脸的,兵部的文案尚造词遣句中,不曾急吼吼通告报喜。
“知道就好。人家徒堂师的向歪脖子说了,我军一个打一百个,徒堂师只出动2000人,3个月收拾干净20万建奴,多出一个兵算他输!”
“当下占辽阳者贵军骑兵师阎应元、洪刘,徒堂师何故放话?”
“抢功劳撒。”
你这老娘们思路清晰表述到位,但也别不分场合对象尽说些大实话撒!“轮换,部队要轮换。”老魏喝止客巴巴:“妇道人家别参和军国大事。”转脸对袁崇焕说道:“梁山军用兵乃讲究一个士气,部队执行任务时间太长便是疲惫之师,此时便要撤回去休整,换新的部队接替。此即轮换”--“斩草除根杀敌务尽,圆嘟嘟所言在理。我军歼灭建奴主力,其残部势必化整为零北遁,到时候剿匪任务可就落在你关宁军身上了。舍不得关宁骑兵拼消耗,这对付散兵游勇摘桃子的好事,想必督师不会推辞吧。”
袁崇焕叫苦:“老厂公言语中有责怪小的不尽心用事,小的心中徒生委屈!”
“叫我魏局长!”
袁崇焕不管不顾哭诉起来:“请魏局明示,袁某该如何行事才能叫有司明白袁某此心。说句大逆不道的话,留得建奴残部,蓟辽宣大四镇方得腾挪余地,吾辈方得善终啊!”这位兄台此刻真是到了情到深时话到急处,在强大的压力下情绪崩溃了,哭得稀里哗啦。
真是情急说了大实话呀。
一个事实,不容涂脂抹粉的现实:东林党固然痛恨梁山,但你知道吗?东林的反对党却未因同一个敌人而与梁山紧紧抱团,他们对梁山亦颇有微词。
东林党的反对派有齐党(以党魁亓诗教籍贯山东得名)、楚党(以党魁官应震﹑黄彦士籍贯湖广得名)、宣党、昆党、浙党等,都以地缘关系结成的党派。之前由沈一贯、方从哲掌舵,现下姚宗文领导的浙党势力最大,齐楚皆依附于它联合攻击东林,故合称“齐楚浙党”。
该政治联盟与梁山司若即若离,合作与拆台各五五开。当然,随着方从哲的以身作则,现如今有所进步改善,变六分合作四分拆台。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梁山的所作所为也侵犯到了他们的利益。
你可以把齐楚浙党看作明版的军工复合体,大明朝军工产业基本掌握在他们手里。他们希望周边战事不断烽烟四起,大明的史密斯专员们才好捞钱么。如果当年梁山军不介入西南战事,奢安之乱必定按剧本走,非打满9年不可。本原时空里,为平定奢安之乱,光天启六年一年的军费就是500万两,而辽东此时一年军费也才680万两。持续9年的西南大战,总耗费应在千万之巨。
账面上1000万两,猜你齐楚浙党通过西南战事捞个三百万两银子不过分吧!这才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特么哪是战争,生意,是生意。
未曾想,这么好的生意被梁山给搅黄了,梁山军自带干粮穷凶极恶。老天爷,你穷凶极恶也就罢了,你自带干粮是几个意思?!你是不给兄弟们留一丝丝发财的缝隙是吧。
断人财路,你说叫人能爱得起来?凭良心讲,齐楚浙党只在背后骂骂梁山司,已经难能可贵啦。
在袁崇焕的嚎啕大哭中,魏忠贤回想着平台四子对其的评价‘袁崇焕此人不敢叙用’。也不知被谁给灌输的,说此人心胸狭窄、骄傲自负、刚愎自用、夸夸其谈、不以常理度之、躁动的赌徒...总之,印象不佳评价很差。
而此行宁远是魏忠贤主动请缨的结果,他向董事会表明心迹,愿一力承担后果,坚持要将袁收服。没别的,就觉袁崇焕行事风格和自己颇相似,都喜欢兵出奇招险招,对他有些惺惺相惜。老魏向穿越众直言:刚愎自用很难说一定是缺点,不走寻常路可能收获奇效。关键在于势。势上行,剑走偏锋带来大大的惊喜。势下行,决绝冒险会捅大大的娄子。而我梁山处蒸蒸日上之势,袁崇焕这种铁头冒险家乃有用武之地。
本原明末历史很难避开这个袁崇焕,而以当下时局亦没有条件复盘去厘清此人究竟是悲剧的英雄还是实锤的汉奸。撇去他赶走梁山盟友王之臣不说,单从袁崇焕和满桂的恩怨来看也是扑朔迷离。
此二人的纠葛要从本原历史上的宁锦大捷说起。黄台吉猛攻锦州,袁作为辽东巡抚躲在宁远城里与监军纪用一起下令不许出战,任凭赵率教在锦州苦苦支撑。情形像极了甲午日清战争中李鸿章对北洋水师所谓“如违令出战虽胜亦斩”之荒唐。在锦州旦夕城破时,满桂公然违抗袁的不抵抗命令主动出击冒死援救锦州。有满桂血战才有了宁锦大捷。后世有满遗公知为袁辩护,说袁不是不想打,而是等敌人攻城疲劳了再打,这些人好歹读了点书,只敢从动机上为袁辩护。而某些领了钱的将满桂抗命冒死出击取得的战果统统加在袁的头上。颠倒黑白、指鹿为马,歪曲基本史实,抹杀满桂的功劳去为袁涂脂抹粉。
袁却小鸡肚肠,被魏忠贤罢官后不反省自己的误国之罪,而是恨上了满桂,待他重新上台后处处与其作对,将满桂打成王之臣一党降职调往大同。满桂是一员猛将,在毛文龙死后是奴酋最为畏惧的明军将领,却被调离抗奴前线。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袁为了私怨而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
不是冤家不聚头。崇祯二年,黄台吉率倾国之兵直扑北京,袁崇焕领1.5万关宁军尾随,仿佛是清军的后援部队。满桂则奉诏率5000兵马进京勤王,也正是他的进京为明朝续命十五年。当时明清在北京城下大战,有两战不得不提:德胜门之战和广渠门之战。
在德胜门,满桂5000本部、侯世禄5000本部和 1万多京营对阵黄台吉亲率的6万鞑子主力,是北京保卫战的主战场。而后世一些吹捧袁崇焕的奇文(如金节奏《袁崇焕评传》、方舟子《功到雄奇即罪名》、满学会长阎的讲座等)只字不提德胜门之战,歪曲历史、春秋笔法到了丧尽天良的地步。
满桂在德胜门与黄台吉血战数日历大小二十余战,虽因兵力悬殊未能取得胜势但沉重打击了清军的嚣张气焰。在一次战斗中满桂兵少不支退往广渠门,想要袁崇焕接应一下。袁不但不接应反而突放冷箭以图射死满桂,这便是震惊朝野的袁崇焕通敌射满桂案。关于此事件,文化界占主流地位的满遗一直说这是黄台吉的反间计,为袁开脱。满桂是长年抗奴战争拼杀出来的名将、宿将,是明后期抗奴正面战场上的中流砥柱,区区反间计能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