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花岛三十公里外,碧波万顷的南中国海上,一轮红日正跃出海平面,将万道金光洒在蔚蓝的海面上。
水下150米深处,一座巨大的合金闸门缓缓开启,露出后面灯火通明的洞库。
这里是海神精密基地的深潜洞库,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海科研基地之一。
“曙光一号,所有系统最终检查完毕,可以出发。”控制室内,年轻的工程师向站在观察窗前的三位老人报告。
肖镇转过身来,七十七岁高龄的他腰杆依然笔挺,眼神锐利如鹰。
他看向身旁的两位老搭档——七十八岁的华天宇和八十岁的余建平,嘴角扬起一丝笑意:“老伙计们,准备好了吗?这可是我们等了两年十个月的时刻。”
华天宇推了推眼镜,笑道:“我这把老骨头早就准备好了。倒是你,老肖,别到时候在太空里晕船了。”
余建平哼了一声:“他?他就是晕船也会硬撑着说没事。
不过我倒是想知道,你这老家伙处心积虑搞这个项目,是不是就为了到月球上浪一圈?”
肖镇哈哈大笑,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被你看穿了!我就是想去月球捡块石头回来当镇纸。怎么样,这个理由够充分吧?”
三位科学泰斗相视而笑,彼此眼中都闪烁着年轻人般的好奇与兴奋。
他们身后,名科研人员历时两年十个月研发的杰作——极深海空潜弹载具“曙光一号”正静静悬浮在专用船坞中。
流线型的银色船体长达280米,表面覆盖着特殊的几种其他星球的混合材料,既能承受深海高压,又能抵御太空辐射。
“登船吧。”肖镇一挥手,率先走向连接通道。
进入载具内部,现代化的控制中心令人眼前一亮。
环形布置的控制台上,全息显示屏投射出各种数据流,智能交互系统已经开始自检。
“生命维持系统正常。”
“动力系统正常。”
“导航系统正常。”
“量子通讯系统连接稳定。”
“AI尼莫为您服务肖院士、华院士、余院士欢迎来到曙光一号,我们的旅行即将开始请检查安全带和控制平板是否正常规范!”
一连串的系统报告声中,三位老人熟练地坐在指挥椅上,系好安全带。很难想象,平均年龄超过八十岁的他们,操作起这些尖端设备来比许多年轻人还要熟练。
“深海模式启动,准备出发。”肖镇下达指令,声音沉稳有力。
载具悄无声息地滑出洞库,像一尾银鱼般潜入更深的海域。
透过高强度舷窗,可以看到外面奇妙的海底世界——发光的深海生物如同夜空中的星星,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轨迹。
“到达预定发射点,塔西提岛以南150海里,深度1200米。”一小时后,系统提示音响起。
华天宇看着控制台上的数据,不禁感慨:“老肖啊,还记得我们六十年代在西北搞研究的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有一座像样的实验室。
现在倒好,直接从海底飞向太空,这在当年想都不敢想啊。”
余建平接话道:“是啊,那会儿计算数据还是肖镇弄的第一代鸿蒙系统的计算机,现在量子计算机一秒的运算量够我们那时算一辈子的。”
肖镇眼中闪过追忆的神色:“不管科技怎么发展,探索未知的精神不能变。准备好了吗?深海弹射倒计时开始。”
“五、四、三、二、一,发射!”
载具尾部的推进器猛然喷出蓝色的火焰,巨大的推力将整个船体推向海面。仅仅数秒后,它就如一头巨鲸般冲破海面,带起漫天水花,直上云霄。
“感觉如何?”肖镇看向两位老友,关切地问道。
华天宇看了看左手战术板上的生命体征数据:“没问题!比坐高铁还稳当。”
余建平也点头确认:“这把老骨头还撑得住。不过肖老头,下次这种刺激的项目,能不能提前打个招呼?我老伴可是念叨我好几天了。”
肖镇狡黠地眨眨眼:“打什么招呼,说了她们还能放我们来吗?这叫先斩后奏!不然京城那堆人能允许我们这么浪?”
三位老科学家像恶作剧得逞的孩子般相视而笑。
太空中,载器继续进行三次精准的二次加速,直奔月球轨道。从舷窗望出去,地球如同一颗蓝宝石悬挂在黑色天鹅绒般的天幕上,美得令人窒息。
三小时四十五分钟后,“曙光一号”平稳地停靠在广寒宫三号母港。
当气密门打开,三位老人踏上月球表面时,等候多时的月球基地工作人员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欢迎来到广寒宫,肖老、华老、余老!”基地负责人李明远激动地迎上前来,“你们的到来是我们莫大的荣誉。”
肖镇幽默地回礼:“我们是来视察工作的,顺便度个假。”
接下来的十三个地球日,肖镇驾驶月球车带着两位老友逛遍了月球基地。
他们视察了月球科研站,参观了月球农场,甚至还尝试了在低重力环境下打高尔夫球。
“看我这杆怎么样?”华天宇挥杆击球,白色的小球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飞向远方的环形山。
余建平笑道:“老华啊,你这技术在地球上不见长进,在月球上倒是突飞猛进。”
肖镇看着两位老友开心的模样,眼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这样的机会对他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可能是最后一次了。
在地球京城航天控制中心,领导们却紧张不已。
“三位老师的生命体征数据一切正常,但毕竟年纪大了,这么长时间的太空旅行……”一位医疗专家担忧地说。
航天局局长叹了口气:“没办法,这三位国宝谁劝得住?特别是肖老,他认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确保万无一失,等他们玩尽兴了平安回来。”
第十四个地球日,肖镇做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前往火星。
“老伙计们,想不想去看看我们在火星上的基地?”早餐时,肖镇突然提议。
华天宇差点被宇航食品呛到:“你疯了吗?去火星?那得多少天?”
余建平倒是眼睛一亮:“听说肖曙正在火星检查工作,哪里搞得不错,生态穹顶已经建到84公里直径了。”
肖镇得意地说:“放心,我们的‘曙光一号’速度比常规飞船快多了。去火星来回,加上参观时间,四天足够了。”
正如肖镇所说,“曙光一号”的性能超乎想象。仅用不到一天时间,就抵达了火星轨道。当三位老人踏上火星表面时,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巨大的生态穹顶下,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郁郁葱葱的人造林地中,各种地球植物茁壮成长;实验农田里,小麦和水稻已经抽穗;甚至还有一个小型湖泊,湖水清澈见底。
“这跟地球没啥区别嘛!”余建平惊讶地说。
华天宇蹲下身,抓起一把火星土壤:“难以置信,真的被我们改造成了这样。”
肖镇自豪地介绍:“这是用西北新材料研究院发明的一次冲压膜材料建造的。
不仅强度高,还能自动调节透光率和温度。走吧,带你们去看看零号基地。”
火星零号基地内部更是令人惊叹。宽敞明亮的空间中,研究人员正在各种实验设备前忙碌。最让人惊讶的是,这里的气氛轻松愉快,仿佛不是在与世隔绝的火星基地,而是在地球上的某个研究院。
“大哥是你吗!您怎么来了?”一个惊讶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肖镇转过身,看到堂弟肖曙正站在不远处,手中拿着一叠资料,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
“怎么,就许你们来火星,我们老家伙就不能来逛逛?”肖镇调侃道。
肖曙急忙上前:“不是,我是担心您的身体……”
华天宇拍拍肖曙的肩膀:“放心,你堂兄壮实着呢。倒是你,在火星上呆了快一年了吧?家里人都想你了还不回地球啊?”
三位老科学家在火星考察了四天,参观了各个科研项目,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临行前,肖镇对堂弟说:“小曙,干得不错。比你那些在地球上的兄弟强,那三个土财主他们就知道挣钱了。”
肖曙哭笑不得:“堂兄,他们听到又该说您偏心了。”
返程途中,三位老人意犹未尽,又在海底多待了三天,进行了一系列深海探测,才返回海南海神精密洞库基地。
当“曙光一号”缓缓浮出水面,闸门再次开启时,岸上早已等候多时的家属和医疗团队一拥而上。
李玉林看到妹夫肖镇晃晃悠悠活蹦乱跳地走来,眼眶顿时红了:“你这老不死的,就知道吓唬人!”另一边他小妹李小云却小心翼翼地扶住丈夫的手臂。
华天宇的妻子则直接揪住了丈夫的耳朵:“华天宇!你都多大年纪了还跟着肖镇胡闹!下次再这样,我就……我就再也不给你做红烧肉了!”
最惨的是余建平,他的儿子和女儿一左一右“架”住他:“爸,您也太乱来了!妈在家里担心得几天没睡好觉!”
保健局的医生们不由分说地把三位国宝按进担架,抬往体检室。两个半小时的全面检查后,主治医师终于松了一口气:“一切正常,就是有点疲劳。三位老师的身体状况比很多年轻人都好。”
三位老科学家相视而笑,像极了逃学归来却没被处罚的孩子。
与此同时,刚刚结束南山三年劳动改造的知名导演肖铭萌终于期满回到京城,还没来得及睡安稳瞌睡,就被爷爷肖镇和八叔肖承功从湖畔别墅“请”到了南锣鼓巷九十五号院西跨院。
“萌萌啊,快来尝尝你奶奶特意给你炖的鸡汤。”肖镇一改往日的严肃,笑眯眯地招呼孙女。
肖铭萌警惕地看着爷爷:“爷爷,您这么热情,我有点害怕。是不是又有什么‘好事’等着我?”
肖承功在一旁忍不住笑了:“萌萌,你怎么能这么想爷爷呢?他就是想你了。”
肖铭萌撇嘴道:“八叔,您就别帮爷爷打掩护了。上次你们这么热情,是骗我去南山‘体验生活’;上上次是让我去天山帮忙卖海鲜;上上上次……”
“这次绝对是好事!”肖镇打断孙女的话,神秘兮兮地拿出一叠厚厚的资料,“爷爷有个特别好的创意,就差你这个国际大导演来实现了。”
肖铭萌无奈地接过资料,只看了一眼就瞪大了眼睛:“《心花路放》系列西部天山风光公路片?
爷,托您老的福我才从南山“学习”了三年才回大城市啊!”
肖承功把笔记本电脑推到她面前:“你可是拍过六部全球大卖电影的国际大导演。咱们肖家人不需要休整。”
在爷爷和八叔的“威逼利诱”下,肖铭萌被迫开始了为期四天的“闭关创作”。三位肖家人窝在西跨院,日夜不休地讨论、争辩、创作。
“这里的剧情应该更突出民族团结的主题。”肖镇指着剧本的一处说。
“但是爷爷,太过说教观众会反感的。”肖铭萌专业地反驳,“凤凰美洲影业的绿灯系统绝不会要这种说教味浓厚的剧本的,价值观应该融入故事,而不是直接说教。”
“我同意萌萌的观点。”肖承功插话,“不如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来自然展现。”
“八叔说得对!我们可以设计一场哈萨克族老人帮助汉族旅行者的戏,就像我在《沙漠之歌》中处理文化冲突的手法那样……”
经过四天的激烈讨论,他们终于完成了《心花路放》系列前三部剧本大纲。肖铭萌瘫在沙发上,有气无力地说:“屈辱啊屈辱,我这国际大导演简直就是被剥削的廉价劳动力。”
更让她“绝望”的是,肖镇又拿出了自己多年前撰写的《星际时代》小说,这是重工业大电影计划,并将第一部制作的重任也交给了她。
“爷爷,您这是要把我累死啊!”肖铭萌夸张地倒在沙发上,“我这里可是有这个公路片的一个系列电影,您就又给我塞一个?”
肖镇拍拍孙女的头:“能者多劳嘛,大孙女。”
在团队的齐心协力下,《心花路放1》的剧本很快通过相关部门审核,进入了预备拍摄阶段。
肖铭萌虽然嘴上抱怨,但实际上全身心投入到了电影筹备中,常常工作到深夜。
一天晚上,肖镇悄悄来到工作室,看到孙女正专注地与编剧团队讨论剧本。
“这里的对白需要更生活化一些。”肖铭萌指着屏幕说,“我们不能为了宣传而失去艺术性。就像我上部电影《银河彼岸》那样,把科学理念融入角色对话中。”
“但是肖导,上级要求必须突出西部大开发的成果……”一位年轻编剧小心翼翼地说。
肖铭萌点头:“我明白,但我们可以通过故事自然展现,而不是生硬地说教。比如通过主角的眼睛,让我们看到西部的变化,这是我常用的叙事手法。”
肖镇站在门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孩子,不愧是六部电影全球大卖的导演,专业得很。”他轻声自语,轻轻带上门,吩咐厨房准备夜宵。
《心花路放》系列不仅是风光公路片,更是一部展现中国西部开发成果、民族团结和科技进步的史诗。
而后续的《星际时代》,则将开启华夏重工业科幻电影的新纪元。
肖铭萌站在工作室的窗前,望着京城的夜景,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从南山到好莱坞,再到如今回归华夏电影工业,这个循环出乎她的意料,却又仿佛命中注定。
手机响起,是爷爷发来的信息:“萌萌,夜宵在厨房,记得吃。别太累着。——爷爷”
肖铭萌微微一笑,回复道:“知道啦,唠叨爷爷。您才刚从太空回来,早点休息吧!pS:剧本第三幕的转折点我想到了一个更好的处理方式,明天跟您讨论。”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天际,仿佛在默默注视着这个正在发生的传奇。
肖铭萌深吸一口气,转身回到工作台前,继续投入到创作中。
她知道,这只是个开始,更多的挑战和机遇还在前方等待着她。作为已经享有国际声誉的导演,她将用她的镜头语言,向世界讲述华夏的故事。
2012年有个大洋彼岸特别搞笑的事,对于心知肚明的每一个华夏高层来说是这样,自由灯塔的太空部门不知道那股神经达错了,在他们国会山通过了《沃尔夫法案》,肖镇刚搞定电影这事人也闲下来了,就看央视新闻报道了这事。
这时承功正好去交通部门办事回来也站在一旁看了新闻,承功目前的级别还低,还不是25人集体一员,他不了解,满脸担心目光探究地望向沙发上的父亲肖镇。
“你小子这么看着你老子干嘛?我又不发零花钱给你,你钱真用完了啊,你妈管钱,要钱用找你妈李医生去!”肖镇奇怪地说道
“爹,这新闻没事?”
“瞎操心,你小叔(肖曙)常年不着家干嘛去了,多余的话就不说了,你小子还不够格听,小子有些人自作多情而已哈!”
肖镇拍了拍小儿子肩膀朝厨房问道:“李医生,晚餐好了没,你宝贝小儿子回来了!”
“来了来了哈,铭明、铭星出来吃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