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花岛会议的精神和具体分工,通过高度加密的渠道,迅速转化为实际行动。一场围绕大A股定价权、针对国际投机资本的围猎,悄然拉开序幕。
五月中旬至六月,华夏股市在政策暖风和宏观经济向好的预期下,开启了一轮温和的上涨行情。成交量稳步放大,市场情绪乐观,但远未到狂热的地步。
肖承栋领导的跨国对冲基金团队,以及楚国民掌控的国资兴业资本旗下多个投资平台,是此次行动的“主力突击队”。
他们并没有急于拉抬指数,而是遵循肖镇审定的节奏指南,凭借着对大数据模型分析出的关键节点和价位的精准把握,开始分批建仓。
他们的目标并非所有股票,而是集中在几条核心主线:
1.金融权重股:银行、券商、保险。这些是影响指数的定海神针,也是境外资金最习惯配置和用来对冲的工具。
2. 核心资源股:稀土、稀有金属、部分具备战略意义的矿业公司。这些企业关乎国家安全,其价值在后疫情时代和太空探索取得突破的背景下被重新评估。
3. 高端制造与新能源:以国民汽车(叶向东旗下)为代表的产业链龙头。这些是华夏产业升级的方向,故事扎实,容易吸引长期资金。
他们的操作极其隐蔽,化整为零,通过数百个看似无关的账户徐徐图之,买入挂单 夹杂在大量的散户和小机构订单之中,尽可能不引起市场价格的大幅异动。
港城理工大学的专家团队则提供了另一重保障,他们利用复杂的算法模型,实时监控着全球跨市场的资金流动、舆情变化以及北向资金账户的细微动向,提前预警任何可疑的大规模集中建仓行为。
“首长,第一阶段布局基本完成。我们的平均成本控制得很好,目前浮盈大约3%,市场热度在缓慢提升,北向资金持续流入,但尚未出现‘巨鲸’。”叶真彦将一份简报放在肖镇的书桌上。
肖镇看着报告,点了点头:“告诉承栋和国民,沉住气。鱼儿刚闻到饵料的香味,还没咬钩呢。让他们继续按计划收集筹码,重点是那些流动性好、容易被大资金快速进出的标的。”
与此同时,肖承浩的扬子江投资以及肖家其他关联产业资本,则扮演着“侧翼策应”的角色。他们负责在一些细分领域、中小盘成长股上制造赚钱效应,吸引国内散户和游资的关注,进一步激活市场人气,为未来的决战营造出普涨的牛市氛围,让境外资金的入场显得顺理成章。
进入七月,市场的上涨开始加速。媒体上充斥着“复苏牛”、“改革牛”的论调,散户开户数激增,融资余额快速上涨。北向资金的流入速度明显加快,单日净流入额屡创新高。
“首长,监测到多个此前沉寂的离岸托管账户异常活跃,资金集中涌入金融和资源板块。
他们的手法很老练,但在我们的模型下,还是露出了痕迹。初步估算,这一波‘友军’的规模超过200亿美元。”
港城理工团队的负责人通过加密视频向肖镇汇报。
“来了。”肖镇眼神锐利,“通知下去,第二阶段开始。争夺筹码,抬高他们的成本!”
真正的较量开始了。
市场上,看好后市的买盘突然变得极其强劲。每当境外资金想要打压价格吸收廉价筹码时,总会有强大的承接盘涌出,将股价稳稳托住。而当他们试图顺势拉升,以便未来更好地派发时,又会发现上方似乎有无穷无尽的卖压,吃掉他们的买单,却不让价格过快上涨。
这是一种极其消耗资金的“缠斗”。肖承栋和楚国民的队伍,凭借着先手建立的低成本仓位和雄厚的资金储备,与北向资金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
盘面上,核心权重股的分时图变得异常曲折,成交量急剧放大,多空博弈进入白热化。
“爸,这帮家伙下手真黑,几个关键点位抢得很凶。”肖承栋在保密电话里抱怨,语气却带着兴奋。
“慌什么?”肖镇的声音沉稳如山,“他们越是急切,说明他们的时间窗口越紧,或者他们的杠杆越高。
按照计划,稳住阵脚,一寸一寸地磨。记住,我们的目的是让他们‘吃胖’,不是现在就吓跑他们。”
中枢监管部门也默契配合,适时释放一些温和的利好政策(如扩大qFII额度、降低部分行业准入门槛等),既安抚了市场,也给境外资金一种“仍在欢迎外资”的错觉,鼓励他们继续加大投入。
这段时间,市场的波动率显着上升,但指数重心却在缓慢而坚定地上移。一场针对境外“聪明钱”的“养猪”计划,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时间来到八月初,股指在一个看似突破新高的位置反复震荡。北向资金的净流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累计超过600亿美元。他们认为时机成熟,准备开始兑现利润,享受这场饕餮盛宴。
然而,当他们庞大的卖单抛出时,却发现市场并没有出现预想中的恐慌性下跌。
“怎么回事?买盘呢?”某海外基金交易室内,基金经理对着话筒咆哮。
“Sir,有……有很强的承接盘,主要在大型国企背景的机构席位!他们好像不怕跌!”
“分散出货!快!”
但为时已晚。
首先出手的是监管机构。收盘后,证监会突然宣布将对“异常交易行为”进行重点监控,并点名了几家近期频繁进行日内回转交易、涉嫌操纵市场的机构(均是北向资金常用的“马甲”)。虽然没有直接禁止交易,但强烈的警告信号让市场氛围瞬间转变。
第二天开盘,市场情绪明显谨慎。北向资金继续尝试出货,但力度已不如前。
紧接着,第二轮打击接踵而至。由国家主导的媒体突然连续发表重磅文章,深度剖析“某些国际资本利用全球流动性泛滥进行跨市场套利的风险”,并首次公开提示“两房”(房利美、房地美)债券可能存在的巨大隐性风险,直指某些深度参与其中的国际投行。
这篇文章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不仅在华夏市场,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震动。恐慌情绪开始蔓延。
“就是现在!”肖镇在书房里,对着电话沉声下令。
第三阶段,也是最后的绝杀,正式启动!
楚国民的国资平台和肖承栋的国际基金,不再掩饰实力。
他们一方面在股票市场组织起强大的买盘,精准承接北向资金被迫抛出的核心筹码(进一步降低自身整体成本),另一方面,调动早已在海外市场布局的资金,开始大规模做空与这些北向资金母国密切相关的金融衍生品,特别是与“两房”相关的信用违约互换(cdS)产品!
国内监管的强硬态度、负面舆情的发酵、以及市场上突然出现的强大对手盘,彻底打乱了北向资金的撤退计划。
他们陷入了流动性困境:越是抛售,股价跌得越狠,他们的亏损越大;而不抛售,又面临巨大的赎回压力和监管风险。更可怕的是,他们海外大本营的“后院”也开始起火(被肖承栋等人做空)!
恐慌引发了踩踏。北向资金不计成本地夺路而逃,股指出现短暂而剧烈的下跌。但这正是肖镇他们等待的时刻。
“收网!”肖承栋兴奋地喊道。
肖、楚旗下的资金开始有条不紊地吸收那些带血的筹码,进一步巩固了对核心资产的控制权。整个过程,国家队资金损失极小,反而通过高抛低吸和海外市场的做空操作,赚得盆满钵满。
短短一周时间,曾经气势汹汹的北向资金损失惨重,灰头土脸地撤离华夏市场。华夏A股在经历了一次快速的“假摔”和V型反弹后,重新回到了稳健上升的轨道,市场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肖镇站在海花岛的别墅阳台上,看着远方的海平面。叶真彦送来最新的战报总结。
“首长,初步估算,此役对方损失超过150亿美元,我们在海外市场的衍生品操作盈利超过80亿美元。我方整体仓位成本下降了12%,并且拿到了更多核心资产的筹码。”
肖镇接过报告,只是淡淡地看了一眼。
“嗯。告诉承浩,他可以安心去扩建他的生产基地了。告诉承栋和国民,打扫战场,统计战果,然后……准备下一场。某些人,不会这么轻易认输的。”
“是!”
海风吹拂,暗战暂歇,但肖镇知道,金融领域的博弈,从未真正停止。只是这一次,华夏赢得了漂亮的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