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春,西北大漠。
狂风裹挟着沙砾,打得人脸生疼。
肖镇站在马蓝基地的界碑旁,望着无垠黄沙,转头看向身后的年轻学生,大声说道:“咱们脚下这片地,以后要长出保卫国家的和平与爱的‘苹果树’!”
戴眼镜的葛喻推了推眼镜,眼里满是疑虑,问道:“肖老师,这连棵草都不长的地方,真能建起核试验场?”
肖镇弯腰抓起一把沙子,任由沙粒从指缝间簌簌流下,坚定地说:“当年愚公移山,靠的就是一股子倔劲。
咱们有知识、有双手,还怕建不起个试验场?”
肖镇带着厨子、种地狂人、堵厕大师、包工头,根据404指挥部的命令带着860名技术员和学生,还有2.4万人的建设队伍长途跋涉来到了孔雀河边的马蓝基地。
嗯就是那个马蓝花开的马蓝,他肖镇今天也乘坐公务机来到了这里,跟他一起来的有种地狂人葛喻,有烧菜好吃的秦明,还有又又当包工头的任我行。
当然少不了堵厕大师韩伊,小海也来了,跟肖镇一起换着开的c980。
这算是肖镇集齐了龙珠准备进入第二阶段工作:核试验基地设计建设。
肖镇也无赖当了一次包工头,哎好苦恼啊,不过堵厕大师韩伊会被他跟160人的技术员去给他幺爸和高原那提供技术和信息分析支持。
为了全方面照顾和接待好白象和老尼他们。
秦老师那边下个月会连续发射9颗战场信息支持卫星。
是农业气象卫星和环境资源卫星,我们爱好种地!
老余已经教会他开小汽车了,最近老子休息的时候两人经常开车在大草原撒欢。
建设初期,肖镇成了基地里最忙碌的人。
天还没亮,他就头戴草帽、挽着裤腿,在工地上来回奔走,活脱脱一个地道的包工头。
“张工,混凝土配比再测一遍,容不得半点马虎!”
“小王,测量仪校准好了吗?误差超过1毫米,整个布局都得重来!”
夜晚,工棚里的油灯昏黄摇曳。
肖镇和技术员们围坐在桌前,图纸铺满桌面。铅笔划过纸面,沙沙声不断。
新来的大学生小陈有些怯生生地开口:“肖老师,这个防震支架的设计,我觉得可以增加三角结构。”
肖镇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兴奋地说:“好想法!就按这个方向改进。记住,咱们不是在盖普通房子,这是国家的‘钢铁堡垒’!”
风沙一次次肆虐,刚建好的地基,转眼就被沙子掩埋。
肖镇当机立断,决定开展绿化工程。
“同志们,光建试验场还不够,咱们得把这片沙漠戈壁给治服!”
动员会上,肖镇指着远处的沙丘,高声喊道,“孔雀河沿岸、国防公路两侧,都要种上‘防护网’!”
打方草格是个苦差事。大家跪在滚烫的沙地上,用铁钎把麦草扎进土里,一格一格连成网。
“小周,草格间距再缩小五厘米,防风效果会更好。”肖镇边示范边说,“这就像给沙漠织毛衣,针脚越密越结实。”
一名战士小声嘀咕:“肖老师,手都磨破了...”
肖镇掏出随身携带的药膏,递过去说:“忍一忍,等咱们把沙治住了,子孙后代就不用遭这份罪了。来,我给你抹点药。”
2万多人的建设队伍还有近8000人的家属区家属分出了近人向沙漠戈壁开始了华夏人“人定胜天”的绿化战役。
这时候的孔雀河每年还有丰盈的水季,还没有断流,此时不综合治理,什么时候治理。
最开始是基地的人在打草格,从罗布泊运盐碱土来用药剂清洗盐碱土。
再配合以东营海边实验过得特殊营养液,以土养土后面就能育种种庄稼。
后续,附近的各民族兄弟姐妹们也一起参加打草格子洗土栽种。
肖镇在3月份让秦明通知911所的人运了240座玻璃棚材料。
教民族朋友们种大棚作物,葛喻是头头这家伙喜欢种地。
后面又让911所捐了一套羊毛混纺设备过来。
派小海领着一组技术员给这里地方搞羊绒,免得乡亲们的这些东西廉价被收购。
罗布泊蕴藏着丰富的钾矿,而钾肥对国家农业至关重要。
肖镇立刻带着科研小组出发,卡车在荒漠中颠簸前行,扬起漫天尘土。
堵厕大师擦着汗抱怨:“肖老师,这地方比基地还热!”
肖镇望着远处泛着白光的盐碱地,目光坚定:“越艰苦的地方,越藏着宝贝。咱们国家缺钾肥,这片地就是希望!”
高温和强盐碱环境下,提取钾矿困难重重。实验设备一次次被腐蚀,样本数据也总是不稳定。
韩伊气得把记录本摔在桌上:“又失败了!这鬼地方根本没法做实验!”
肖镇捡起本子,耐心劝道:“当年居里夫人提炼镭,失败了上千次。咱们这点挫折算什么?走,再去试试新方案。”
建设工地和科研实验时常产生冲突。有一次,施工队不小心挖断了实验室的电缆。
负责检测的刘工满脸通红,愤怒地吼道:“这都第几次了?实验数据全毁了!”
肖镇赶忙上前安抚:“大家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难免有磕碰。
这样,我协调施工时间,以后重要区域施工前先通知科研组。”
夜晚,星空下,肖镇召集大家开“沙地座谈会”。
“今天施工有什么困难?科研上遇到什么瓶颈?都说说。”
“肖老师,核试验场的防爆门设计,我们想重新调整结构...”
“好想法!把传统智慧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说不定能有突破!”
日子一天天过去,马蓝基地渐渐有了模样。
核试验场的轮廓在黄沙中显现,方草格里长出了嫩绿的新芽,罗布泊的钾矿提取也有了重大进展。
但困难从未停止。有段时间,物资供应紧张,大家只能吃掺着沙子的窝头。
炊事班老周皱着眉头说:“肖老师,这样下去身体撑不住啊...”
肖镇咬了口窝头,坚定地说:“红军长征吃皮带都挺过来了,咱们这点困难算什么?省着点,优先保证施工和科研人员。”
面对年轻学生的困惑,肖镇总是耐心开导。
“肖老师,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成果?”
肖镇指着远方的一棵胡杨,语重心长地说:“你看那棵胡杨,扎根几十年才长成参天大树。
我们做的事,现在看不到成果,但十年、二十年后,整个国家都会因此强大!”
他常常给大家讲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秦老师回国时,放弃了国外优渥的生活;很多大学者都在404隐姓埋名,把好几年的年华都献给了科研。和他们比,我们吃这点苦算什么?”
1962年的深秋,马蓝基地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季,今年不知道怎么的全国突然风调雨顺了。
孔雀河边也一样,这里第一次用大棚育秧种上了水稻,用滴灌技术用好了每一滴水。
也修了加了防晒盖的很多大水池,方便灌溉,挥发量大大降低,使水池里始终有水可用。
方草格里的植物茁壮成长,有效阻挡了风沙;罗布泊的钾肥提取技术取得突破,第一批样品即将运往内地。
“同志们,咱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庆功会上,肖镇举起搪瓷缸,激动地说,“虽然核试验场还没建成,但我们已经在这片荒漠上,种下了希望的种子!”
望着基地里忙碌的身影,肖镇心中满是自豪。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凝聚着科研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每一项成果,都在为国家的未来筑牢根基。
到了大雪来临之前核爆基地初步修建完成,接下来就是安装各种实验设备和仪器。
室内工作较多,而9月12号韩伊发来加密电报说一切准备好了,嗯白象和老尼即将粉墨登场,最近白象的调子很高啧啧。
19号老冯陪着国民男神来参加最后的验收,看着路两边有些矮矮的树苗,诧异的问道:“这不会是你搞的吧?”
“要不然还有谁啊!”
“哎你怎么这么能干呢,小镇子!”国民男神拍着这皮小子的肩膀说道
“那些大棚也是你们帮着搞的,听说还有个羊绒加工厂吧?好啊肖镇啊,辛苦了!”
“都是应该做的。我看不得百姓们生活过得不好,自然环境也不好,就想着自己尽份力罢了。
我可是坚定的组织成员,我们的宗旨我可没忘记。”肖镇突然一本正经地说道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啊!”……
老刘和老冯都到了,专家验收组的人一丝不苟的检查了核爆区大半天终于弄完了。
肖镇辛苦大半年的成果验收合格,当晚在马蓝基地搞起了烤全羊大会。
肖镇谦虚的对验收的人说,最开始进驻的建设者才是最伟大的。
他只是站在他们已经打好的基础上绣花的,相当低调。
老冯对这小子相当满意,肖镇也在第二天小范围碰头会上,说明了这里的钾肥资源很丰富。
可以有序开采,改善一下新的盐碱地治理后的土壤营养问题。
后续还是尽量从国外淘换回来再深加工成需要的钾肥,每一吨钾矿资源都是珍贵的。
后面开会规模又缩小到了一双手的人数,确定了以何种方式发射。
不过之前得用一枚中程常规弹体实验导弹性能。
估计会在11月之前连续实验裂变和聚变两种不同的弹体。
肖镇心里想着老尼你可得稳住,千万别怂,不然肖镇会从心底相当看不起“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