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之夜,苏明远在直播间展示古代织布机:“此乃‘腰机’,源自河姆渡,经轴、纬轴、机刀,缺一不可。”
老式织布机摆在民宿的庭院中央,机身的木纹被岁月磨得发亮,竟与苏明远腰间的古玉佩一样,泛着温润的光。他拂过经轴上的棉线,忽然想起庆朝老家的纺织坊 —— 那时他常蹲在织机旁,看母亲用木梭织出素色的布,每一道经纬都带着棉絮的暖香。
“家人们,今晚咱们要见识的,是河姆渡先民就用过的‘腰机’。” 导演举着补光灯站在一旁,灯光将苏明远的影子投在白墙上,像一幅会动的《耕织图》。他穿着改良汉服,袖口用暗线绣着云雷纹,在镜头前坐下时,腰间玉佩轻响,竟与织机的 “咔嗒” 声应和。
“这机刀需卡紧经纱,” 苏明远握住长条形的机刀,指腹触到刀身上的凹痕,“某曾在《天工开物》里见过类似记载,‘凡织布,先以刀削竹为刀,使经纱不乱’—— 此刀虽为现代仿制,却依古法打磨。”
“苏老师,这织机看着比钢琴还复杂!” 直播间里的弹幕飞速滚动,“能织出花布吗?”
“自然能。” 苏明远轻笑,木梭在指间转出一道银光,“古人云‘织锦刺绣,女红之巧’,某虽为男子,却曾向母亲学过织‘回文锦’——” 他忽然想起李芳第一次见他织布时的表情,“李芳姐说我‘拿木梭的手比拿话筒还顺’,实则是‘君子不器’,何分男女?”
说话间,木梭已穿梭数十次,素色的棉线渐渐织出细密的纹路。林婉儿抱着暖炉坐在一旁,看他的指尖在经纱间翻飞,忽然想起第三卷里他在片场教自己写小楷的场景 —— 那时他的手也是这样稳,这样巧,一笔一划都带着古意。
“注意看这云雷纹,” 苏明远用机刀压实纬线,“先织三纬素纱,再以挑花杆引出纹样 ——” 他忽然指着弹幕里的一条留言,“这位‘织锦姑娘’问是否用了‘提花机’?非也,此乃‘通经断纬’之法,比提花机早千年。”
“苏老师,这得织多久啊?” 有观众留言。
“一匹布需织三日,” 苏明远抬头看了眼月亮,“某曾用一月时间,织过一匹‘捣练图’纹样的布,每一针都对应着画中女子的动作 —— 可惜被李芳姐拿去当桌布了。”
直播间爆发出一阵笑声,弹幕里满是 “李芳姐暴殄天物” 的调侃。苏明远看着那些跳动的文字,忽然想起第一卷里自己把手机当 “铁盒传音器” 的场景,如今却能在直播间里,与万千观众共赏千年织艺,这般奇妙的缘分,怕是连庆朝的织工都想不到。
子时将至,云雷纹终于在布面上显形。苏明远举起织好的布料,月光穿过经纬线,在他脸上织出一片斑驳的影。那纹路如行云流水,又似古玉生烟,竟比现代的印花布更多了几分灵气。
“这不是布料,是活的文物!” 有弹幕惊呼。
“文物非死物,当用之美之。” 苏明远轻抚布料,想起第四卷里自己用算珠反击杀手的场景,“某曾用织布机算出粉丝打榜的最佳策略,李芳姐说我‘把织锦的脑子用在数据上’—— 其实织锦也罢,打榜也罢,皆需‘心有经纬’。”
林婉儿望着他眼中的星光,忽然想起他在第九十章杀青宴上赠的手抄剧本 —— 每一页都写满对细节的苛求,如今的他,又在直播间里,把对文明的敬畏织进每一寸布里。她起身替他披上披风,却不小心碰到了织机,木梭 “啪” 地掉在地上。
“哎哟!” 她慌忙去捡,却见苏明远早已用脚勾住梭子,指尖继续翻动经纱,竟没有一丝停顿。
“好个‘脚法’!” 导演惊呼,“苏老师这是‘织机武术’啊!”
“古人云‘一心不能二用’,” 苏明远笑着摇头,“某只是熟能生巧 —— 初学时,木梭常掉在脚背上,疼得半夜睡不着,便在月光下练‘梭不离手’。”
直播间的气氛达到高潮时,苏明远忽然停手,望向镜头:“诸位可知,现代的‘组织’‘经纬’等词,皆源自纺织?” 他指着布料上的纹路,“文明亦如织布,经是传承,纬是创新,缺一不可。某今日织此布,非为博眼球,是想让世人知,老祖宗的手艺,仍能织出新时代的花。”
弹幕瞬间被 “支持非遗”“求同款” 刷屏。导演组紧急联系非遗工坊,屏幕上弹出 “苏明远同款手织布” 的预售链接, proceeds 一栏赫然写着 “用于保护传统纺织技艺”。
“苏老师,您这是‘带货带出新高度’啊!” 小陈举着手机冲进镜头,“我刚下单十匹,给粉丝当周边!”
“十匹?” 苏明远挑眉,“某织十匹布需百日,公子若等得及 ——” 他忽然轻笑,“罢了,非遗工坊有六位老织工,可与某‘联机’织造,百日可成。”
“那我要‘云雷纹’和‘冰裂纹’各五匹!” 小陈笑着比耶,“就当是给粉丝的‘古今大礼包’!”
夜更深了,织机的 “咔嗒” 声与直播间的留言声交织在一起。苏明远看着那些热情的观众,忽然想起第五卷里自己成立的 “古今文化交流基金会”—— 那时他觉得传承文明是大事,如今却明白,传承就在这一梭一线、一言一语中。
“最后一梭。” 他轻声说,木梭如流星般划过经纱,在布料末端织出一个小小的 “明” 字 —— 那是他的字,也是他对文明的期许。
直播结束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苏明远站起身,活动着发酸的肩膀,看见留言区有人问:“苏老师,您不累吗?”
“累是累,” 他望着渐渐亮起的天空,想起庆朝纺织坊里母亲的背影,“却想起母亲说过:‘布织得密,衣才耐穿;人活得真,心才踏实。’某今日所织,不只是布,更是‘真’字 —— 对古人真,对今人真,对文明真。”
这一夜,“苏明远 直播织布” 登上热搜第一。网友们发现,这位古代状元的直播间不是带货场,而是流动的文化课堂。有人晒出自己奶奶的织布机,配文:“原来外婆的‘老古董’,比任何奢侈品都珍贵。”
苏明远躺在民宿的床上,听着窗外的风声,忽然轻笑。他知道,明天非遗工坊的老织工们会带着织机走进直播间,而他,将继续坐在这台老织机前,用木梭编织古今,让那些即将失传的技艺,在现代的屏幕前,重新绽放光彩。
寒露的月亮渐渐西沉,苏明远闭上眼睛,任由疲惫将自己包围。在意识模糊的瞬间,他仿佛看见无数织工的手在时空里重叠,共同握着一枚木梭,织出一片横跨千年的锦缎 —— 那锦缎上的云雷纹,正随着时代的脉搏,轻轻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