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鞋底散着温热的气息,混着案几上的桐油味,让他想起庆朝巷口的皮匠铺子 —— 那时他总爱蹲在一旁看匠人敲鞋钉,听那 “叮叮” 声和着蝉鸣,织成夏日的帘幕。
“苏老师,您这是干嘛呢?” 道具组小王抱着一堆布料路过,惊见他手里的银针在暮色中闪着寒光。
“此靴翘度不足三分,” 苏明远头也不抬,指尖在鞋头比划出一道弧线,“《新唐书?车服志》载‘士庶之鞋,头必昂,以象木履之遗风’,若这般平塌,岂不是让古人穿‘塌头履’?”
小王看着他认真的模样,忽然想起上周他蹲在片场给群演改幞头的场景 —— 二十多个汉子排成一排,任由他捏着发带调整角度,活像古代私塾里被先生训话的学童。
“苏老师,您歇会儿吧,” 小王递来一杯酸梅汤,“就您这眼神,再过十年也能穿针引线。”
“某曾在太学替同窗补过国子监服,” 苏明远接过杯子时,袖口扫过案几上的《衣冠志》,书页间夹着的银杏叶沙沙作响,“那时先生说‘治学问如制衣,一针一线皆要合矩’—— 如今做戏,又何尝不是如此?”
话音未落,林婉儿抱着一堆襦裙进来,裙摆上的刺绣在灯光下泛着微光。她看着苏明远膝头的皂靴,忽然笑出声:“哟,苏大状元还会做鞋?要不要开个‘明远鞋坊’,兼营古装定制?”
“若姑娘肯当模特,某倒愿意试试,” 苏明远抬头时,银针恰好穿过鞋面,“不过姑娘这齐胸襦裙的裙带……” 他放下针线,起身比划着她腰间的位置,“正仓院藏品的裙头应在腋下三寸,姑娘这系得太高,倒像穿了‘高腰裤’。”
“高腰裤怎么了?” 林婉儿故意挺了挺腰,“现代时尚不就流行这个?”
“可咱们这是唐代戏,” 苏明远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正仓院考古记》,泛黄的书页间夹着他亲手画的襦裙形制图,“且看这‘高腰’与‘齐胸’之别 ——”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又在 “说教”,耳尖微微发红,“姑娘莫怪,某只是……”
“好啦好啦,” 林婉儿抬手制止,却在触到他指尖的老茧时愣住 —— 那是常年握笔、磨墨、缝补留下的痕迹,在现代明星手上,实在少见。她忽然想起第三卷里他用毛笔默写《四库全书》片段自证身份的场景,心中泛起一阵温热。
道具间的门 “吱呀” 一声开了,副导演探进头来:“苏老师,粉丝后援会的人来参观了,说是要做什么考据手册……”
“快请进!” 苏明远慌忙起身,却被脚边的布料绊倒,整个人踉跄着撞向道具架。林婉儿惊呼着去扶,两人一起跌进堆成小山的襦裙里,裙带缠绕间,她闻到他身上淡淡的墨香 —— 那是从第一卷贯穿至今的味道。
“苏、苏老师?” 粉丝后援会会长小夏站在门口,看着眼前 “人仰马翻” 的场景,一时不知该笑还是该慌。
“抱歉!” 苏明远从裙堆里探出头来,发间还挂着几缕丝线,“某方才在与婉儿姑娘探讨裙带规制,不慎……”
“我信我信!” 小夏忙举起相机,镜头里苏明远正手忙脚乱地整理广袖,林婉儿则躲在他身后偷偷整理发型,“不过苏老师,您这道具间简直是宝藏啊!” 她指着墙上挂着的玉带銙,“这个玉带板的纹饰,是不是对应《新唐书》里的三品官阶?”
“姑娘好眼力!” 苏明远眼睛一亮,全然忘了方才的狼狈,“此乃‘雁衔绶带纹’,按规制应为五品以上官员所用,剧中反派僭越佩戴,正显其野心 ——” 他忽然注意到小夏身后跟着的年轻粉丝,正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诸位若有疑问,某可一一解答。”
接下来的两个时辰,道具间里热闹得像个私塾课堂。苏明远捧着《车服志》,给粉丝们讲解幞头的 “软脚”“硬脚” 之别,讲到兴起时,竟当场用废布料演示如何折叠出 “垂脚幞头”。林婉儿坐在一旁帮他递剪刀,看着他眼里的光,忽然想起他在《向往的生活》里教黄磊 “古法烤鸡” 的场景 —— 那时的他也是这样,眼里燃着对古文化的热忱。
“苏老师,” 小夏忽然举起手机,“您看这个!” 屏幕上是她刚发的微博,配图是苏明远标注的 “唐代无纽扣” 便签,下方评论区已被 “考据党狂喜” 刷屏,“我们后援会做了本《服化道考据手册》,您要不要看看?”
苏明远接过手机,看着那些图文并茂的解析,指尖轻轻划过屏幕上的 “齐胸襦裙” 图示。他想起第一卷里自己误把汉服尺码弄错,闹得李芳直摇头的场景,如今竟能有粉丝如此用心地考据,心中忽然涌起一阵热流。
“某替古人谢过诸位,” 他长揖及地,发间木簪在灯光下划出温润的弧线,“这些衣冠不是死物,是古人的‘第二张脸’—— 能有人愿意看,愿意懂,便是它们的福气。”
“苏老师快别这么说!” 小夏红着脸回礼,“我们还要谢谢您呢 —— 因为您,好多同学都去博物馆看唐代衣冠展了!”
话音未落,场务老陈抱着一堆鞋履进来,见状惊呼:“哟,这是开科举了?苏老师又在给弟子们讲学呢?”
“老陈你来得正好,” 苏明远指着他怀里的皂靴,“这双鞋头翘度还差两分,需得再绷上一晚 ——” 他忽然看见老陈手里的现代运动鞋,“且慢!你怎么把这‘胡靴’混进来了?”
老陈一愣:“这不是运动鞋吗?”
“在某眼里,这便是‘胡靴’,” 苏明远正色道,“古人见靴头平塌,怕是要笑我们‘不知礼’——” 他忽然轻笑,“不过若在戏里给古人穿这个,倒能拍个‘穿越梗’喜剧。”
众人哄笑起来,道具间的气氛越发热闹。林婉儿看着苏明远被粉丝们团团围住,忽然想起他在第四卷身份曝光时的舆论危机 —— 那时的他被质疑 “穿越骗局”,如今却成了 “行走的《衣冠志》”。命运的转折,竟这般奇妙。
暮色渐浓时,粉丝们恋恋不舍地离去。苏明远站在道具间门口,看着她们穿着改良汉服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忽然想起第五卷里自己成立的 “明远书院”—— 或许,文明的传承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宣讲,而是像这样,一针一线地缝进生活里。
“累了吧?” 林婉儿递来一块绿豆糕,“今天可是芒种,要‘煮梅’‘送花神’呢。”
“某倒想送送‘衣冠神’,” 苏明远咬了口糕点,绿豆的清香混着墨香在舌尖散开,“若古人泉下有知,见自己的衣冠在现代重生,不知该有多欢喜。”
“他们一定很欣慰,” 林婉儿望着他发间的木簪,忽然伸手替他摘下一根杂毛,“毕竟,有你这样的‘传承人’。”
苏明远愣住,看着她眼里的温柔,忽然想起第一卷里自己对她行 “三书六礼” 求婚的场景。那时的她不懂古礼,如今却能跟着他一起,在现代的土壤里,种下古代文明的种子。
棚外的蝉鸣渐渐弱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城市的喧嚣。苏明远握着那块绿豆糕,忽然轻笑 —— 古今之间,或许只差一个愿意较真的人。而他,很庆幸能成为这样的人。
这一夜,《〈千古风流〉服化道考据手册》登上热搜。网友们发现,连剧中路人甲的幞头都分等级,纷纷戏称 “以后看剧得带放大镜”。博物馆的唐代衣冠展参观人数激增,解说员们发现,许多年轻人竟能对着展品说出 “圆领袍”“鱼符” 等术语 —— 这一切,都源于那个在道具间缝鞋头的古代状元。
苏明远坐在保姆车里,看着手机里的消息,忽然想起庆朝太傅的话:“竖子敢尔!” 如今想来,那不是诅咒,而是惊叹 —— 惊叹于他竟能在现代,为古代文明杀出一条血路。
车窗外,华灯初上。他摸着腰间的玉佩,忽然觉得,那些沉睡在典籍里的光阴,正借着他的双手,重新焕发生机。而他,不过是个牵线人,让古今的针脚,缝出一片新的天地。
芒种的月亮升起来了,带着麦粒的香气。苏明远望着月光,忽然轻笑 —— 或许,每一粒文明的种子,都需要这样的时光来孕育:在现代的土壤里,埋下古代的根,终将长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