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远接到《古人生活》综艺邀约,节目组称:“请您带嘉宾体验真实的古代日常生活。”
首站是陕西农村,他穿着改良汉服下车,看见嘉宾们对着土灶发愁:“今日咱们按《齐民要术》春耕,先整地,再播种。”
“苏老师,直接用拖拉机不行吗?” 某流量明星擦汗问道。
第九十一章 春泥半墒试犁铧
谷雨过后的关中平原泛着潮意,苏明远站在田埂上,望着远处起伏的麦浪,忽然想起庆朝太学的农学课 —— 那时先生带他们去观 “籍田礼”,天子扶犁三匝,学子们捧着《泛胜之书》在旁记录,土腥味混着墨香,竟比御花园的花香还要亲切。
“苏老师,咱今儿真不用拖拉机?” 流量明星小郑抹了把汗,防晒霜在下巴上堆出一道白痕。他穿着节目组准备的改良汉服,宽袖却挽得老高,露出手腕上的智能手表 —— 那是他偷偷戴上的,说是 “怕错过粉丝打榜”。
“《齐民要术》有云:‘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苏明远弯腰拾起一块土坷垃,在手里碾成粉末,“此乃黄绵土,宜深耕一尺五寸。若用铁器翻耕,必损土气 ——” 他忽然看见小郑盯着手表发愣,不禁轻笑,“公子且看这土色,可比‘热搜’的颜色厚重些?”
周围爆发出一阵哄笑。林婉儿穿着粗布襦裙过来,裙摆上沾着方才踩的泥点,像撒了把碎金:“苏状元,别为难孩子们了。你且说,这‘耦耕’之法,究竟怎么个‘耦’法?”
“需两人共执耒耜,” 苏明远从道具堆里搬出木制农具,耒头的弧度还带着新削的木香,“前者挽绳引犁,后者扶柄深耕,如‘左契右券’般合契 —— 婉儿姑娘可愿与某试上一试?”
“得,您这是要考我‘井田制’啊!” 林婉儿笑着接过耒耜,却因农具太重踉跄半步,广袖扫过苏明远腰间的玉佩,“说好了,耕错了可不许用《礼记》罚我。”
“某岂敢?” 苏明远退后半步,示意她站在左侧,“姑娘只需随某口令,‘一推二压三提’——” 他忽然注意到小郑正对着镜头比耶,不禁摇头,“公子且收了那‘比心’手势,此刻当学‘负耒而耕’,方合古人气象。”
“好嘞!” 小郑嬉笑着放下手,却在握住耒耜时惊呼,“这木头怎么这么糙?古人就用这东西种地?”
“糙则糙矣,却能养人,” 苏明远轻抚耒柄上的木纹,想起第一卷里自己用树枝串烤 “古法鸡” 的场景,“某初到现代,连塑料勺子都当‘玉柄’研究,如今方知,真正的好物,不在精致,而在合用。”
导演组在田埂上支起摄像机,镜头里,苏明远与林婉儿共执耒耜,青衫与襦裙在春风里轻轻扬起。他喊着 “起 —— 推 ——” 的号子,声音里竟带出几分庆朝农夫的苍凉。林婉儿跟着他的节奏弯腰、压柄,忽然想起第三卷里他们拍吻戏 NG 三十次的场景 —— 那时的他连牵手都要查《仪礼》,如今却能在泥地里与她共耕,这般反差,倒比任何剧本都动人。
“停!” 导演的喇叭响起,“苏老师,您这号子是哪儿学的?怎么听着像秦腔?”
“此乃‘邪许’之声,” 苏明远直起腰,额间已布上细汗,“《淮南子》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某方才念的,正是《击壤歌》的调子。” 他忽然看见小郑蹲在田边玩手机,“公子若觉得累,可学古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不过此刻无月,且荷耒而归如何?”
“苏老师,我错了!” 小郑慌忙起身,却被田埂上的土块绊倒,一屁股坐在泥水里,惹得众人笑出眼泪。苏明远伸手扶他,却故意用了几分 “古人蛮力”,竟把小郑扯得一个趔趄,两人差点一起栽进犁沟。
“小心!” 林婉儿惊呼,耒耜却在此刻陷入土中,竟犁出一道笔直的垄沟。苏明远望着那道新翻的泥土,颜色深如墨玉,忽然想起第四卷里自己用算珠反击杀手的场景 —— 原来无论古今,人的智慧与力量,都藏在这一推一拉之间。
午后的阳光越发浓烈,节目组安排了 “古法灌溉” 环节。苏明远望着木桶里的清水,忽然想起庆朝国子监的泮池,每逢春秋祭祀,学子们都要以池水净手,谓之 “澡身浴德”。
“灌溉需用‘戽斗’,” 他示范着用绳子系住木桶,“两人对站,如‘执柯伐柯’般协调 —— 小郑公子,可愿与某共执此‘柯’?”
“得,我这‘流量’今天算是‘流’在泥里了。” 小郑苦着脸过来,却在接绳子时故意松手,木桶 “扑通” 掉进水里,溅起的水花糊了苏明远一脸。
“竖子敢尔!” 苏明远下意识用《三国演义》里的台词,却在看见小郑惊慌的表情时忍俊不禁,“某乃效仿古人‘戏谑不虐’,公子莫怕 —— 且看这水,如何‘周流不息’。”
他弯腰拾起木桶,指尖触到桶壁上的木纹,忽然想起第五卷里自己在演唱会用编钟合奏电子乐的场景 —— 古今之物,竟在这泥土与墨香中,有了奇妙的共鸣。
灌溉结束时,众人已是满身泥泞。林婉儿看着苏明远发间的草屑,忽然想起第一卷里他误把 “电梯” 当 “宫门” 的场景,不禁轻笑:“苏状元,您这‘古人生活’,比拍戏还累啊。”
“累却踏实,” 苏明远望着整齐的垄沟,想起李芳曾说 “娱乐圈是浮在空中的”,“某初到现代,总觉得脚不沾地,如今踩在这泥里,倒像是把根扎住了。”
暮色渐起时,节目组在田头摆起 “古人夜宴”。苏明远看着桌上的蒸饼、腌菜,忽然想起庆朝的 “乡饮酒礼”—— 那时的菜肴虽简,却充满人间烟火气。
“诸位且看,” 他举起蒸饼,“此乃‘牢丸’之属,《齐民要术》载‘蒸之,细绢筛面’—— 小郑公子,可敢与某比一比,谁先吃完三个?”
“比就比!” 小郑卷起袖子,却在咬下第一口时皱起眉头,“这饼怎么这么硬?古人就吃这个?”
“硬则硬矣,却能充饥,” 苏明远三两口吃完,拍了拍肚皮,“某曾在太学饿肚子时,连树皮都啃过 —— 公子且想,这蒸饼可比‘热搜’管饱多了。”
众人再度笑倒,田头的篝火将每个人的影子投在黄土墙上,像一幅会动的《耕织图》。苏明远望着跳动的火焰,忽然听见远处传来布谷鸟的叫声,与庆朝的更声重叠在一起。他知道,这不是梦,是真实的古今相遇 —— 在这片黄土地上,在这把耒耜之间,在每个认真活着的瞬间。
夜宴结束时,小郑忽然举起手机:“苏老师,您看!‘苏明远 耦耕’上热搜了!网友说您是‘最会种地的古装男神’!”
“种地乃君子本务,” 苏明远望着手机屏幕,忽然轻笑,“某倒希望,有朝一日,‘热搜’上多些‘深耕细作’,少些‘浮名虚利’—— 就像这土地,总要实实在在,才能长出好庄稼。”
林婉儿望着他被篝火映红的脸,忽然想起他在杀青宴上赠的手抄剧本,想起那些密密麻麻的批注。原来他从来不是在 “演” 古人,而是在用每一个细胞,每一滴汗水,与古代的自己,与现代的世界,真诚对话。
夜风带来些许凉意,苏明远披上襕衫,腰间玉佩轻响。他望着满天星斗,忽然想起庆朝的星空 —— 那时的他,望着星星背诵《甘石星经》,如今却能在现代的田野里,与众人共赏同一片天。
“苏老师,” 小郑忽然开口,声音里少了几分浮躁,“明天还能学别的古礼吗?”
“自然,” 苏明远看着他沾满泥土的汉服,忽然轻笑,“明日教你们‘沃盥礼’—— 先净手,再吃饭,省得把‘牢丸’拿成‘手机’。”
众人哄笑起来,篝火噼啪作响,惊飞了栖息在树上的麻雀。苏明远坐在田埂上,摸着耒耜上的木纹,忽然觉得,这一天的疲惫,都化作了泥土里的养分。或许,真正的 “古人生活”,从来不是刻意的模仿,而是对土地的敬畏,对生活的认真 —— 古今皆然。
这一夜,“苏明远 土灶”“耦耕 古法” 等词条霸占热搜。网友们发现,这位古代状元不仅会拍戏、懂礼仪,更能在泥地里种出笔直的垄沟。有人晒出自己跟着视频学耦耕的照片,配文:“原来古人的浪漫,都藏在这一推一拉之间。”
苏明远躺在农家土炕上,听着窗外的虫鸣,忽然轻笑。他知道,明天还有 “古法造纸”“结绳记事” 等环节等着他们。而他,将继续在这现代的田野里,播撒古代文明的种子,静待花开。
谷雨的雨,终究是落下来了。雨滴打在窗纸上,像极了庆朝的夜雨声。苏明远闭上眼睛,任由黑暗将自己包围。在意识模糊的瞬间,他仿佛看见无数双手,在古今的田地里,共同举起了一把耒耜,犁出了一片属于文明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