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
昔日朱元璋在安排这保朱允炆性命的退路时。
虽有布局,但实则是不想要朱允炆启用,因为不启用就代表着朱允炆能够安稳坐在皇位之上。
如若布局的暗部锦衣卫开启了,那就是到了穷途末路之时。
朱元璋心底自然是不想的。
当然!
最为关键的是一点,如若真的顺应了他的安排,保住了性命,那也失去了作为皇帝的尊严,苟且偷生。
这更不是朱元璋想要看见的。
“太祖。”
“木已成舟,希望你在天之灵能够庇护皇上吧。”王钺最后说了一句,直接将朱元璋的画像给取了下来,对着原本挖出来的坑洞里放下,重新合上了石板。
显然。
在这危机时刻。
王钺也不想亵渎到了太祖皇帝的画像。
做完这一切。
王钺才向着密道走去。
而在外冒充朱允炆的太监躬身一拜后,毅然关闭了这密道的入口。
随后。
拿起了早就准备好的火把。
对着这文渊阁各处点去。
火焰逐步蔓延。
皇宫之外。
轰的一声。
原本紧闭的午门,在一声轰鸣巨响之后。
被巨大的冲城锤直接撞开。
里面死死抵挡的禁卫军也被冲开。
而在外。
“将士们。”
“阻挡我军兵锋者,杀。”
张武一声大喝。
作为此番先锋军。
在城内并未遭到多少的抵抗,但是在这皇宫所在,残存的禁卫军则是在疯狂抵抗着。
而这。
在如今的大势面前自然是根本改变不了。
随之张武的一声令下。
大批燕军冲入了皇宫之中,疯狂攻杀。
应天城,北门。
李景隆,朱橞。
两人已经卸了战甲,未曾带兵,恭敬侯在了城门所在。
当朱棣与朱正在一众王卫,亲卫保护下簇拥而来。
身后还有众多战将。
“末将李景隆。”
“臣弟朱橞。”
“恭迎燕王殿下。”
两人来到后,躬身对着朱棣一拜。
“应天啊!”
“本王,终于回来了。”
朱棣抬起头看着这应天城的牌匾,看着如今已经洞开的城门通道,脸上也是带着一种感慨之色。
而此刻。
应天城内。
所有的城防,巡视的军队都已经换上了燕军人马。
毕竟经历过济南府的那一次。
朱棣自然是十分谨慎的,特别是已经到了这最终的关键一步了,没有真正保证安全,朱棣是断然不会入城的。
“曹国公。”
“十九弟。”
“你们能够归降本王,避免兵戈临吾大明都城,也免于刀兵之祸,此功,本王记下了。”朱棣回过神,看着眼前两人夸赞了一句。
不过。
要让朱棣表现出特别笼络的好态度,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虽然这李景隆与朱橞献城有功,但也并非是忠心什么,而是审时度势,知道事已不可为,他们也是为了活命,为了保全家族才会归降。
未来。
对于这些归降之人,朱棣也不会给予多大的重用,只能保他们俸禄一生。
“燕王殿下乃是天命雄主,更是太祖嫡子。”
“今日临应天,也是冥冥之中天注定。”
“大位,当属燕王。”李景隆恭敬的对着朱棣道。
而听到这话。
朱棣眉头一皱,冷冷呵斥道:“本王动兵是为了清君侧,匡扶大明社稷,可不是为了造反谋逆。”
“曹国公休得胡言乱语。”
看着朱棣这样子,李景隆脸上也是一变,立刻点头:“末将胡言。”
“好了。”
“该去见见本王的好侄儿了。”
“还有那些奸佞。”
朱棣眼中闪过冷意,缓缓说道。
目光则是凝视着应天城内,透出了一种期待来。
“传我将令。”
“封锁全城,禁止任何人进出。”
“凡朝廷官吏乃至其家小,一律拿下。”
这时!
朱正开口下令道。
“谨遵大将军之令。”
身后丘福等将当即应道。
随即便纷纷出动。
而李景隆与朱橞的目光也看向了仅仅是与朱棣一步之隔的朱正。
特别是李景隆。
昔日他领兵时也是与朱正交手很多次的,但每一次都是吃了大亏,但今日这一见,也是李景隆真正意义上的见到朱正。
“这位可是朱正将军?”
李景隆带着几分试探的看着朱正问道。
“见过曹国公。”朱正略微一笑,抱拳道。
得到了肯定。
李景隆也是抱拳回礼,脸上也是带着一种感慨:“之前与朱将军多次交手,我都吃了大亏,今日一见,不曾想朱将军真的如此年轻。”
“曹国公客气了。”朱正平静的回应了一句。
这时!
自城内一众骑兵迅速来到了城门口。
“王爷。”
“城中的一切城防都已经接管了,不过在皇宫内还有一些死忠禁卫军正在顽抗,最快半个时辰内就可解决了。”朱高煦来到了朱棣面前,激动的道。
“好。”
听到这。
朱棣满意一笑。
“大将军。”
“随本王一同入城。”
“看看这应天城的风光。”
朱棣转过头,看着朱正道,脸上尽是郑重。
这一路走来。
朱正为他立下了多少战功,又多少次救下了他,这些朱棣都记在了心底。
如今这攻破应天,胜利结算之时,自是要一同的。
“末将自当从命。”朱正大笑着回道。
随即。
朱棣为先,缓缓策马向着城中而去。
朱正则是离朱棣后一步。
在朱正身后则是众将领,还有亲卫,王卫拱卫。
进入城中。
各处街道都值守着燕军将士,整齐而威肃。
整个应天城内都笼罩了一种难言的氛围。
对于燕军将士而言,自然是全军动容,燕王入主应天,自然是宣告着他们已经胜利了,他们都是从龙之臣,有功之士。
随着朱棣进入了城中,那些值守各处的燕军将士们看到后。
“燕王万岁。”
“燕王殿下万岁。”
“万岁……”
无数燕军将士高举着兵器,大声嘶喊着。
每一个将士都是有着无边振奋。
万岁之声。
高呼之声震耳欲聋。
整个应天城内都笼罩了这一股“万岁”之音。
在这阵阵高呼声下。
应天城内无数的百姓躲在家中不敢出来,无人敢出来。
而朱棣则是一步步向着那至高无上的皇宫靠近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