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大秦嬴政的激动。
大明的隆庆皇帝朱载坖则是要淡定得多。
作为在嘉靖年间大放异彩的戚家军辉煌历史,隆庆皇帝自然耳熟能详。
大殿之上。
隆庆帝微微一笑,看着天幕上的部队,他有了对付北方蛮夷的好办法了!
“传旨,命戚继光接管浙兵编排成军,北上蓟州镇守蓟门,防御草原!”
隆庆帝此话一出,众大臣皆是点头,天幕上对戚家军的介绍同样也让他们想起了戚家军的赫赫威名。
众人皆明白,此刻只有戚家军北上才能稳固边防,让边疆重现安宁。
随着小黄门的传旨,接管蓟州的圣旨一路南下,到了戚继光的手中。
与此同时。
大明明熹宗天启元年。
浑河河畔。
是夜,寒风刺骨,一片宁静中,南岸大明的江浙军营中叹息声此起彼伏。
他们是最后的戚家军。
此时戚继光早已去世,缺少了灵魂人物的戚家军,早就不是当年那个战无不胜的铁军。
“陈兄,明日便是决战,你我各自保重!”
大帐中,戚金面露难色。
看了一眼天幕上往日戚家军的荣光,脸上挂着一丝苦笑。
他有预感,明日之战后......
戚家军,恐怕会荡然无存。
坐在他对面的陈校尉,陈策同样也是苦笑一声。
微微点了点头。
他知道戚金的意思。
即便他们在这浑河边再怎么坚持也不会有援兵来救。
就连现在和川军、辽军组成的防线并不牢靠。
皆是各自为战,人心涣散。
陈策紧握手中剑柄,眼神坚定。
“戚金兄,无论明日如何,我都要让敌人知道,戚家军的名号,不容轻辱!”
寒风中,战鼓声渐起,浑河北岸白杆军的号角已然吹响。
后金的部队已经冲进了北岸阵地,厮杀漫天。
不多时,北岸白杆军皆是被消灭殆尽,后金的铁骑如狂风暴雨般席卷南岸。
“架好火炮!”
“火器准备!”
“开火!”
一声令下,火光冲天,隆隆炮声震撼着大地,浓烟弥漫中,戚家军的火炮部队射出一排排炮弹。
后金渡河部队损失惨重,但依旧强攻南岸。
明军的弹药在后金一次次的强攻下消耗殆尽。
戚家军再也没了远程的优势,很快便进入了白刃战。
“摆阵!”
戚金一声令下,戚家军士兵迅速集结,长矛如林,盾牌成墙,昔日用来对付倭寇的阵法,再次被搬上战场。然而,面对骑兵的冲击,鸳鸯阵显然不适用。
戚家军死伤惨重,陈策怒吼着指挥,带领残余的戚家军士兵拼命抵抗。
“兄弟们!”
“为了戚家军的荣耀!为了我们的妻儿不被辱!”
“杀!!!”
硝烟中,昔日的戚家军仿佛回来了,他们杀声震天。
而他们面对的是后金最为精锐的部队。
几次骑兵冲锋后,战场上再也没了活着的明军。
陈策、戚金等一众将校战死,戚家军全军覆没,自此,戚家军成为历史的绝唱。
......
大唐。
李二凤位面。
李二凤眉头紧锁,天幕上对于戚家军的介绍他也看完了。
其中倭寇二字的出现,让李二凤心里一沉。
“这些寇奴好大的胆子!”
“竟然敢扰我后世的边境,来人啊,把倭国的使者给朕带上来!”
“朕要亲自问问他们,来我大唐学习技术究竟是何等居心!”
李二凤冷哼一声,威严的声音仿佛能刺破空间,竟然让还在驿馆休息的寇国使者,打了一个冷战,心中不免焦躁起来。
大清位面。
乾隆坐在御案后,身旁站着一名俊美男子,这俊美男子便是和珅。
“这前明竟然上榜了两次?”
“它凭什么,这让我大清的脸面何在?”
“主子息怒,前明就是上榜两次又如何?这江山还不是被我大清坐下了?”
“我大清的八旗铁骑,必然是高居榜首!”
“主子勿急,静待即可。”
乾隆听罢,嘴角泛起一抹笑意。
是啊,你明朝上榜两次又如何?
这江山你终究没能守住!
朕要让天下人皆知,大清之威,非前明可比!
想到这,乾隆不禁期待起来,他大清的铁骑究竟能排到第几名。
......
天幕上。
画面还在继续。
戚家军结束,第五名来袭。
只见天幕上浮现出新的画面。
【第五名:八旗军】
【八旗军,乃是大清最强的战斗部队,更是大清王朝的基本盘。】
【曾经以六十个重甲步兵,击退五百多个明军步兵。】
【起初八旗军人员稀少,女真部落里全民皆兵,因祖先是游牧民族从而擅长骑射,得益于时代的进步他们的军队也装备了先进的火器。】
【在八旗军中,不仅有骑兵和步兵还有火器和工程部队。】
【在八旗军入关的早期战斗力较高,在入关后由于缺少了强敌磨炼,到了中期,八旗军也逐渐走向末路。】
......
大清位面。
乾隆一脸鄙夷。
“这什么狗屁排名?”
“低了!朕的八旗兵怎么可能是第五?”
“大清的精锐部队,不说榜首,至少也是前三才对!”
说完,乾隆郁闷地甩了甩袖子,满脸不悦。
和珅见状,立刻上前安慰:“主子,天幕的排名不足为信,前明都在我大清的铁骑下荡然无存,这排名不过是无稽之谈。”
“黑榜,绝对是黑榜!”
和珅的一番话,让乾隆感觉好受一些。
实事求是,他大清不管怎么样,确实是打败了前明,坐下了江山。
反观这天幕,多少有在黑他大清的嫌疑。
顿时,乾隆鄙夷的目光更重了一分。
......
大明位面。
已经在风中摇曳的大明,即将落幕。
作为最后一个天子守国门的崇祯帝此刻正注视着御案上的一份边关奏折,眉头紧锁。
对于天幕上的那些事他根本没有时间去看,全凭他手下的太监给他汇报,记录。
当他听到大清铁骑六十人破自己军队五百人的时候。
整个人都蒙了,短暂的失神后,崇祯帝怒火中烧,一拳砸在御案上,奏折散落一地。
“袁崇焕他们都是废物吗?”
“一群没用的东西!”
“朕要撤了他们!”
然而,这份怒火并未能挽回大明的命运,袁崇焕等人亦非无能之辈,但面对内外交困,已是无力回天。
可这些崇祯帝他在皇城里看不见,而且他所有的政令几乎成了东林党要挟边疆的工具。
对东林党有用的,他们便发出去,对东林党有害的,别想出这皇城。
就在这样的境地下,即便崇祯帝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扭转乾坤。
而在大明的另一个位面。
万历年间。
万历皇帝,朱翊钧随便瞥了一眼天幕而后又陷入温柔乡中。
而一旁散乱的奏折中赫然写着努尔哈赤封龙虎将军的字样。
而在下方用朱红笔墨写着一个大大的准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