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啥事。”贾东旭无奈的道:“你也知道我妈那人的脾气,整天唠唠叨叨的,我听着烦,这不寻思着出去透透气儿吗。”
“嘿嘿!”刘清儒走上前,搂住他的肩膀嬉笑着道:“张婶儿又在唠叨个啥?你给哥学学呗!”
贾东旭她妈,名叫张翠花,院里人都管她叫贾张氏,这位可是这座四合院里的一大乐子人。
她本人不但长得又矮又胖,还仗着自家是个带娃的寡妇,又有对门易中海的帮衬。
在这院儿里是从来都不讲道理的,撒泼打滚指着别人鼻子骂娘,这都是基本操作。
动不动就抱着贾东旭他爹的灵位,堵在别人家门口施法招魂。
嚎起丧来嗓门大得不得了,整个院子里没人愿意招惹她。
不过话又说回来,那位老贾到底是死没死,还真没人能知道个准信。
“还能是个啥。”贾东旭低垂着脑门嘟囔道:“不就是嫌我只吃闲饭,不交钱呗!”
听了这话,刘清儒在心里嘀咕道:“活该。”
平日里,他这位贾家老弟,总是有意无意的在他跟前说什么,他师傅对他有多好,他妈又是有多心疼他。
那种优越感,每次都让刘清儒想要揍他一顿的冲动。
说实话,小时候他俩的关系还是挺不错的,但等他们慢慢长大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也许是各有各的心思了,也许是看着刘清儒家的条件太好了,他心里的不平衡在作祟。
“这有啥?”刘清儒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哥我想听我妈唠叨两句,还听不到呐!你就知足吧。”
“婶儿唠叨你,跟我妈唠叨我能一样吗?”贾东旭翻着白眼道:“婶儿那会对你有多好,当谁不知道似得。”
“得嘞!”刘清儒不耐烦的摆摆手道:“你爱上哪儿上哪去,你哥我这还有事儿要办呢,没工夫陪你瞎聊。”
话音落下的时候,他人已经穿过了垂花门。
身后跟着的贾东旭,一直盯着他握在手里的布袋子,心里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
出了四合院大门,刘清儒也没有走太远,他找了个背人的地方,就开始倒腾起粮食来。
空间里的粮食都是五斤重,他直接袋口对袋口倒个个就成。
倒完粮食他也没急着回去,而是沿着巷子,好好瞅了瞅各个胡同的不同之处,领略了一番南锣鼓巷的人情风貌。
南锣鼓巷,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它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全长787米宽8米。
南锣鼓巷是条互通的巷子,它的走向独具特色。
它东西两侧平行分布着诸多胡同,宛如棋盘般规整又充满灵动。
它的东侧,是一条条胡同,从南锣鼓巷主干道有序延伸向东。
帽儿胡同像是一位优雅的长者,不紧不慢地蜿蜒向东,它与南锣鼓巷在静谧中交汇,承载着历史的深厚韵味。
宽街儿胡同则带着几分活泼,以较为开阔的姿态向东延展,与周围的胡同交织出别样的街区脉络。
西侧的胡同也毫不逊色。
蓑衣胡同犹如一条隐匿的丝带,自南锣鼓巷悄然西行,曲曲折折间尽显古朴。
黑芝麻胡同似是充满故事的小径,沿着它西行,仿佛能听见岁月的低语。
这些互通的巷子走向丰富多样,有的笔直开阔,让阳光毫无保留地洒在青砖灰瓦之上。
有的则婉转曲折,给人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它们相互连通,构成了一个庞大又精巧的胡同网络。
漫步其间,时而在南北走向,时而拐进东西走向,每一次转弯,仿佛是在一幅历史与文化交织的画卷中穿梭。
▁
回去的时候,刘清儒左手拎了半袋子小米,右手拎了半袋子二合面。
这个二合面,是一半白面一半玉米面合成的,玉米面糖分太高,单独做馒头太黏,最好还是掺点白面为好。
到家的时候,陶小蝶抱着孩子早已是望眼欲穿。
当她看到刘清儒跨进垂花门的那一瞬,一双水汪汪的美眸中,迸发出的是惊喜之色。
这双眸子,亮的好似一对,驱散了春寒的小太阳一般。
民以食为天,天底下的老百姓都怕饿肚子,何况是她,这个如同蝼蚁般,泯灭在城市角落里的小女人。
“这是出去了?”手里拎着个烧水壶的杨瑞华,站在自家门口的廊檐下开声问道。
她瞪着一双探究的眼睛,打量着刘清儒手里的粮食袋子。
东厢房廊檐下站着的漂亮女人,庭院中走着的俊朗少年,她全都看不见。
“对。”刘清儒脚步不停的应道:“家里快要断顿了,出去买了点儿续命的粮食。”
“那还真是…该买。”
能让人背脊生芒的眼神,一直到刘清儒进屋后才消失,同时消失的还有两个人的尬聊。
腾空书架下面的柜子,刘清儒把两个粮食袋放进去后,交代道:“往后喝粥就煮小米粥,别舍不得放米。
这二合面做面条做馒头都成,该吃吃别省着。”
“我…我知道了。”陶小蝶吞咽着唾沫,有些结巴的道:“中…中饭你想吃啥,我这就去做。”
她实实在在被两袋子细粮给震惊到了,她从来没有一次性见到过这么多细粮。
在她有限的认知里,不管是谁家买粮都不会这么奢侈的,这个年月的老百姓吃粮,都是以棒子面为主。
细粮不是买不起,而是买不到,当然,大部分人主要还是舍不得。
华夏老百姓省钱省粮的美德自古就有,人们一直都有“留点余钱防身,家有余粮不慌”的观念。
▁
“吃面条吧。”刘清儒伸手接过孩子道:“切点土豆条跟酸菜,多放点油炒一下,咱拌着吃。”
“好。”陶小蝶欢快的应了一声,几乎是小跑着出了堂屋门。
刘清儒坐到椅子上,想着要不要打上几个上翻盖带锁的柜子,有了那种柜子装米面,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关键柜子还装的多,用起来也方便,上了锁还安全。
他还没想好,陶小蝶怀里抱着个和面盆,盆里还放着一块布和一个碗,轻轻盈的走了进来。
她走到书架旁蹲下身子后,把面盆放在了一旁,拿起碗在面袋子里挖了一碗面出来,倒进了面盆里。
她手里拿着空碗,回头瞅了一眼刘清儒,犹豫着要不要再多挖一些。
刘清儒哪能不知道她是什么心思,他直接开口道:“不够就挖,往后可不许饿肚子。”
听到刘清儒的话,她不再犹豫的又挖了半碗出来,直接连碗带面,一起放进了面盘里。
又用那块布,整个把面盆给盖了起来,做完这一切她才应声道:“知道了。”
她说话的语气中带着轻快,眼眸中闪烁着亮晶晶的光芒,那是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光芒。
她从刘清儒的话语中,听出了明确的意味,往后不许饿肚子,那她还会饿肚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