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义推了推眼镜,走到实验台前,拿起另一片样品和一块普通玻璃,开始用他那带着些书呆子气的、却异常清晰的语调讲解起来:
“明总,没错,我主要研究方向是化学钢化,也称为离子交换强化。”
他拿起那片样品,对着灯光:“您看,这片和普通玻璃看起来区别不大,但它的强度、特别是表面硬度和抗冲击性能,理论上应该远远超过普通玻璃,甚至比常见的物理钢化玻璃在某些方面更有优势。”
“它的原理……”赵学义拿起一个烧杯,里面有些白色粉末:“核心是离子交换。我们用的基础玻璃是特殊的碱铝硅酸盐玻璃,里面含有钠离子(Na?)。我们把玻璃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当然远低于玻璃的软化点,然后浸泡在硝酸钾(KNo?) 熔融盐里。”
他指着那个自制设备的不锈钢槽:“就在这里进行。高温下,玻璃表面的钠离子(Na?)活性增强,会扩散出来,熔盐里更大的钾离子(K?)则会扩散进去,取代钠离子的位置。”
他用手比划着,试图让过程更直观:“因为钾离子(K?)的半径比钠离子(Na?)大,它挤进玻璃网络的空隙里,就像很多小楔子打进了表面,导致玻璃表面产生一层极高的压应力(pressive Stress),而内部则产生相应的张应力(tensile Stress)来平衡。就是这层强大的表面压应力层,像一层看不见的铠甲,极大地阻止了表面微裂纹的产生和扩展,从而赋予了玻璃超高的强度。”
明朗听得极其认真,不时点头。
他虽然是重生者,知道结果,但对具体原理和工艺细节并不精通。
赵学义的讲解深入浅出,让他理解更深刻了。
赵学义越说越投入,语速也越来越快:“化学钢化的好处很多: 第一,强度提升极大:表面硬度可以达到普通玻璃的5-8倍甚至更高,非常耐刮擦。抗弯曲强度、抗冲击强度,特别是抗摔落性能,非常好。 第二,不会变形:整个过程温度较低,不会像物理钢化那样引起玻璃平整度变化,光学性能优异,非常适合做屏幕。 第三,可以做得很薄:即使很薄的玻璃也能进行有效强化,这是物理钢化难以做到的,符合电子产品轻薄化趋势。 第四,后期加工灵活:强化后如果小心处理,仍可以进行切割(虽然切割边强度会下降),给了设计更多空间。”
但他随即语气又低沉下来,指了指实验台和设备:“但是……难点也很多。比如熔盐配比和纯度、加热温度和均匀性的精确控制、浸泡时间的把握,都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离子交换层的深度(doL - depth of Layer)和表面压应力值(cS - pressive Stress),这两个参数直接决定最终的强化效果。”
他拿起一片边缘有些崩缺的样品,叹了口气:“还有就是玻璃原片的质量也很重要,杂质、气泡都会成为应力集中点,导致强化失败甚至自裂。我现在用的还只是厂里生产的最普通的钠钙玻璃,效果……效果很不理想,良品率很低。需要定制专门的铝硅酸盐玻璃原片,但厂里……根本不支持。”
他最后总结道,语气带着一丝不甘和沮丧:“所以,明总,理论上路径是通的,实验室阶段也能做出一些性能有提升的样品。但距离稳定的、可以批量生产的商品级化学钢化玻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工艺参数需要大量实验优化,设备需要改进甚至重新设计,原材料也需要解决……至少还需要几个月时间的不间断投入和试错,才……才可能看到点希望。”
说完这些,他像是耗尽了所有力气,又变回了那个有些拘谨和忐忑的技术员,小心翼翼地看着明朗,等待着他的判决。
他害怕对方听到“几个月”、“投入”、“试错”这些词后,会像以前的厂领导一样,立刻失去兴趣,认为他是在浪费钱。
身后的工人们听得云里雾里,只明白了“很难”、“要很久”、“要花钱”,都不由得暗自摇头,觉得这“赵疯子”果然还是在搞些不切实际的东西。
王长林也面露难色,准备上前打圆场。
然而,明朗的反应再次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他没有丝毫失望,反而猛地一拍大腿,脸上绽放出巨大的、兴奋的笑容!
“太好了!赵工!你他妈真是个天才!”明朗的夸奖简单粗暴,却充满了力量:“原理清晰,难点抓得准!要的就是这个!”
他环视这个破旧的实验室,目光灼灼,仿佛看到了最先进的研发中心:“不就是时间、钱、设备、材料吗?老子有的是!”
他猛地转向赵学义,语气斩钉截铁:“赵工,听着!从现在起,你不是一个人了! 第一,我立刻给你拨款……先五十万!不,一百万!作为项目启动资金!你需要什么试剂、什么原材料、什么仪器,尽管去买!买最好的!国内没有就进口! 第二,这个鬼地方不能待了!太危险!钱胖子!”
他扭头喊道。
钱金杉赶紧挤上前:“明哥您吩咐!”
“立刻!就在厂里找一间最好的、最宽敞明亮的仓库或者车间,马上打扫清理出来!通电、通水、通风!给赵工做新的实验室!需要什么基础改造,立刻找人施工!”
“第三,人手!赵工,你看厂里还有没有懂点技术、手脚麻利、愿意跟你干的年轻人?随便你挑!给你配助手!如果没有,我让高艺文立刻去大学里招应届毕业生给你打下手!”
“第四,设备!你这套土法炼钢的设备有功,但该升级了!你把需要的设备清单、技术要求列出来,我让季方语去联系国内外的设备厂商,买!或者咱们自己仿制改进!”
一连串的命令,如同狂风暴雨般砸下来,不仅把赵学义砸懵了,把王长林和所有工人都砸懵了!
一百万?新实验室?配助手?买新设备?
这……这待遇……厂里以前的总工都没享受过啊!
就因为这“赵疯子”几句听起来玄乎的理论和一堆破玻璃片子?
赵学义张大了嘴巴,厚厚的镜片后面,眼睛瞪得滚圆,整个人都呆住了,仿佛被巨大的幸福砸晕,一时无法思考。
明朗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前所未有的认真:“赵工,不要怕失败,不要怕花钱!我就一个要求:抓紧时间!把你说的那几个月时间,尽量缩短!我需要尽快看到能量产的、合格的、能用在高端电子产品上的化学钢化玻璃样品!这不是请求,这是最重要的战略任务!明白吗?”
赵学义看着明朗那无比严肃和期待的眼神,一股从未有过的热流涌上心头,冲散了他所有的委屈、孤独和困顿。
他猛地深吸一口气,用力地、重重地点头,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
“明总!我……我明白!我一定尽全力!绝不辜负您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