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侯天凌,李默就不由想到黄继学。
因为黄继学的几个至交好友之中,侯天凌就是其中之一。
有着黄继学作为桥梁,两人的关系也近了不少。
“侯主任,这是要抓我去办案?”
李默开玩笑说道。
侯天凌笑了一声:“现在谁敢抓你,你可是当代包拯。”
听到这个调侃,李默赶忙摆手:“千万别说这个事了,我算是怕了。”
“现在知道怕了,不过你放心,没有什么坏事。蒯书记要见你,你跟我一起吧。”
侯天凌将李默带到了省纪委蒯书记的办公室。
李默也不知道,这个笑面虎见自己,是什么事情。
难道是王东生的事情,蒯书记也是旋涡中的人?
蒯书记调入安北也有十年时间,说不定的确跟那些人有交集。
不过从这一次省纪委办案来看,蒯书记也不大可能与王东生有什么很深的联系。
见到蒯善济的时候,蒯善济正在与办案人员交流案情。
李默隐约听到了王东生的名字,不过随着两人进来,交流就停下了。
李默乖乖上前:“蒯书记,您好。”
蒯善济点了点头,让李默坐下。
侯天凌也没有离开,他也坐了下来。
“这一次闲置资产案子,你做得非常好。我也看了网上那些舆论,我觉得总体来说,说得都是正确的。”
没想到,蒯善济直接点出了网上的舆论事件。不过从他的态度来看,不像组织部那边觉得是个麻烦。
其实想想也能明白,组织部那边是觉得,网上夸张的舆论,把李默托得太高。而且也引起了争论。
例如常溪县的发展,都知道李默做出了很大的功劳。可是也不能将这些功劳,全部都归功于李默的头上。
这对领导班子来说,是一种不公平。
更何况,原本组织就准备提拔李默了,现在把李默放在了聚光灯下。目前来看,说的都是好事。可后面口碑反转了,组织工作就变得很被动了。
特别是省领导对李默的看法,也随着这件事变得复杂了,这让他们的工作非常难做。
省纪委这边却不然,通过这一次的舆论,省纪委始终保持着正面的形象。而且这个事情关注度高,他们这些办案人员与有荣焉。
所以两边的看法,可以说是截然相反。
李默对此不好评价,正如跟秦三水所说的,他之所以没有对舆论进行控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为了王东生的案子。
张胜昔都打电话来找自己了,李默知道背后关注这个案子的很多。
所以面对网上舆论,李默没有接招,反而通过这件事转移了一些人的视线。这才在几天的时间内,完成了最后一部分材料的收集工作。
不过这件事,肯定要受到反噬的,这是人力不可为的。哪怕省纪委这边认可,也没有用。
更何况人事权这一块,省纪委也就是林爱民有一票而已。
李默说道:“是对是错,自有公论。不过蒯书记能够对我认可,我已经很高兴了。至少说明我走的路,是对的。”
蒯善济点了点头:“不仅你选的路是对的,而且在这件事上,看出了你的品质。这一次你的工作岗位要有变化,有没有考虑过,来我们省纪委。”
这番话,让李默确实有些吃惊。
这个情况可不多见,尤其是自己这个级别,要是来了纪检系统,那也不可能从头做起。更何况,缺乏相关专业背景或工作经验,这是自己的一大障碍。
就凭自己的品性好,省纪委竟然能够为自己降低门槛?
在安北历史上,这样跨系统调动的确存在,不过大多是特殊情况。
“蒯书记这个提议,确实让我没有想到。我不知道你们为什么会选择我?我没有工作经验,很多工作只怕短时间内无法胜任。”
李默知道自己调动岗位是即将发生的事情,但是没有想到省纪委会对自己有想法。
蒯善济淡淡一笑:“咱们也打过好几次交道了,属于相互了解。而且你对纪检这一块虽然没有什么经验,可是经你手的案子,可以说我们都研究过。可以说你不仅是一个将才,更是一个帅才。”
这倒不是蒯善济吹捧了,李默从老山县的时候,就有一些案子上达天听。从水沙乡事件到石碑镇事件,后来又参与进了江北矿业公司事件。
用蒯善济的话来说,那就是打过很多次交道了。
可仅仅因为这些,省纪委就会对自己打开大门,这也是李默所想不通的。
侯天凌在一边说道:“你就放心吧,我们对你的了解,不局限于这几个案子。你平时工作作风还有一些习惯,我们都有所了解。”
李默有些纳闷,可是随后就想到一个人,那就是郑颖怡。
郑颖怡是从省纪委下去的,她对自己自然比较熟悉。
而且方启明也跟自己说过,郑颖怡跟某些领导关系很近。
现在看来,很有可能就是跟蒯善济了。
所以蒯善济了解自己,不光是通过案子,也通过郑颖怡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他们想要吸纳自己,大概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之前听方启明的意思,郑颖怡跟某大领导关系暧昧。现在看来,只怕是谣传了。如果蒯善济真的跟郑颖怡有什么不能明说的关系,侯天凌也不敢当面明示了。
“当然还有一个更加关键的原因,你现在受到舆论的影响,对于其他系统来说,你过于高调了。可是对我们这边来说,反倒是一件好事。这样的资历,更加有助于你获得别人的认可,也更加能够震慑一部分人。”
经过蒯善济这么一解释,李默没想到,自己反倒在这里,成了宝贝疙瘩了。
还别说,李默也有些心动。按照自己的性格,到这里来,反倒容易有些作为。
这还不是李默自己吹,他办案这一块,那是有口皆碑的。甚至可以说,李默真要进入了省纪委,那么很多人都睡不着觉了。
正如江北如今的一把手林立风,他就属于典型的名声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