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掏出手机,看着沈音音的号码,最终还是没有拨出去。有些事情,还是让它永远埋在心里比较好。
沈音音和陆景琛带着小包子来到山区的第三天,网络上的风波不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妈妈,这里的小朋友为什么穿得这么少?”小包子拉着沈音音的手,指着远处几个衣着单薄的孩子。
沈音音蹲下身子,轻抚着儿子的头:“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钱买厚衣服,所以妈妈要把温暖的衣服送给他们。”
“那我的玩具也可以给他们吗?”小包子眨着大眼睛。
陆景琛走过来,把儿子抱起来:“包子真懂事,爸爸为你骄傲。”
正在这时,村长匆匆跑了过来:“沈总,陆总,不好了!”
“怎么了?”沈音音连忙问道。
“刚才有记者来了,说要采访物资发放的情况。但是他们问的问题很奇怪,一直在暗示这些物资有质量问题。”村长擦着汗,“村民们都被搞糊涂了。”
陆景琛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记者现在在哪里?”
“在村委会那边。”
“我去看看。”陆景琛把小包子交给沈音音,“你们在这里等我。”
沈音音拉住他的手:“一起去吧,这是我的事情,我不能躲在你身后。”
---
村委会里,几个拿着摄像设备的记者正在采访村民。
“大爷,您觉得这些衣服质量怎么样?会不会不保暖?”一个年轻的女记者把话筒伸向一位老人。
老人有些紧张:“衣服…衣服挺好的,很厚实,我们都很感谢沈总。”
“但是网上有人说这些都是劣质产品,您真的确定质量没问题吗?”记者继续追问。
老人被问得有些慌乱:“我…我不知道什么劣质不劣质的,反正穿着很暖和。”
这时,沈音音和陆景琛走了进来。
“请问你们是哪家媒体的记者?”陆景琛直接问道。
女记者转过身,看到陆景琛时明显愣了一下:“您是…陆总?”
“我是陆景琛。”他的声音很冷,“请出示你们的记者证和采访许可。”
女记者有些慌张地掏出记者证,但陆景琛只看了一眼就皱起了眉头。
“《都市真相》?这是什么媒体?我怎么没听说过?”
“我们是新成立的自媒体平台。”女记者强作镇定,“有合法的采访权利。”
沈音音走上前:“既然是来采访的,那我作为当事人,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我。”
女记者眼中闪过一丝得意:“沈总,网上有很多人质疑您这次公益活动的真实性,说您采购的物资都是劣质产品,您怎么回应?”
“很简单。”沈音音神色平静,“所有的采购清单和质检报告我都可以公开,欢迎任何人监督。”
“但是有人拍到了您采购物资的照片,显示质量确实有问题。”女记者拿出手机,“您看这些图片…”
陆景琛接过手机看了一眼,冷笑一声:“这些照片是在哪里拍的?”
“这个…我们不方便透露消息来源。”
“不方便透露?”陆景琛的声音更冷了,“那我告诉你这些照片是在哪里拍的。这是三个月前某个批发市场的照片,跟我们这次采购的物资没有任何关系。”
女记者脸色一变:“您怎么知道?”
“因为我让人查过了。”陆景琛掏出手机,“而且我还查到了更有趣的事情。你们这个所谓的《都市真相》,注册地址是个虚假地址,法人代表也是用的假身份证。”
现场瞬间安静下来。
沈音音看着那几个记者慌张的表情,心里已经明白了:“看来有人花了不少钱来黑我。”
“沈总,您这是在质疑我们的专业性吗?”女记者还在强撑。
“我不是在质疑,我是在陈述事实。”沈音音拿出一份文件,“这是我们采购的所有物资的质检报告,每一件商品都有正规的质量认证。如果你们真的是正当的媒体,应该先核实这些信息,而不是拿着假照片来造谣。”
村长看不下去了:“你们这些记者太过分了!沈总给我们送来这么好的东西,你们还要诬陷她?”
“就是!”其他村民也纷纷附和,“这些衣服我们都试过了,质量特别好!”
“我孙子穿上新棉袄,高兴得不得了,你们凭什么说是假的?”
面对村民们的指责,那几个假记者终于撑不住了,匆匆收拾设备准备离开。
“等等。”陆景琛叫住了他们,“既然来了,就不要急着走。我已经报警了,相信警察会很有兴趣了解一下你们的真实身份。”
---
半小时后,警察赶到现场,将那几个冒充记者的人带走调查。
村委会里重新安静下来,村民们围着沈音音和陆景琛,眼中满是感激。
“沈总,真是太感谢您了。”村长握着沈音音的手,“要不是您,我们这个冬天不知道怎么过。”
“这是我应该做的。”沈音音笑着说,“看到大家穿上新衣服,我比谁都高兴。”
小包子从陆景琛怀里挣脱下来,跑到一个小女孩面前:“姐姐,这个洋娃娃送给你。”
小女孩怯生生地接过洋娃娃,眼中满是惊喜:“谢谢小弟弟。”
这温馨的一幕被村民们用手机拍了下来,很快就传到了网上。
---
与此同时,沈音音公司的员工们也没有闲着。
“这些人太过分了!”市场部的小王愤愤不平地说,“居然敢造谣中伤沈总!”
“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公关部主管站起来,“沈总为了公益事业付出这么多,我们作为员工,有义务为她澄清事实。”
很快,公司的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长文,详细说明了这次公益活动的每个环节,并附上了所有的采购清单、质检报告和物流记录。
同时,参与物资采购的供应商们也纷纷站出来作证,证明所有商品都是正品,质量完全符合标准。
更让人意外的是,山区的村民们也开始在网上发声。他们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着收到物资时的感动,用手机拍摄的视频展示着物资的真实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