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荒裂谷,风不再裹挟着硫火的焦灼气息。自地底袅袅升腾而起的灵流,仿若银线,丝丝缕缕地缠绕于导引网的节点之间,以一种舒缓的态势缓缓流转,宛如天地间新添了一道富有韵律的呼吸脉搏。刘镇天静立于浮空平台的边缘,身着玄袍,纹丝未动,然而其玉佩中的树芯光影却微微起伏,仿佛在与某种遥不可及的节奏悄然共鸣。
他并未回头,只是平静地说道:“数据已趋于稳定。”
此时,林远正站在控制阵前,手指在虚影界面上精准地点触。三百六十个导引节点的运行状态有条不紊地排列呈现,绿色光点无一熄灭,显示出系统良好的运行态势。他深吸一口气,声音虽不大,却清晰地传至身后众人耳中:“溢出灵能的采集效率,已达到预估值的百分之九十八点六。分流模型的运行状况为零损伤。”
在平台的另一侧,几位来自大炎大陆的阵法师正围绕着一块灵石记录板低声探讨。其中一人指着图谱,神情严肃地说道:“这灵流的活性过高,与普通的死矿截然不同。若贸然强行截断主脉,极有可能激怒地脉意志。” 另一人则摇头反驳:“但我们大炎重建九城,迫切需要稳定的灵源供应。不能仅仅强调对天地的敬畏,而忽视了实际的需求。”
地星代表身处稍远的观测区,手中紧握着一枚微型芯片探测器。其屏幕上跳动的波形与地星灵网极为相似,却又多了一层难以解析的独特韵律。他低声对身旁的同伴说道:“这绝非普通的资源…… 它更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仙界旧族的几位长老并肩而立,神色颇为复杂。他们曾经质疑刘镇天以傀儡操控灵脉的行为,认为这是 “亵渎天道” 之举。然而,眼前的灵流不仅未出现紊乱,反而在导引过程中自发梳理出更为优化的路径,甚至隐隐对操控阵列产生反哺作用。其中一位长老不禁轻叹:“这并非掠夺…… 倒更像是一种交换。”
刘镇天终于缓缓转身,目光如炬,依次扫过三方代表。
“各位想必都已目睹。” 他的声音虽不高亢,却有力地压下了所有的低语,“玄晶母脉并非普通矿脉,而是类似‘心脏’般的存在。它既能引导修炼,也能感知到贪婪之心。若强行挖掘,它将会枯竭;若肆意强取,必将遭到反噬。但倘若仅收取其溢散的灵流,它反而会不断生长。”
说着,他抬手示意,玉佩微光闪烁,空中随即浮现出一段影像 —— 正是此前那名金丹修士引灵入体,最终丹破婴成的完整过程。
“这灵流具有自带的引导性。” 刘镇天进一步阐述道,“它不仅仅是单纯的能量,更是规则的具象化体现。我们并非在进行单纯的开采,而是在与它展开合作。”
台下众人一片静默,皆在思索他话语中的深意。
良久,大炎代表中走出一位老者,手中持有一卷略显残旧的古卷,封皮上依稀可见 “九引心脉图” 的字样。他缓缓翻开古卷,指着其中一段铭文说道:“我族古籍中有记载:‘心脉九引,通则共生,塞则俱亡。’先祖曾言,天地间的灵机并非某一方能够独自享用的,唯有共同引导,方能长久存续。”
言罢,他将目光落在刘镇天身上:“若真能构建出共引之法,我大炎愿充当先锋,积极推动此事。”
地星代表也紧接着上前一步:“我们可以提供傀儡集群以及自动化调控系统,以确保导引网能够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稳定运行。”
仙界长老们相互对视一眼,最终由一人开口:“我等可提供神识锚定阵列,用于远程监控以及应急干预。但是 ——” 他略微停顿,“必须有第三方进行监督,以确保无人暗中私自截流灵能。”
刘镇天点头表示认可:“监督工作由鸿蒙宗负责。不过,具体的规则,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制定。”
说罢,他抬手一挥,空中浮现出三道光纹,分别代表大炎、地星、仙界。
“我提议 —— 采用三阶分流方案。”
“北荒母脉溢出的灵能,三成归大炎,用于城池重建以及修士的晋升;三成归地星,供给飞升通道以及新晋修士的适应性修炼;四成归仙界公共体系,用于维持天轨运转、边境防御以及跨位面传送。”
他稍作停顿,声音沉稳而有力:“导流而不挖掘源头,共享而不独占。若有任何一方试图截取主脉,或者私自扩大自身份额 —— 导引网将自动切断其接入权限,并向三界公示。”
林远迅速调出协议草案,并投影于平台中央。草案条款清晰明确,权责划分细致入微,就连违约惩罚都罗列得详尽无遗 —— 从资源冻结到技术禁运,层层递进,确保协议的严谨性与约束力。
李利珍站在人群后方,忽然轻声插言:“我小时候听族中长辈讲过,在远古时期,三界曾有‘共脉盟约’,采用的便是‘心引九式’,分灵就如同分血,伤害他人等同于伤害自己。”
刘镇天听闻此言,眼神微微一动。
诸葛无为则悄然记下这句话,指尖在玉简上划过,留下一行小字:“心引九式…… 与‘智→生’符文结构相似度七成。”
协议的讨论持续了整整一日。
各方之间的分歧依然存在 —— 大炎担忧地星凭借技术垄断导引系统,地星顾虑仙界以神识监控为幌子实施控制,仙界则警惕刘镇天借助鸿蒙宗实现集权。在争论最为激烈之时,一名地星工程师当场调出 Lx 主控日志,指着其中一段同步记录说道:
“各位请看 —— 分流模型上传之后,系统自动识别并激活了‘多端兼容协议’。这并非我们编写的代码,而是系统自行匹配生成的。”
他放大日志细节展示:“协议头标记为‘co - opv9’,支持地星灵网、大炎阵纹、仙界神纹三重接口。而且……” 他的声音微微颤抖,“它的校验码,与藏书阁芯片残片中的‘远古指令集’完全一致。”
全场顿时安静下来。
“这意味着……” 一名大炎阵法师喃喃自语,“这套合作系统,早在我们到来之前,就已然存在?”
林远点头确认:“不止存在。它似乎一直在等待我们,等待我们将最后一块拼图嵌入其中。”
诸葛无为忽然抬头,紧紧盯着正在调试的 “频率适配阵”。阵心的波形图缓缓展开,他猛地将手中《周髀算经》的残图叠印其上 —— 两道纹路竟完美重合。
“这绝非巧合。” 他低声说道,“锁星大阵的残纹,与这适配阵的基频,源自同一源头。”
刘镇天闻言,缓缓闭上双眼。
原来,地球与仙界之间,早已存在隐秘的连接。并非断裂,而是处于沉睡状态。
最终,协议顺利通过。
《北荒资源共治协议》以灵血为墨,三界代表各自落下印记。大炎使用古篆,地星采用量子刻痕,仙界则以神识烙印。三道印记交汇之处,浮现出一道微光符文 —— 形似齿轮咬合,又似星轨交缠,象征着三方的合作。
签字落定的那一刻,北荒地底,那沉寂已久的嗡鸣声再度响起。
声音低沉、缓慢,却又充满坚定。
仿佛某种巨大的机械,正从万古的长眠中缓缓苏醒。
首座跨位面导引站的建设随即提上日程。
然而,选址却成为了一个难题。
地星主张将其建在传送阵附近,以便于技术维护以及数据回传;大炎坚持要靠近古战场遗址,期望以灵流滋养那些战亡的英魂;仙界则建议将其置于虚空交界之处,避免任何一方占据地理优势。
争论再度激烈升温。
刘镇天站在平台中央,忽然说道:“为何要固定选址?”
众人闻言一愣。
“母脉的灵流,存在潮汐现象。” 他指向数据板解释道,“每十二个时辰会出现一次峰值,且方向会随地脉波动而偏移。我们为何不建造一座‘移动导引站’呢?”
说着,他抬手示意,三臂傀儡 2.0 的模型浮现,随即扩展为集群形态:“利用傀儡群构建浮空基座,搭载可拆卸的导引阵列。使其跟随灵流峰值移动,灵流在哪里溢出最多,导引站就移动到哪里。”
林远眼睛一亮,立刻回应:“这是动态响应!还能有效避开地质不稳定区域!”
大炎代表沉吟片刻后说道:“若能定期在古战场周边巡游,倒也契合先祖的遗愿。”
仙界长老点头表示赞同:“此方案中立、灵活,并无占地之嫌。”
方案就此敲定。
三日后,首座浮空导引站顺利建成。
该平台呈六芒星形,由三十六具三臂傀儡共同托举,表面覆盖着灵能反射涂层,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自动变色。中心导引阵以树芯频率为基准,外接三套适配模块,分别与三界系统相对接。
启动之日,三方代表齐聚于此。
刘镇天立于阵心,手持玉佩,轻轻按下主控核心。
“接入。”
嗡 ——
三百六十个节点同时亮起,灵流自地底缓缓升起,犹如银蛇蜿蜒游走。导引网自动进行分流,三道光流分别射向大炎、地星、仙界预先设置的接收塔。
当第一缕灵流注入大炎重建城池的灵脉阵时,城中一名重伤尚未痊愈的战士猛然睁开双眼,体内经脉自行运转,断裂的骨骼竟在灵光中缓缓接续。
地星飞升通道开启的瞬间,百名新晋修士踏入其中,原本因灵压不适而面色苍白的他们,竟在灵流的包裹下安然适应,甚至有人当场突破了修炼瓶颈。
在仙界天轨边缘,一座濒临熄灭的防御阵被灵流注入,符文逐一亮起,重新恢复了正常运转。
全场一片寂静。
随即,掌声、欢呼声、低语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热烈的氛围。
林远站在控制台前,忽然发现数据板自动刷新了一行代码:
co - op modE: ActIVE
SYNc wIth Lx - 01 to Lx - 99
StAtUS: AwAItING mANd
他心头一震。
Lx - 01 到 Lx - 99—— 那是地星傀儡芯片的完整序列。这表明系统不仅识别了当前设备,更在呼唤所有尚未激活的单元。
这不只是简单的合作。
这更是一种唤醒。
他抬头看向刘镇天,正要开口汇报,忽然 ——
玉佩中的 “智→生” 符文轻轻一颤。
地底的嗡鸣声骤然变得清晰,不再是模糊的震动,而是呈现出一道明确的节奏。
哒、哒、哒。
像脚步的声响。
又似齿轮咬合的声音。
浮空平台微微晃动,导引阵的光流出现短暂波动。林远迅速调出监测图,却发现地脉频率并未出现异常,反而是系统内部,传来一段未知信号。
信号波形,竟与赵承志紫痕跳动的节奏完全一致。
诸葛无为猛地抬头,手中玉简自动展开,显示出一行刚浮现的文字:
“适配阵接收到一段加密频段,来源…… 无法追溯。”
刘镇天站在阵心,指尖轻轻抚过玉佩。
此时,导引站的主控灯由黄转绿,三道灵流稳定输送。
林远的数据板突然弹出新提示:
外部信号接入。
协议握手成功。
目标坐标:藏书阁地下三层。
信号特征:紫痕共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