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柱被刘玉华一句话给噎住了。
“叁大爷?得了吧,他有儿有女的,总比秦淮茹要强吧?人家秦淮茹……”
“行了柱子,你是假装看不见吗?叁大爷家七口人,最小的阎解娣都十岁了,叁大爷的工资比秦姐也高不了多少,要说穷,那才是叁大爷家呢,你要真想帮衬穷人,就学林大哥和娄晓娥,你看人家连点剩菜都不要,全给叁大爷家了!”
傻柱被刘玉华说得皱起了眉头。
“唉……随便你吧,我这两天跟做梦似的,还没适应过来呢。”
刘玉华又说:“再说了,今天早上我去借东西,贾大妈连个盘子都不舍得借,我刚进门一天,好像也没招她惹她吧?”
“行了行了,别说了,我去轧钢厂加班,晚上不回来了!”
“随便你,明天跟我一起回娘家就行!”
傻柱走后,娄晓娥笑着问:“玉华,傻柱不回来你放心吗?”
刘玉华不屑地一笑,“怕啥呀,反正秦姐又不跟着去加班,昨晚他折腾得够呛,让他躲一晚也好,哈哈哈……”
“你的心可真大!”
…………
第二天一上班,李副厂长就把林祯叫进了办公室,商量扩大生产的事。
原本打算新建一座车间,专门用来生产太阳灶。
结果上级没有批准。
毕竟现在的工业重心还是放在重工业上。
太阳灶这种新型家用产品的研发并不在扶持范围内。
如果不是轧钢厂工程师提出的,这种产品根本不会在轧钢厂生产。
算是耽误了钢铁行业的生产。
最后是大领导极力推荐,上级才勉强同意轧钢厂进行试验性生产。
到时候再根据在社会上产生的实际影响,来决定是否正式大批量生产。
于是,李副厂长那股子想大力扩建厂房的劲儿,这回算是白费了,只得腾出一个小仓库来临时充当车间。
生产团队也被精简到了五十人以内。
同时,还定下了期限,必须在一个月内打造出首台样品。
否则,就得立即终止项目,重回重工业生产的轨道。
李副厂长好不容易争取到的新项目,他可不愿轻易放手。
“小林,你得跟我说句实话,你觉得这东西将来有没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
林祯点头,语气坚定:“不仅是全国,我坚信,全世界都会效仿。这东西只有制作成本,没有使用成本,只要有太阳就能运作,太阳能可比石油和煤炭丰富多了,几乎是用之不竭的。现在最大的难关就是能源转换技术,但我相信,未来各国都会大力发展太阳能领域的。”
林祯说起这话来,满是自信。
在穿越之前,他曾在网上读到过一篇小学课文,名叫《外婆家的新厨房》,讲的是八十年代在全国风靡一时的太阳灶。
只不过,由于当时的太阳灶体型笨重、转动不便、玻璃易碎难换等缺陷,很快就被淘汰了。
但太阳灶并未彻底消失,而是变得轻便易带。
即便后来液化石油气普及开来。
太阳灶依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是走进了偏远边境或牧民家中。
如果林祯能在六十年代就解决八十年代太阳灶的那些问题,那在国内火到九十年代绝对没问题。
李副厂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自然认同林祯对太阳能的分析。
“我当然明白太阳能的价值,我真正担心的是能源转换问题。现在已经是深秋了,要是造出来的太阳灶连一壶水在一个小时内都烧不开,这个项目就得被叫停。到时候,我们不但白忙活,还可能被上级找去谈话。这个产品是你设计的,到时候我可没法替你担责,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林祯微微一笑,当然明白李副厂长的言下之意。
心想你这只老狐狸,真是个精明的小人。
不就是想等太阳灶高产推广后,自己捞功劳嘛。万一项目失败,就让我来背锅?
嘿嘿!
既然你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我也不是那种甘愿当替罪羊的人。
“厂长,您放心,太阳灶能在您的领导下大放异彩当然最好。万一项目失败,那都是我自己胡思乱想的结果,只能怪您太信任我了!”
李副厂长的双眸霎时弯成了月牙状,嘿嘿轻笑道:“小林啊,你果然是个机灵鬼,我不会亏待你的。对于新车间的规划,你有什么高见吗?”
得到了林祯的允诺后,李副厂长立刻给出了甜头。
林祯自然不客气,诚恳地说:“如果太阳灶能够大放异彩,我提议让保卫科的陈科长来担任新车间的车间主任。”
李副厂长闻言,警觉地问道:“这是何意?”
保卫科的地位非同小可,李副厂长可是费了好大的劲才将陈科长拉拢到自己的麾下。
因此,当林祯一提让陈科长调任的事情,李副厂长心中便起了疑云。
林祯却显得毫不在意:“如果不成功就算了,但如果太阳灶成功了,您想想,到时候全国都要推广,会有多少供销社等着我们供货?总得有个我们自己人镇守吧?”
李副厂长点了点头,“确实得有个手腕强硬的人镇守,诶?你来当这个车间主任如何?”
林祯连忙摆手,“我画画还行,但这个车间主任,还是得您的心腹来担任才行。”
“那你觉得陈科长离开保卫科后,谁最适合接任保卫科科长呢?”
林祯摇了摇头:“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保卫科的人我不太熟,还是让陈科长给您推荐吧。”
见林祯并没有推荐自己认识的人接任,李副厂长心中颇为满意。
心想这小林或许真的是个一心忠于自己的人,是真心为新车间的事情着想。
李副厂长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好,就这么定了,你尽快把产品设计好,我们尽快研制。”
“是,厂长,我这就去画图!”
林祯离开办公室后,心中也是一阵欢喜。
保卫科的孙安堂是他的体术传人。
但厂里除了马华,其他人都不知情。
以孙安堂的工作能力和林祯的刻意安排,他现在已经是陈科长的得力助手了。
陈科长一旦离开保卫科,能接任科长的,也只有孙安堂了。
本来林祯并没有打算走这一步棋,毕竟陈科长和自己的关系已经很铁了。
但没想到李副厂长在太阳灶项目还未启动时,就示意让自己背锅。
这着实让林祯有些恼火。
既然你把我当替罪羊,那我就得趁机 ** 你一下。
这样也好,到时候太阳灶肯定会大火,陈科长知道自己提议让他来镇守车间主任的话,一定会感激不尽的。
而徒弟孙安堂也能顺理成章地成为保卫科科长。
这一步棋对林祯来说,可谓是一举两得。
林祯对这种暗中策划、不动声色的行事方式感到颇为惬意。
对于太阳灶的研发,他心中早已有了周全的构想。
为了迅速提升目标温度,他将铝壶外层精心设计为吸热的黑色涂层。
反射锅面的尺寸颇为宽敞,直径设定为1.5米。
考虑到便携性,林祯巧妙地将反射面分为四段,设计成可拼接且能折叠的样式。
折叠后的形状宛如一把大型扇面,无论是雨天搬入室内还是途中运输,都极为便捷。
反射面的基底采用薄铁皮,其上镶嵌着500块小巧的玻璃镜片,这些镜片均可自由拆装。
一旦有镜片损坏,只需更换新的反光玻璃即可,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
底座部分设计得可左右旋转,使得太阳灶能够如同向日葵般追随阳光移动。
太阳灶的技术门槛并不高,设计时唯一的挑战在于确保每块镜面的反射角度准确无误。
然而,这一点对林祯而言,简直不值一提。他甚至没有借助任何辅助系统,便精准地计算出了每块反光玻璃的角度。
接下来,唯一的难题在于如何固定放射锅面上每个小格栅的角度。
若要实现大批量快速生产,首要任务是打造一套模具,通过整体冲压的方式高效产出。
其次,还需制备十几套夹具,供钣金工人对反射锅面进行手工定型。
一旦反射面定型成功,只需装上反光玻璃,再放置铝壶或蒸锅,便能即刻加热。
目前仍处于研发初期,至于后期的量产方式,还需上级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策。
林祯的首要任务是尽快制作出样品。
幸运的是,他的技能水平已高达8级,仅凭几位熟练工人的协助,便能在短期内完成任务。
半个月后,一个直径1.5米、可左右旋转的反射锅面在林祯的手中诞生。
之所以耗时较长,是因为上级给定的期限为一个月。
在上级看来,能在一个月内完成全新产品的样品制作,已是相当紧迫的进度。
倘若林祯仅用三天便完成,那么他恐怕无法继续留在轧钢厂,势必会被调往他处。
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可不能轻易放弃。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有时放慢脚步是必要的。
松紧有度,能够自主掌控节奏,才是真正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