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下午的时候,太阳没那么烈了。
沈禾骑着小黑去抓了几头猎物回来,算是给明天的婚宴提前多备一些肉菜。
第二日。
村里人早早的就起来了,三个新娘的房门口都贴了喜字。
还有角门那里也贴上了大红的喜字。
三个新郎的院子里更是不用说,那是必须得贴呀!
新娘子早早的穿戴整齐,头上戴着沈禾给买的红色珠花,还有一根银发簪。
本来三人长的都不差,如此一来衬的三个新娘更是娇媚。
新娘子的房里也有几个妇人陪着说话。
赵月儿和温言都是曾经嫁过人,妇人们说什么荤话,她们虽不好意思,却也还能接受。
倒是周小妹本就年纪小,性子又比较腼腆,被妇人们那样一说,她也不敢还嘴,脸红的能滴出血来。
余氏见状,赶紧打发那个说的最欢的妇人,让她去看看饭菜准备的咋样了。
周小妹这才好了一些,只是谁稍微再打趣一下她,她又立马脸红个起来。
酒席要准备的饭菜没在沈禾家做,而是在村子中间那平时取水的地方。
统共支了十五个大锅。
村子的所有人家的桌椅板凳,基本都被拉了过去。
就摆在村子中间的路上,长长的像条龙一样。
或许是因为今天是来到盆地后的第一次婚宴,也是大喜事,村民们个个都喜气洋洋。
“得志,那几个桌子重新摆一下,尽量距离拉近一点儿,要不然那头还有十几张桌子都没地放。”
“石头他娘,那一筐萝卜得赶紧洗出来,等会还要配着肉馅炸丸子用呢!”
“哎!这就来。”
“哎呀!这肉馅太多了,剁了这么一会儿胳膊就困了,来金,你赶紧来顶上。”
“成,这里就交给我。”
“沈村长,这炖了六锅肉够不够啊?”
“差不多,反正别的菜也有不少。”
二村的村民拎着一筐鱼走了过来,秉着有事儿找本村的村长,他也自然而然的喊了冯村长。
“冯村长,这昨天下的鱼笼里抓到不少鱼呢,加起来有好几筐呢!”
冯村长看了一眼他们提的篓子:“那赶紧给处理干净,等会拿去给常氏做,听说她做的鱼好吃还不腥。”
“好嘞!”
王彪不知什么时候也过来了,撸起袖子道:“我也来帮忙清理鱼。”
冯村长一看说话的是王彪,顿时瞪了眼:“去去去!你凑什么热闹,新郎官不在家好好待着等迎娶新娘,来这里凑什么热闹?”
“反正也没到吉时呢!不急!”王彪哪里是不急,而是激动的坐不住,总想干点儿什么。
张柱子哈哈大笑:“彪哥,你还是老实等着吧!要不然整一身鱼腥味,小心新娘子嫌弃你!”
“啊?”王彪挠了挠头,这个他倒是没想到,光想着做点什么来缓解紧张了。
经张柱子这么一提醒,王彪当即离鱼远了一些。
自己这会儿穿的是新衣服不说,要真是弄一身鱼腥味,等洞房的时候可就……
王彪想着想着就有些心猿意马了,嘿嘿嘿的傻笑起来。
“彪哥,你在想啥美事儿呢?”二愣子挤眉弄眼的用胳膊碰了碰王彪。
今天是大喜的日子,随便别人怎么笑闹,王彪只一个劲的傻笑。
反观曹丁卫和沈时安这会儿都没见人影,估计是待在家里头,就等吉时到了去接新娘子呢。
曹丁卫此时就坐在床边,脸上挂着笑,手里摩挲着一个有些老旧的木簪子。
这个簪子也是他和赵月儿的定情之物。
要是沈禾看到这个簪子,一定会发现这个木簪是当初第一次在土匪窝见到曹丁卫时,就摆在他桌子上的。
沈禾可是记得当时救出曹丁卫时,房间里那么多东西,他什么都没拿,唯独拿了一个木簪子,揣在怀里跟宝贝似得。
时间慢慢流逝,吉时也到了。
三个新郎身上斜披着一块红布,站在沈禾家院子里,等着迎亲。
几串鞭炮挂在竹竿上,被卫东点着,噼里啪啦的响声,回荡在盆地上空。
等几串鞭炮响完,又有一群小孩子在红色的炮纸堆里,翻找完好的小炮竹。
因着没有唢呐锣鼓,一些锅碗瓢盆就派上了用场,被人用木棍敲得邦邦响。
余氏看的眼睛直抽抽,总感觉下一刻那铁锅就会被敲出个窟窿。
不过这大喜的日子,她也不好劝个啥,就由着他们去了。
很快三个新娘子被人搀扶出了屋子。
每个都戴着红盖头,穿的也是清一色的红色新娘服。
张翠娥眼眶微微泛红,怀里抱着温言的儿子,眼睛看着自己的女儿赵月儿。
月儿命苦,嫁的第一任丈夫不把她当人看,如今嫁给曹丁卫那小子,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张翠娥是高兴的,红的眼眶也是替赵月儿高兴。
前两日的时候,赵月儿还跟她念叨,等成亲过后,就让张氏跟着他们生活。
张翠娥当然是愿意的,不过还是打算等他们小夫妻两个单独生活几天,再跟着过去。
观看的人群太多了,沈禾干脆抱着小丫和秀秀爬上了屋顶。
沈禾想着这个时候要是有人从这屋顶上撒花瓣,那应该很浪漫吧!
不过也只是想想,花瓣这东西并没有人准备。
就是她也是刚刚爬上屋顶才想到的。
“背起来!背起来!把新娘子背起来!”
村民们起哄让新郎把新娘背回去,毕竟就这一点儿路程并不远,也不算是为难。
三个新郎脸上挂着笑,同时蹲下身,背起自己的新娘。
每对新人后面还跟着几个沈禾家的人,个个手上也没空着。
或抱着猪仔,或提着鸡笼子,或拿着其他东西,总之都是沈禾提前答应给她们的嫁妆。
村民们看的羡慕不已,直呼这是娶了个香饽饽。
甚至有些家有适龄女儿的,已经在打那几个卫姓小子的主意了。
因为据说只要是沈禾手下的人,无论男女,成亲的时候沈禾都会给一些好处。
不过那些仆人,却没在村民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倒不是说嫌弃他们有卖身契,而是沈禾之前就说过,那些仆人要给她干够十年的活计,才会归还卖身契的。
十年之后都是二十多岁的人了,村民们可以不嫌弃他们的年纪,但也不愿意让自己闺女、儿子等那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