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一路,赵清虎把自己能记住的知识,一股脑全都说了出来。
反正,他能做的就这么多了。
发表文章去辩论他不会,表表态倒是可以。
女儿能记住多少,又能写下来多少,就看她自己的造化了。
大渊皇朝对女子的束缚着实是有些多,这是封建皇朝,甚至是儒家理学对女子的压榨,若是能将之击碎,他也愿意出一份力的。
一旁顾凌轩,听的是云里雾里,可仔细一琢磨,似乎还真是如此。
也不知道大小姐记住了多少,要不回去后,自己再给她分析分析?
前脚赵清虎回到家,后脚宫中的赏赐就下来了。
宏丰帝是个抠门的,只赏赐了一些糕点吃食,王皇后就大方多了,布匹、珍珠、玉如意,甚至是金银玉器都有不少,都是赏赐给大丫的。
“爵爷啊,你来!”
孙公公把赵清虎拉到了一旁。
“咋了,陛下有想法?”
“爵爷,这件事情不好收场啊!”
说着,孙公公靠近赵清虎,“陛下腰间都伤了,回去就擦药了。”
赵清虎擦了擦额头冷汗,这种帝后之间的秘密,您也太客气了,不用分享的。
“陛下是担心,一旦掀起了舆论浪潮,怕是会适得其反。”
“不用担心,告诉陛下,时候差不多也到了,不管是工坊还是煤炭公司,都需要人!女子不出来做工,岂不是平白浪费了一半人工?大渊皇朝要兴旺发达,光是男子出力怎么行,女子也要出力。这些女子既然出来做工了,总不能还让她们时时刻刻被人指指点点吧?这样多亏心啊!”
“就怕舆论一边倒!”
“最多也就是舆论,不会影响朝堂!”
这才是重点,赵清虎没有在畅音阁跟礼部尚书争论,便是因为这个。
上升到朝堂,那是真的就没有转圜余地。
舆论场,你写文章我也会写,大家彼此攻讦谩骂呗,还有益于宣泄心中愤懑。
孙公公笑了,“老奴懂了,这就回去。”
宏丰帝不傻,他默认了妇女救助会的建立,也默许了一些女子出来,在京城内活动。
至于女子做工,他是乐见其成的。
你不做工,他不做工,谁来做工?
只是怕这一次,闹大了,不好收拾。
他是两边为难啊,朝廷文武百官的态度,不用想就知道,肯定是要限制女子的。
朝臣中,早就有不少折子上来,都是说这件事情的,是他顶着压力,留中不发的。
可是,自己若是反对,首先后宫就过不去,王皇后可不是好惹的,惹急了不让他上床睡觉的。
孙公公拿到了满意的答案,欢欢喜喜就走了。
晚上,赵清虎斜斜歪在罗汉床上。
初春的京城,春寒料峭,房间里面烧了地暖,很舒适。
书香给他捏肩,说了一些今日在家的趣事。
“想要写文章?”
赵清虎不傻,看出了今日书香的不一样。
书香点了点头,“瞒不过老爷。”
“想写就写吧,取一个笔名就是。”
书香大喜,“那姐姐们?”
“都行,老爷我不反对。”
谁也没想到,公元二十六年,开春第一次的政潮,不是北王入京献俘,而是因为妇女救助会引起的男女地位之争。
第二日一上午,《大渊日报》就刊登了皇帝的手谕,针对此事,放开禁制,大家都能畅所欲言。
当然了,想要把自己的文章刊登上《大渊日报》,基础的水准还是要的。
对此,大儒们那是自信满满,圣人言啊,三从四德的美誉,他们能反反复复阐述,引经据典,写的大气磅礴,还能从浩如烟海的历史上,找出许多例子。
就差把贞节牌坊拿出来了。
毕竟,大渊皇朝开国不久,还在人口恢复期,寡妇再嫁是被朝廷鼓励的,你弄一个贞节牌坊想要干啥?
出乎意料的,赵清虎这次勤快了,主动给自己找活干,当天下午就来到了《大渊日报》的编辑总部,亲自坐镇。
“怎么编辑部没有女编辑啊?”
坐下来一句话,差点让在场的编辑们没绷住。
爵爷,您的态度要不要太明显啊?
“可有来稿子?”
“有的,这些都是翰林院、礼部、文部送来的文章。”
“还有国子监,几个大儒也有。”
“怎么没有女子的?”
“在这里。”
“水平如何?”
“自然是大儒们的高入云端。”
“那这些女子的文章,矫正错字,润色润色,挑一些发表!我的原则是,正反两个方向的文章,必须数量一致!若是有中庸派的,也刊登上。”
“啊?”
一众编辑懵了,全都刊登上?
“爵爷,版面不够啊!”
“特殊增刊,特事特办,至于《大渊日报》,正常发行,若是有精彩文章也能在正常版面出现,原则是一样的。”
“好!”
赵清虎亲自盯着,这个舆论场,可不能假手于人。
至于新闻部,目前没有,但是,管理报刊的部门也是有的,挂在门下省,实际上是宏丰帝直接派人管理(教育部合并文部中,日后书中一一律称呼文部)。
挑挑拣拣,最后编辑部确定的,上正常版面的,正反两方面各自有两篇文章。
之前还说要润色,但是,女子之才学,让编辑部这些编辑也是有些叹为观止,人家遣词造句,行文落笔,一点不比他们差,都不用润色。
倒是增刊,正反两个方面的观点都收录了三十五篇,还有中间派观点也有五篇。
最后弄出来的样本,跟一本杂志一样。
“爵爷,会不会有点多啊,废纸啊!”
“无妨,直接刊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