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乌二年(公元 239 年),潘濬去世,他的儿子潘翥继承了爵位。潘濬的女儿嫁给了建昌侯孙虑。(《吴书》记载:潘翥,字文龙,被任命为骑都尉,后来接管了父亲的兵马,可惜很早就去世了。潘翥的弟弟潘秘,孙权把自己姐姐陈氏的女儿嫁给了他,还调他担任湘乡县县令。《襄阳记》记载:襄阳人习温担任荆州大公平(相当于州里负责举荐人才的官员,即后来的州都)。潘秘去拜访习温,临走时问他:“我父亲以前说您会成为荆州的议主(负责评议人才的官员),现在果然如他所言。不知道以后谁会接替您的职位呢?” 习温说:“没人比你更合适了。” 后来潘秘担任尚书仆射(协助丞相处理政务的官员),接替习温担任大公平,在荆州一带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陆凯,字敬风,是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还是丞相陆逊的同族侄子。黄武初年(公元 222 年左右),他先后担任永兴县(今浙江萧山附近)、诸暨县(今浙江诸暨)的县长,在每个任职地都留下了不错的治理成绩,后来被任命为建武都尉,开始统领兵马。
别看陆凯是带兵的将领,手里却从来没放下过书本,特别喜欢研究《太玄经》。他不仅能深入钻研阐释其中的道理,用书中的方法占卜预测,结果还都很准。赤乌年间(公元 238-251 年),陆凯被任命为儋耳郡(今海南儋州附近)太守,奉命征讨朱崖(今海南),在战役中斩杀和俘虏了不少敌人,立下战功,升任建武校尉。
五凤二年(公元 255 年),陆凯又率军到零陵郡(今湖南永州附近)征讨山贼陈毖,成功斩杀陈毖,打了场漂亮的胜仗。凭借这次战功,他被任命为巴丘督、偏将军,封为都乡侯,后来又调任武昌右部督。之后他曾和其他将领一起率军赶赴寿春(今安徽寿县),返回东吴后,经过多次提拔,担任了荡魏将军、绥远将军。
孙休即位后,陆凯被任命为征北将军,授予符节,兼任豫州牧。等到孙皓登基,陆凯又升任镇西大将军,负责统领巴丘(今湖南岳阳附近)的军务,兼任荆州牧,进封为嘉兴侯。
孙皓曾和晋国暂时讲和,使者丁忠从北方回来后,劝说孙皓可以趁机偷袭弋阳郡(今河南潢川附近)。陆凯得知后,立刻劝谏孙皓不要这么做,具体的对话内容在《孙皓传》里有详细记载。宝鼎元年(公元 266 年),陆凯升任左丞相。
孙皓有个怪脾气,特别不喜欢别人盯着自己看。大臣们陪他上朝或见面时,没一个人敢抬头直视他。陆凯看不下去,劝孙皓说:“君臣之间哪有互不认识的道理?要是突然发生意外情况,您都不知道该找谁帮忙。” 孙皓听了,才破例允许陆凯可以直视自己。
后来孙皓把都城从建业迁到武昌(今湖北鄂州),扬州地区的百姓得逆流而上,往武昌运送物资,负担重得叫苦连天。加上当时朝政混乱,有很多错误决策,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穷困潦倒。陆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上奏疏劝谏孙皓:
“臣听说贤明的君主,会用让百姓快乐的方式让自己快乐;昏庸的君主,只会只顾自己快乐而不管百姓。让百姓快乐的君主,他的快乐能长久;只图自己快乐的君主,很快就会失去快乐甚至亡国。百姓是国家的根基,实在该重视他们的粮食供给,爱惜他们的性命。百姓安定,君主才能安定;百姓快乐,君主才能快乐。
这些年下来,陛下的威严越来越像夏桀、商纣那样残暴,陛下的英明被奸臣掩盖,陛下的恩惠被一群恶人阻断。没发生灾祸,百姓却丢了性命;没做什么大事,国家财富却空了。无辜的人被治罪,没功劳的人却受奖赏,这让陛下落下犯错的名声,连上天都降下灾异警示。可朝中的公卿大臣,只会讨好您来换取宠爱,压榨百姓来谋求私利,引导您做不合道义的事,让朝政在不良风气中衰败,臣私下里为此感到痛心。
现在邻国和咱们交好,四方边境没什么战事,正该停止劳役、休养士兵,充实粮仓府库,等待合适的时机。可陛下反而违背天意,骚扰百姓,让百姓不得安宁,无论老少都在哀叹,这根本不是保卫国家、养育百姓的办法啊!
臣听说吉凶由上天决定,就像影子跟着形体、回声跟着声音一样:形体动,影子就动;形体停,影子就停。这是有固定规律的,不是靠嘴上说就能改变的。从前秦朝之所以失去天下,就是因为奖赏太轻、惩罚太重,政令刑罚混乱,百姓的力量都耗费在奢侈之事上,君主被美色迷惑,心思被财宝污染,奸臣当权,贤能的人被埋没,百姓惶惶不安,天下人都受苦,最终落得国家灭亡的下场。
汉朝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君主亲自践行诚信,听从劝谏、接纳贤才,恩惠能给到普通百姓,还亲自去山野间聘请隐士,广泛听取意见、全面考察情况,才能制定出好的谋略。这都是过去明确的例证啊!
近些年汉朝衰落,魏、蜀、吴三国鼎立。曹魏失去纲纪,晋国就夺取了它的政权;蜀汉地势险要,兵力精良,只要关起门来坚守,本可以长久安定,可刘氏在决策上反复出错,赏罚不当,君主一味追求奢侈,百姓力量被不必要的事务耗尽,所以才被晋国讨伐,君臣都成了俘虏。这是眼前明确的教训啊!
臣对大道理理解不深,文章也写得没水平,才智浅薄,没什么过高的期望,只是私下里为陛下惋惜天下百姓。臣恭敬地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情况说出来:百姓被繁琐苛刻的政令困扰,刑罚政务混乱无序,希望陛下停止大规模的工程,减少各种劳役,力求宽松治国,废除苛刻的政令。
再说武昌这地方,地势既险要又贫瘠,根本不是建都安邦、养育百姓的地方:船只停靠在这里容易沉没漂流,在山上居住又陡峭危险。而且民间有童谣唱道:‘宁可喝建业的水,也不吃武昌的鱼;宁可回建业去死,也不在武昌居住。’臣听说翼星出现异常,荧惑星降下灾异,童谣里的话,其实是上天的心意。百姓把在武昌居住和死亡相比,足以看出天意,也能明白百姓的苦难啊!
臣听说国家要是没有够三年用的储备,就不能算真正的国家,可现在咱们连够一年用的储备都没有,这是臣下们的失职。可朝中的公卿大臣,身居高位,俸禄能传给子孙,却没有为国献身的气节,也没有纠正过错的办法,只会给您进献些小利来讨好您,压榨百姓,不为您考虑国家长远。
自从孙弘招募士兵以来,农耕就荒废了,各地都没有粮食财物上缴。而且一户人家的父子被分开服不同的劳役,官府的粮食消耗一天天增加,储备却一天天减少。百姓有离散的怨恨,国家有根基动摇的趋势,可没人对此表示担忧。百姓财力困乏,只好卖儿卖女,赋税徭役接连不断,日子越来越疲惫。各地的官员,不加以体恤宽免,再加上监官,既不爱惜百姓,还一味耍威风、施权势,所到之处一片混乱,政令更加繁琐苛刻。百姓受官府和监官两方面的苦,财力一再消耗,这是做了没好处、反而有损害的事啊!
希望陛下罢免这些扰民的官员,怜悯孤儿弱者,来安抚百姓的心。这样一来,百姓就像鱼鳖逃离有毒的深潭、鸟兽挣脱捕猎的罗网一样,四方百姓都会背着孩子来归附。只有这样,才能保住百姓,让先王留下的国家存续下去。
臣听说五音会让人耳朵听不清,五色会让人眼睛看不明,这些对政务没好处、对事情有损害的东西,不该追求。从前先帝(孙权)在位时,后宫的宫女和从事纺织的女工,加起来不到一百人,粮食有储备,财物有剩余。先帝去世后,孙亮、孙休在位时,一改往日的做法,变得奢侈起来,不再遵循先帝的轨迹。臣听说现在从事纺织的女工和其他被关押服劳役的人,竟然有上千人。算一算她们能创造的价值,根本不够补充国家财富,却要常年消耗官府的粮食,这是没好处的事。希望陛下挑选出一部分宫女,让她们出宫嫁人,嫁给没有妻子的人。这样一来,上符合天意,下契合民心,天下百姓都会感到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