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敏绝对没想到,后宫妃嫔们的确是不想和她斗了,但是有一个人却是没有打算放过她。
“竹息,你亲自出宫一趟。将乌雅氏一族适龄的女子名册拿进宫来。哀家要亲自挑选一些人进来。”
竹息知道太后现在心中有气,因此应了一声,并未立即出宫按照太后所言去办事。
她扶着太后坐下,为太后斟了一杯凉茶。
“主子,您消消气。皇后娘娘这么做也是为了小阿哥着想。”
这话太后可就不爱听了“她为小阿哥着想,难道我就不是为小阿哥着想了吗?
她腹中的小阿哥是哀家的亲孙子,是乌雅氏和乌拉那拉氏的希望。哀家还能害她不成?
她啊,到底不是姓乌雅氏,和哀家隔了一层呢。”
竹息心中一惊,太后这话太扎人心了。若是被皇后知道了只怕又是一场官司。
“主子,这,奴婢可要为皇后娘娘谋个不平。这些年来,皇后娘娘对您的孝敬奴婢可是看在眼里的。”
太后冷哼一声“对哀家孝敬,对哀家孝敬也没见她对哀家的孙子们心软。
这些年来,哀家之所以会忍着她,为她出手扫清尾巴。一是因为她是个聪明的,在皇帝面前一直扮演着一个合格的皇后。
二是乌雅氏和乌拉那拉氏一直没有合适的女子可以替代她,而哀家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后位旁落她人。
不曾想,她如今竟然是糊涂成这样,亲手扶起那个一个强大敌人而不自知。”
竹息轻叹一声,其实她也想不明白太后为何会和娴嫔过不去。毕竟这位是宫里对皇后最没有威胁的人了。
正如皇后所言,皇上的心没有在皇后身上。不是娴嫔还会是别人,总之不会是她。
既然如此,那么这个人还不是就是娴嫔呢。至少谁都知晓娴嫔不会升到高位,皇上更不会立她的孩子为储君。可若是换了其他人,就未必了。
竹息伺候了太后大半辈子,她了解太后,同时太后也了解她。
看到她这个样子,太后如何会不知道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一阵重重的叹息之后,太后的声音变的苍老了许多“竹息,你可是和皇后一样觉得哀家危言耸听?”
竹息刚要说些什么,就见太后摆了摆了手。
“哀家知道,先帝爷起,后宫就没有出现过蒙古高位妃嫔。可是你们别忘了,先帝爷是先帝爷,皇帝是皇帝。他们两个虽然都是大清的皇帝,但却是两个不同的人。
皇帝一向喜欢诺敏那个丫头,从小就喜欢。你当他当初为什么不愿意让诺敏进宫?当真是不喜欢?
不,那是太喜欢了。
他啊,他舍不得。舍不得诺敏被困在这个四方天地中,不能随意的策马奔腾。更舍不得她屈居人下,受尽委屈。
他若真是不喜欢诺敏,只把她当成妹妹看待。诺敏啊,压根就进不了宫。”
竹息惊疑的看着太后“可是?”
“可是什么?”太后轻笑一声“可是诺敏也只得了一个嫔妃,不然按她的身份一个妃位也使得?
话虽是这样的说的,可是你仔细瞧瞧。诺敏她虽然身在嫔位,可她的日子啊,比那些妃位嫔妃还要滋润呢。
甚至,那些妃位妃子有时候还要看她的脸色行事呢。
就连皇后,华妃二人,行事也得看她的脸色呢。
她啊,有手段,有能力,又有宠爱。将来一旦有了阿哥,她未必不能将她腹中的孩子推上那个位置。”
竹息顺着太后的话这么一想,发现还真是这样。原来的皇后多听太后的话,现在还不是因为她开始顶撞太后了。
还有华妃,多嚣张跋扈的一个人。现在几乎是对娴嫔唯命是从。
“这.......这,可是娴嫔若真是这样做了,朝中的那些大臣也不可能同意啊。”
太后又是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蒙古的那些贵女虽然没有入宫为妃,可是也没少和朝中的那些大臣联姻啊。
他们的后代有多少没有蒙古血统了?旁的不说,就算皇帝身上不也带着蒙古血统吗?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竹息张张嘴,心中震惊不已。
还未等竹息缓过劲来,就听到太后继续说道“先帝爷宫里虽然没有蒙古妃嫔,可顺治爷可是留下不少。
那些手都会成为诺敏的助力的。”
竹息想说太后多虑了,顺治爷虽然留下了不少蒙古妃嫔。可是那些人都死了啊,而且有些都死了几十年了。就算当年她们留下了人,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未必还能剩下。
但是想到前些年刚刚去世的孝庄文太后和苏麻喇姑,再想到如今还健在的皇贵太妃。竹息还是闭上了嘴巴。
或许太后是对的,那些人真的留下了人手,如今为娴嫔所用。
“奴婢这就让人暗中将宫里查探一遍,若是有异常就........”
竹息用手在脖子上比划了一下,却遭到了 太后的阻止。
“暗中将这些人找出来盯着点就行了,动静不要太大了。不然的话惊动了皇帝就不好了。”
说到这里,太后又是一阵心塞。自己这个长子啊,还真是个专权的。不但前朝那些大臣不放过,就连后宫也不肯放过。
“行了,去办差吧。哀家记得如今乌雅氏出了好几位优秀的女子。”
竹息还是有些不忍担心“太后,此事若是被皇后娘娘知道了,只怕会和您离心啊。”
太后冷哼一声“离心?竹息啊,竹息,你怎么还没有看明白。皇后她早就在纯元进府的时候就已经和哀家离心了。
只不过她不得皇帝的心,只能依附哀家罢了。
如今有了诺敏,她啊,心就大了。”
+